左躍紅
【摘要】縣級公共圖書館是傳播知識和文化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民眾學習的重要渠道之一。隨著科技、文化等不斷發展,縣級圖書館的作用也越來越廣泛,提供的服務業越來越多,但是原有的期刊管理模式并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的發展,因此縣級管理者要轉變現有的管理方式。本文主要從縣級公共圖書館期刊管理現狀出發,淺析如何采取相應的政策讓公共圖書館發揮更好的作用。
【關鍵詞】縣級圖書館;期刊管理;對策
引言
在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下,縣級圖書館成為民眾學習的重要場地。因此加強對縣級圖書館期刊的管理,有利于為民眾傳播最新知識以及思想,同時還可以提升縣級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一、縣級公共圖書館期刊管理現狀
(一)在管理中得到發展
隨著我國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縣級圖書館的地位越來越高,在期刊管理方面也越來越完善,縣級圖書館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終身學習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為了進一步擴大圖書館的期刊儲備量,圖書館的規模不斷擴大,圖書以及期刊的數量也不斷增加。其次,在網絡時代的推動下,電子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為了讓人們閱讀更加方便,圖書館也引入了大量的期刊,這些期刊不僅包括報紙,還包括各類學術期刊,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需求??h級圖書館的發展態勢較好,但是在期刊管理上還存在著諸多不足。
(二)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財政經費投入不足
縣級公共圖書館主要是由政府進行管理、撥款,雖然政府越來越重視圖書館的地位,但是要想打造優質的公共圖書館,現有的經費并不能滿足需求。第一,雖然縣級公共圖書館不斷購買期刊,但是由于經費的問題,期刊的種類較多,但是數量較少。而且縣級公共圖書館購買期刊具有滯后性,對于新出的期刊圖書館沒有及時購買。第二,對原有的文獻保護不到位、安排不合理。許多期刊文獻雖然年代久遠卻十分珍貴,比如當地古代名人志士的字畫、詩詞集等,但是往往由于經費不足導致期刊文獻受損,給當地的歷史文化帶來了損失。
2.管理人才素質較差
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很少有“圖書情報管理”相關專業的人員,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培訓方式主要就是“師傅帶徒弟”式,師傅將管理經驗傳給徒弟,讓徒弟根據師傅的方式去管理圖書館,但是這種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這種管理方式缺乏科學性和技術性,全靠管理人員的經驗以及主管意識進行管理。其次,如果“師傅”的業務能力也不高,那么徒弟的業務素質也會不高。最后,管理人員素質較差,導致縣級公共圖書館期刊管理缺乏系統性,圖書館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進而不利于縣級公共圖書館的長遠發展。
3.忽略地方文獻收藏
在圖書館管理過程中發現,當地的圖書館期刊主要以當代思想或者古代的歷史為主,當地的期刊文獻比較少,缺乏當地特色。一方面是當地的期刊文獻不好收集,另一方面是發行期刊文獻的機構眾多,管理者把重點放在采集新發行的期刊上,而忽略了對當地期刊文獻的收集和整理。
二、縣級公共圖書館期刊管理開發對策
(一)增加財政投入,拓寬融資渠道
為了更好地建設服務型的縣級公共圖書館,政府必須要加強對縣級公共圖書館的財政投入,盡量保證圖書館內期刊文獻種類豐富、數量豐富。但是由于每個縣城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此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財政投入也不同,尤其是個別的貧困縣,其政府財政收入有限,因此分配到公共圖書館的經費并不多,要想建設更好的圖書館就擴展融資渠道。首先,政府可以尋找熱愛家鄉的知名人士或者經濟條件較好的教育工作者,尋求其是否能夠對當地的圖書館進行投資。其次,圖書館也可以尋找當地的企業進行投資,企業幫助政府更好地建設圖書館,圖書館也可以為企業做宣傳,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建設縣級公共圖書館。最后,縣級政府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向發達地區的政府或者組織尋求資助,為當地圖書館的發展奠定技術、資金基礎。
(二)建設素質較高的管理隊伍
縣級公共圖書館是當地文明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必須要儲備專業的人才去管理圖書館。首先,由于現代圖書管理主要是數字化管理,因此在招聘圖書管理人員時要求其掌握基本的信息處理能力以及信息篩選能力。其次,在培養管理者的過程中要將“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與現代管理方式相結合,將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對公共圖書館的期刊進行管理。
(三)吸納本地的期刊文獻
政府首先要派遣專門的人員去采集本縣不同城鎮的風俗習慣,傳播本土的文化,讓本地人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其次還要采集當地著名的歷史人物以及現代的優秀人士的事例、生平,并讓專門的人員進行編輯、撰寫,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為當地的人提供榜樣,同時也增加了當地人的榮譽感,有利于樹立文化自信。
結語
經過以上分析可知,縣級公共圖書館的期刊管理隨著時代的進步也發生了重要的改變,但是在管理過程中圖書館之前所遺留的問題并沒有解決,比如資金投入較少、管理人員隊伍素質較差以及當地的期刊文獻較少,這些問題一直阻礙著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因此在認識到這些問題之后,當地政府與圖書館負責人必須要采取措施解決問題。但是由于每個縣級圖書館的環境以及面臨的問題并不相同,因此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還要因地制宜采取相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