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佳勝
摘要:在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由于收集身份信息時存在錯誤、聯網核查系統數據更新不及時、信息反饋渠道不暢通等原因,造成部分金融消費者不能正常辦理業務,存在著諸多風險,需有關部門加強合作,提高聯網核查系統的數據質量,建立聯網核查疑義信息反饋核實機制,明確二代身份證閱讀機鑒別結果的法定效力,以更好地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聯網核查 信息失真 消費權益
一、引言
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以下簡稱聯網核查系統)是指通過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核對或查詢相關個人的公民身份信息,從而驗證相關個人的居民身份證所記載的姓名、公民身份號碼、照片及簽發機關等信息真實性的行為。近年來,一些原因導致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查詢的信息與公民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部分消費者不能正常辦理金融業務,本文運用案例分析了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解決對策。
二、案例背景介紹
2018年3月,劉女士向人民銀行E中心支行(下稱E中支)投訴稱,她在每家銀行辦理業務時,聯網核查系統反饋的照片都是一名陌生男人的照片,與本人不符。因此,銀行每次為其辦理業務時都要求劉某到公安機關開具證明以佐證其身份。劉某怒稱,從2013年至2018年,她已向公安機關申請出具核實身份證明文件20多份,她從商業銀行和公安機關獲知聯網核查信息失真是人民銀行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造成的,因此,她聲稱要投訴人民銀行失職。接到劉某投訴后,E中支一方面主動加強與劉某溝通,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安撫情緒;另一方面,成立工作專班,前往各商業銀行調查了解情況。
三、調查結論
經調查,聯網核查信息失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姓名與身份證號碼相符但照片不存在;二是姓名與身份證號碼相符但照片錯誤;三是身份證號碼存在但與姓名不相符;四是身份證號碼不存在等。以劉某為例,在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進行身份核查時,返回結果中的照片均為一異性照片,與本人不符;在銀行機構二代身份證閱讀機鑒別時,其二代身份證件真實,且讀取的照片與本人相符;在公安機關全國人口信息系統中查詢時,照片也與本人相符;使用其二代身份證查詢征信記錄、購買機票火車票等均正常。
從調研結果來看,對于身份證件號碼不存在、身份證件號碼存在但與姓名不匹配或反饋照片不相符的,部分銀行機構在二代居民身份證閱讀機鑒別通過后,可繼續辦理金融業務;部分銀行機構二代居民身份證閱讀機鑒別通過后,仍需消費者持聯網核查結果證明到公安機關申請核實,才能繼續辦理業務。
劉某的情況不是個案,實地調查顯示,消費者在辦理業務進行聯網核查過程中,存在著大量信息失真的情況。
四、聯網核查系統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收集身份信息時存在錯誤
聯網核查系統的數據是由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公安機關人口數據庫從基層收集逐步匯總形成,基層數據采集時,如果把關不嚴,導致源頭錯誤,就會導致信息失真。
(二)聯網核查系統數據更新不及時
各地公安機關人口數據在向公安部全國人口基本信息資源庫傳輸時,可能會出現數據傳輸時間滯后,而聯網核查系統數據更新需以公安部全國人口基本信息資源庫為基礎,現實中,人口流動速度加快,往往存在著信息庫數據更新維護與實際人口數據變動存在時間差,隨著公民身份信息變化,聯網核查系統的數據卻未能及時更新。
(三)信息反饋渠道不暢通
《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操作規程(試行)》(銀辦發〔2007〕126號印發)第十一條規定:“核查行對聯網核查結果存在疑義時,可通過聯網核查系統將疑義信息向公安部門反饋并申請進一步核實。”經調查,由于該類查詢業務很多,公安部門答復不及時,有時超過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沒有答復,影響消費者業務的及時辦理。
五、聯網核查系統信息失真帶來的風險
(一)易引起消費者訴訟
聯網核查系統是人民銀行和公安部為規范銀行機構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業務處理,落實銀行賬戶實名制而聯合推出的。人民銀行和公安部都具有管理職責,如果兩部門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會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很可能起訴兩部門行政不作為。實踐中,由于該系統主要是銀行機構使用,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從銀行機構獲知信息失真是人民銀行聯網核查系統造成的,而在公安機關全國人口信息系統中查詢相關信息又是正確的,會讓消費者誤解信息失真由人民銀行單方面原因造成,從而導致消費者以人民銀行未有效履職致信息未更新為由提起訴訟。
(二)易引起消費者傳播負面情緒
當聯網核查系統反饋信息與消費者身份證件信息不一致時,銀行機構工作人員一般要求消費者提供其他合法證件或出具公安機關證明等,造成業務辦理的延遲,給消費者帶來不便,許多消費者認為這是銀行故意刁難,在遇到銀行延遲辦理或多次要求開證明時,通過微信、微博等網絡途徑表達不滿,傳播負面情緒,給銀行業帶來負面社會輿情。
(三)給人民銀行帶來依法行政風險
一方面,公安部等12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改進和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公通字〔2016〕21號)要求,大力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核查,從源頭減少開具證明的需求;各地公安機關派出所也謹慎開具包括《聯網核查結果證明》在內的各類證明。部分公安機關甚至不再給消費者開具此類證明,導致消費者無法辦理業務。另一方面,人民銀行下發的《關于切實做好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有關工作的通知》(銀發〔2007〕345號)文件規定,出現信息失真后,消費者需持聯網核查結果證明到被核查人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申請核實。實踐中,消費者會認為跑路開證明很麻煩,與當前行政機關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的依法行政意識不符。
六、應對聯網核查系統信息失真的對策
(一)加強合作,提高聯網核查系統的數據質量
聯網核查信息失真給消費者辦理銀行業務帶來了諸多不便,人民銀行也潛藏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建議人民銀行與公安部門溝通協商,提高聯網核查系統數據庫中的數據質量,確保聯網核查系統中“姓名”“號碼”“照片”等基本信息與公安部門系統中數據一致,盡量減少因信息采集匯總存在差錯、系統功能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信息失真,從源頭把控數據質量關,不讓消費者因此而不能正常辦理業務。
(二)暢通渠道,建立聯網核查疑義信息反饋核實機制
建議就《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操作規程(試行)》規定的疑義信息反饋核實程序,與公安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明確疑義信息反饋核實流程及時限,暢通疑義信息反饋核實渠道,加強信息更新工作效率,提高信息數據庫的準確性,有效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探索,明確二代身份證閱讀機鑒別結果的法定效力
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由人民銀行聯合公安部共同建立,其核查的有效性是被法律認可的,但二代身份證閱讀機識別結果在銀行業務辦理中的有效性、合法性尚無規定。實踐中,在核查信息失真的情況下,各銀行機構基于各自的內控合規管理要求,有的要求客戶到公安機關開具證明方可辦理業務,有的采用二代身份證閱讀機作為輔助手段鑒別客戶身份,做法不一,消費者在各個銀行機構處理方式不一,容易引起糾紛。因此,建議明確二代居民身份證閱讀機鑒別結果的法定效力,統一各銀行機構做法,在確保業務合規的基礎上為消費者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高文龍.公民身份信息聯網核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引起重視[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0,(2).
[2]高晶.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運行的問題和建議[J].北方經貿.2011(07).
[3]李峰.金融機構執行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問題與對策[J].浙江金融.2012(02).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恩施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