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杉
4月30日,記者從云南省2018年貧困縣退出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通過評估檢查,云南省東川區等33個貧困縣(市、區)達到脫貧標準,經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退出貧困縣序列。
這33個縣(市、區)分別是:昆明市的東川區、祿勸縣,昭通市的威信縣、綏江縣,曲靖市的富源縣、師宗縣,保山市的龍陵縣、昌寧縣,楚雄州的雙柏縣、南華縣、大姚縣、永仁縣,紅河州的瀘西縣,文山州的硯山縣、西疇縣,普洱市的景谷縣、鎮沅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的勐臘縣,大理州的漾濞縣、南澗縣、永平縣,德宏州的盈江縣、隴川縣,迪慶州的香格里拉市、德欽縣,臨滄市的臨翔區、鳳慶縣、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雙江縣。
云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黃云波介紹,此批貧困縣退出工作嚴格按照“縣級申請、州(市)審核、省級核查和實地評估檢查、公示和審定、批準退出”的程序開展。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實地評估檢查,33個貧困縣(市、區)綜合貧困發生率均低于3%,脫貧人口錯退率均低于2%,貧困人口漏評率均低于2%,群眾認可度達到90%以上,全部達到退出條件。經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33個貧困縣(市、區)退出。至此,云南全省累計有48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占貧困縣總數的54.5%,與全國貧困縣退出進度大致相當。黃云波表示,貧困縣脫貧摘帽只是脫貧攻堅的階段性成果,33個已經脫貧摘帽的縣(市、區)還有貧困人口25764戶83733人。云南省部署開展脫貧攻堅“夏季攻勢”,對摘帽縣繼續保持攻堅態勢提出明確要求。
下一步,云南省還將集中精力打好“兩不愁三保障”殲滅戰;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把怒江州、迪慶州、昭通市、曲靖北部地區、紅河南部山區、普洱邊境一線、文山州石漠化地區和“直過民族”、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從組織領導、幫扶力量、資金投入等方面重點傾斜;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并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