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瑜萍
【摘要】辣椒葉斑病是我國新報道的植物病害,在保護地辣椒生產中,病害發生面積及其危害呈上升趨勢。目前對于該病的發生危害、病原學、致病機理、病害發生規律乃至分子檢測等均缺乏系統的研究,制約著病害防治策略的制定及病害的防控。本文針對這些問題,以夾江縣土門鄉辣椒種植中發現的葉斑病為研究對象,對其致病病原進行了鑒定,從病菌生物學特性、致病力分化、種群遺傳多樣性和侵染特性個方面進行了病原學的系統研究;對其病原菌致病機理進行了初步探討;并建立了辣椒葉斑病菌的分子檢測技術,以期為病害的早期診斷提供有效方法。
【關鍵詞】辣椒種植;葉斑病;病原學
夾江縣土門鄉地處縣城以北13公里,幅員面積達26.84平方公里,轄區有7個行政村、49個農業社、1個社區,屬于淺丘地區。鄉境內主要作物是海椒和茶葉,其中辣椒產業是本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00多畝,年產辣椒1500多萬斤。其中泡辣椒300多萬斤,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被譽為“海椒特色產業之鄉”。鄉境內有兩家泡菜加工廠,主要加工泡海椒,可見辣椒的種植和加工成為了當地的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加強辣椒種植中的辣椒葉斑病病因分析與控制,對本鄉辣椒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辣椒葉斑病的危害簡述
辣椒葉斑病主要危害成株,在辣椒結果期,處于高溫高濕條件下,該病的發生率顯著增加。病菌主要侵染辣椒葉片,有時危害果實。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針尖大小的褪綠斑點,后逐漸擴展形成褐色、不規則型病斑,嚴重時病葉變黃,提早脫落。果實受害,形成近圓形病斑,病斑略四陷,斑面生出致密的橄欖綠色霉狀物,嚴重影響果實的產量和品質。尖抱枝孢常見腐生或弱寄生于植物的蓮葉上,少有報道其作為致病菌對植株進行侵染造成病害。中國曾報道云南省由尖孢枝孢引致香蕉霉污病。
鑒于辣椒葉斑病為我國辣椒生產上的新發生病害,且國內外均缺乏系統研究,明確其病原菌的遺傳分化等生理生化性質具有十分重要的實用意義。本文選取采自夾江縣土門鄉辣椒病害標樣對其進行病原菌的分離鑒定,確認其致病菌的以為深入研究病害、選育抗病品種、開展預測預報及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辣椒葉斑病菌侵染存在潛育期,這些潛在的病原菌難以觀測到,從而影響對病害發生的及時監測,往往是在田間已經見到病斑明顯顯癥時,才開始采取防治措施,但由于錯過了病害防治的最佳時期,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尤其對于此類人們尚未完全了解和認識的新見病害,如果能夠對該病害進行早期預測預報,在病害尚未表現出明顯癥狀時,即采取措施進行有效防治,防患于未然,對減少辣椒葉斑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二、辣椒葉斑病的癥狀分析
辣椒葉斑病的致病菌為尖孢枝孢。對該病的癥狀進行了描述,并對病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系統測定:病菌菌絲生長以V8汁培養基為最適;能有效利用多種糖和氮源,分別以山梨醇和麥芽浸膏最佳;菌絲適宜生長溫度為20-25℃;最適pH6~8;光照可促進菌絲生長;菌絲致死溫度為77℃。病菌分生孢子萌發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pH7;光照對孢子萌發無明顯的促進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溫度為48℃。初步探討了辣椒葉斑病的侵染循環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辣椒葉斑病菌尖孢枝孢以菌絲體在植株殘體上潛藏,隨病殘體殘落于土壤越冬,作為病害翌年危害的初侵染源。溫度和濕度是影響病害發生的最主要因素,病菌侵染植株的最適溫度為20-25℃,潛育期為7-8d;在適溫條件下,保濕時間越長,病害發病率越高。罹病辣椒葉片的顯微及超微觀察結果顯示,病菌以菌絲通過表皮和氣孔2種途徑侵入寄主組織;接種后8h,即可觀察到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進而形成菌絲,在葉片組織中穿行擴展;老熟后的菌絲上產生分生孢子梗,其上產生大量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自然脫落,可經多次再侵染反復循環傳播;病菌菌絲在寄主組織中不斷擴展,導致受侵細胞被破壞,最終崩解。
三、辣椒葉斑病的侵染循環
溫度和濕度是影響病害發生的最主要因素,病菌侵染植株的最適溫度為。潛育期為在適溫條件下,保濕時間越長,病害發病率越高。罹病辣椒葉片的顯微及超微觀察結果顯示,病菌以菌絲通過表皮和氣孔種途徑侵入寄主組織;接種后即可觀察到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進而形成菌絲,在葉片組織中穿行擴展;老熟后的茵絲上產生分生孢子梗,其上產生大量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自然脫落,可經多次再侵染反復傳播;病菌菌絲在寄主組織中不斷擴展,導致受侵細胞被破壞,最終崩解。
四、辣椒葉斑病菌的致病機理
病菌最佳產毒條件一般置于黑暗條件下,持續振蕩培養活體內外辣椒葉斑病菌產生的細胞壁降解酶活性測定結果表明,病菌能產生果膠酶纖維素酶、葡萄糖苷酶,人工培養條件下,果膠酶活性明顯高于纖維素酶,是活體外病菌產生的主要細胞壁降解酶,辣椒葉片接種病菌后,果膠酶活性顯著提高,在接種后達到活性高峰,推測其在病菌致病過程中先起作用,而纖維素酶活性逐漸增強,推測其參與病菌在寄主組織內的擴展。
結語
總之,辣椒葉斑病是我國新報道發生病害,在保護辣椒生產中,病害發生面積及其危害呈上升趨勢。目前對于該病的發生危害、病原學、致病機理、病害發生規律乃至分子檢測等均缺乏系統的研究,制約著病害防治策略的制定及病害的防控,所以作為一線的農業技術工作人員,必須結合實際,不斷總結研究,找到防控的辦法,促進辣椒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