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摘要:本文以2007年以來的經濟稅收數據為基礎,對山東的宏觀稅負水平進行分析。分析標準采用的是小口徑稅收負擔率,從山東省總體稅收情況、國地稅稅收情況、產業稅收情況三個部分分析山東省宏觀稅負現狀,運用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從總體稅收構成、稅收征管、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來分析山東省宏觀稅負水平比較低的原因,最終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宏觀稅負 經濟發展水平 行業稅負 稅收征管
一、山東省宏觀稅負現狀
(一)山東省宏觀稅負發展趨勢
2007年-2017年山東省稅負水平相比全國水平有三個顯著的特征:一是稅負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宏觀稅負水平提升迅速,全國宏觀稅負水平從2007的7.66%上升到2017年的8.33%,累計增長了8.75%,山東省的宏觀稅收收從2007年的5.04%上升到2017年的6.08%,累計增長了20.63%,增長速度遠高于全國宏觀稅負水平的增長速度。三是山東省的宏觀稅負水平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名比較靠后,其中2017年山東省的宏觀稅負水平在全國各省市中的排名占第26位。
(二)山東省稅收負擔水平分析
1.宏觀稅收負擔水平低于全國稅收負擔水平。為了分析山東省宏觀稅負水平趨勢,本文計算了山東省從2007年到2017年各年的稅負水平。
通過將山東省2007-2017年宏觀稅負水平與全國2007-2017年宏觀稅負水平進行比較得知,從2007-2017年之間全國宏觀稅負水平雖然有高有低,但是總體水平在16%-19%之間,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比較穩定。2007-2017年山東省的宏觀稅負水平一直低于全國同期稅負水平。
從圖1可以看出,山東省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遠低于全國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由此可以得出,山東省的宏觀稅負水平并不高。
2.山東省產業稅收負擔水平低于全國水平。分產業來看,山東省產業結構從2007-2017年一直在不斷進行優化,這一所占比重期間,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由33.5%上升至2007年的47.99%。第二產業由2007年的56.8%下降至2017年的45.3%。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提供的稅源較第一產業更高。由于山東省2007年到2017年間GDP增長率比較快,因此山東省第一、二、三產業稅收負擔水平低于全國同期一、二、三產業稅負水平。
以2017年為例,山東省第二產業宏觀稅負水平為2.75%,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為7.1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38%。山東省第三產業宏觀稅負水平2.92%,全國同期平均稅負水平為9.1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21%。山東省第一產業宏觀稅負水平為0.41%,全國同期平均稅負水平為1.34%,低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0.93%。因此,山東省2007年-2017年,一、二、三產業宏觀稅負水平低于全國同期平均稅負水平。
二、山東省宏觀稅收負擔差異原因分析
(一)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稅收的規模與結構,經濟總量的高低是影響稅收總額高低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勢必稅收總額會隨著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而增加。
山東省的宏觀稅負水平較低主要是因為山東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山東省GDP總量在全國31個省市中(不含港澳臺地區)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從人均GDP上來看,2017年山東省人均GDP為72635.85元,2017年全國人均GDP為59043.67元,山東省人均GDP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從經濟總量上來看,2017年山東省的GDP總量突破7萬億元,在全國31省市(不含港澳臺地區)中排名第三。2017年山東省宏觀稅負6.08%,與山東省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發展速度基本相適應。
(二)產業結構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優化產業結構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目標。產業結構與宏觀稅收負擔之間的關系緊密相連,由于農業稅的取消,因此第一產業貢獻的稅源相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來說相對較少。因此應該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山東省2017年第一產業占比為0.41%,比全國同期平均水平低了0.93個百分點;山東省2017年第二產業宏觀稅負水平為2.75%,全國同期平均稅負水平為7.13%,低了4.38個百分點;山東省2017年第三產業稅收負擔率為2.92%,比全國同期平均稅收負擔水平低了6.21個百分點。
三、評價與建議
(一)加快經濟發展,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稅收規模的大小,稅收規模的大小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的發展水平。稅收總額的增加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山東省稅收收入要繼續提升,就必須繼續大力發展經濟。對于有競爭實力的企業,應該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山東省作為農業大省應該鼓勵和扶持農業從簡單化銷售到精加工出售,有利于增加農業的經濟貢獻值,把不利因素轉換成有利因素。
(二)繼續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關系到中國13億多人民的溫飽問題。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要產物。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有利于提高第一產業的生產力,有利于促進工業和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林香,汪柱旺.我國最優宏觀稅負水平實證研究——基于經濟增長的視角[J].當代財經,2016(3).
[2]呂洪濤.吉林省宏觀稅負水平的實證研究[J].金融財稅,2014(9).
[3]楊夢.河北省企業稅收負擔水平研究[D].河北:河北經貿大學,2018.
[4]朱青.對我國稅負問題的思考[J].財經經濟,2012(7):7-12.
(作者單位:蘭州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