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弟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與教育改革的不斷推動,教學創新已成為推動民族與全民思想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時由于新課程的頒布要求,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發展力已成為現代社會中體育教學發展的不可阻擋趨勢。本文旨在根據現代新課程與社會體育教學的大背景,發現其教育問題,并對其發展創新列舉出對策,以實現教育與創新的結合。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育;創新;改革
一、我國初中體育教育的發展背景
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發展與體育賽事的優異成績促進了整體體育教育的提升,社會各界也對體育教育給予了厚望與關注,展現了其重要性。在體育教育的課程中,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身體素質和提升免疫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緩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壓力,調節其內在的緊張神經,以保證學生較強的生命力與實踐能力。
而對于初中體育教育來說,青少年作為我國今后發展的主力軍,且正處于人生身心成長階段,良好的體育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體育專業的認知,更需要加強樹立健康意識與鍛煉意識的認知與理解,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在我國目前的體育教育中,要想加強創新初中體育教育,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傳輸創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師在教學中的形象,營造輕松愉陜的教學環境引起學生興趣。
二、我國初中體育教育的問題及困境
(一)體育課程不受重視
由于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體育雖身為一門必修課,但卻長期受到學生、教師以及社會學校的忽視,陳舊的教學觀念及對體育課的無謂占用等嚴重影響著初中體育教育的長期良好發展。在經過研究調查后發現,我國初中教育中有將近90%的院校不注重體育教育,將體育科目當成一種擺設,甚至被其他理論科目占用,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我國目前的教育機制中“分數第一”“升學第一”的理念壓力所造成,盡量縮短與減少體育的時間,使得體育課程也失去了其原有意義。
另外,學生與家長也迫于升學的壓力限制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喜好,體育課程迫于這種壓力,往往一再讓步,在其創新與發展決策中有著強大的阻力,無法發揮體育的功能作用,也使得學生不重視體育教育,對體育難以提起興趣。
(二)課程觀念與教師觀念的落后
從概念的角度分析,體育教學的主要特點在于德智體美與增強體質的教育功能,從教育價值與社會價值中提升學生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是比較好的方式,但在中國傳統理念中,大部分學校領導與家長觀念中往往把體育課程理解為學生玩樂打鬧的課程,對待體育教育有著較強偏見,并未有足夠的深度及廣度去認識體育教育。
而同時初中又處于學生升學教育的關鍵時期,老師的教育理念通常也受到社會與學校的影響,對待體育教學缺乏責任心,并未帶領學生加強體育鍛煉,課堂教學方式傾向于傳統的體操和跑步,并未有相應的課堂創新。
三、我國初中體育教育的創新改革策略
(一)創新體育教學目標方法
我國的初中體育教學多以示范講解為主,老師為課堂的中心對課堂的整體構成起到中心指導作用,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雖加強了學生的鍛煉,但同時也忽視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與多種體育形式的方式指導,師生雙方都為發揮其價值效益。因此,在安排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應采取相應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作用的教學觀念促進體育課堂的發展,為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導性創造條件。在教學目標培養上,教師要注重體育教育中的“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拋棄傳統體育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多種體育形式訓練的培養。
(二)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學習環境氛圍
無論哪一種學科,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都是推動課程發展創新的重要因素,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生理需求開展不同的體育課程,滿足當下體育學習中學生的樂趣與需求,使學生更加樂意接受體育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從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的建設來說,初中體育的教育需要更加民主平等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懂得傾聽學生的意愿,使學生能夠在課堂過程中發表自身見解,營造積極主動、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在初中體育創新建設的外部環境中,需要更多的現代化設置做支撐,結合網絡信息教學與媒體化教學,減少教師在運動競技理論教學時的枯燥程度,提升學生興趣,并更能規范學生在運動時的動作,使其更愿意接受體育教學的理念。
(三)注重教師自我提高與創新
由于體育教學需要擁有一定水平的教師來對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素質進行教育,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的良莠也關系著下一代學生的體育能力水平。因此,初中體育教學中也應注重教師的能力創新與能力培養,改善“集合解散”式教學,將體育課堂充分利用起來,建立良好的互通概念,使教師能夠將體育技能有意識地教授給學生,并拋開死板的教學方式,加強其適應性與變通性。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代體育教育中,初中體育教育階段是影響學生體格鍛煉與各項運動習慣鍛煉的重要階段,加強初中體育的創新已成為現代社會大眾期待的模式探究。因此,我國需加強創新初中體育的教學及改革,做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完善初中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