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摘要】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同時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文章從“三全育人模式”著手,探尋了高校輔導員關心關愛學生工作的特點和提升路徑,從而切實增強高校思政工作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關鍵詞】三全育人模式:關心關愛學生;輔導員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為高校輔導員,缺少對學生的關心關愛,育人的全程性就不會完整,育人的全方位性就會有覆蓋不到的死角,全員育人也就會有涉及不到的地方。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審視“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輔導員關心關愛學生工作的現狀,探討輔導員關心關愛學生的工作方法。
一、“三全育人模式”下輔導員關心關愛學生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關心關愛學生工作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客觀要求
“關愛和尊重每個學生是教育以人為本的起點和基石。”[2]高校輔導員做不到對學生的關心關愛,就不能打開落實“以人為本”這個教育核心理念的突破口,更不能將這個核心理念落到實處。“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終極目的和終極要求是引領和促進每個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而實現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必須認真了解每一位學生,真正關心關懷學生,走進學生的心中,打開學生的心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真正站在師生平等的立場上,與他們平等對話,用心交談,使高校學生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成為學生眼中真正的“人生導師,知心朋友”。
(二)關心關愛學生工作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內在核心
對學生的關心關愛不只是響亮的口號,也不是花哨的作秀,而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核心(楊洪能,2008)。關注學生的利益,關懷學生的心理,以管理育人、資助育人、服務育人等多種育人方式為載體,做好對困難學生的幫扶,尤其是對部分需要重點關注學生(身體狀況、風俗習慣)的幫扶,為學生提供生活指導、心理安慰,給學生提供發展成才建議,排解煩惱,調節矛盾,促進學生和諧相處,互幫互助,關心學生心理健康,這也是高校輔導員、高校學生工作者應盡的義務和職責(《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
二、“三全育人模式”下關心關愛學生工作的特點
(一)高校輔導員關心關愛工作的全程性
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在時間維度上具有長期性與延續性。一方面,育人工作覆蓋學生從入校到離校全過程;另一方面,我們要根本性地注重育人效果的全過程性。“全程育人模式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學生知、情、意、信、行的全過程中,促進學生可持續性發展。”[6]
(二)高校輔導員關心關愛工作的全方位性與全員性
高校輔導員關心關愛學生工作的全方位性與全員性具體表現在高校育人工作、關心關愛工作的全面、無死角、無遺漏的性質。全方位展現了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在空間維度上的覆蓋性。全方位育人與全員育人提倡大膽創新育人模式,把課內課外、線下線上、校內校外、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等結合起來,積極開設富有特色的高校思政以及形勢與政策教育類型,通過重點參觀、時代考察、暑期三下鄉以及“××論壇”“××講堂”等模式,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平面、單一向立體、多樣化方向轉型跨越。
(三)高校輔導員關心關愛學生工作的典型示范效應
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關心關愛工作一般具有典型的帶動示范效應,從而達到傳播學所講的“情緒傳染效應”(張少群,魏晶晶,2016)。具體來說,就是一名輔導員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關心關愛,可以塑造榜樣力量、行為范式,從而傳染、傳遞乃至感召到其他的輔導員,時刻告知身邊的輔導員對學生用心關愛,用心呵護。同時,一名輔導員的關心關愛工作獲得學生、家長的認可,可以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部分影響學院乃至學校的管理方式、治理模式,為學校的和諧穩定以及提升校園形象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三、“三全育人模式”下關心關愛學生工作的路徑選擇
(一)從查排學生矛盾著手,關心學生成長
高校學生從入校開始到畢業離校,就面臨著適應性問題,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步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現實矛盾,諸如集體生活的問題、宿舍矛盾問題、學習壓力問題、戀愛問題和繼續升學、就業等不可避免的問題。因此,從學生實際出發,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對學生適當、實時的噓寒問暖成了對學生關心關愛很好的切入點。
但是具體來說,每個學生在不同階段面臨的矛盾、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不盡相同的,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去排查,去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對癥下藥,真正做到“關心”“用真心”,而不是搞“一刀切”“一風吹”,也不應該憑借主觀判斷,而是真正去觀察,去了解,多走進學生的宿舍,就會“走近學生的心”,多走進學生中間,也就會“貼近學生的心”。
(二)從完善管理機制著手,增強關心關愛的針對性
雖然對學生的關心關愛是高校學生工作者、輔導員的人文情懷,體現的是人文素養,但是也需要科學、合理的制度來保障、支撐。具體來說,諸如了解學生、深入學生的具體方式——走進學生宿舍,雖然是輔導員日常管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也是關心關愛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應該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并且嚴格落實每周進入宿舍的次數。同時,應該有針對性地將關心關愛學生的制度納入輔導員考核項目中,用制度關心關愛學生。
(三)從發掘學生關注點著手,關心保障學生利益
關心關愛學生,就要從學生的關注點與興趣點著手,關注學生的正當利益訴求。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都有正當的利益訴求,但是大部分學生的利益訴求具有一致性,可以根據有關的國家法律法規、校紀班規進行解決。但是對于個別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身體有缺陷學生或者其他有特殊情況的學生的正當訴求更應該加以關注,諸如飲食習慣、日常風俗等問題。如果能在這方面做到關心關愛與重點照顧,從這些方面下功夫,可以說是真正找準了關心關愛學生的切入點。
(四)從情感因素著手,打好關心關懷感情牌
情感方式可以說是高校學生工作者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很好的敲門磚,也是建設校園和諧師生關系的一個主要橋梁。尤其是剛剛邁入高校的大一新生,在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更加需要一位朋友溫暖他們內心,關懷他們生活,指導他們學業。這個時候輔導員就可以恰如其分地以其愛心和責任心來扮演好這個角色。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打好感情牌。
一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尊重學生的意愿可以說是做好關心關愛學生工作的主要基礎和必備條件,畢竟獲得尊重是較高層次的個人需要。當然,這里的尊重個人需要是針對課余生活、社團選擇以及班團活動參與情況而言,而且必須在積極向上的情況下尊重學生的選擇。如果學生在學業上不能夠積極進取或者在課余生活中有與生活倡導、校園文化相違背的情況,輔導員就要對學生加以批評指正。
二是從小事入手,將溫暖傳遞給學生。高校輔導員需要積極從小事入手,真誠并且熱心地關注學生,讓學生“親其師”,從而“信其道”,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舉例而言,就像開學或放假的時候學生喜歡用火車票搶票APP,有部分學生就會給輔導員發送砍價搶票鏈接,這個雖然是不起眼的一點小事兒,但是輔導員可以將自己的工作、關懷與學生的需求在無數的小事中無形結合,提升自己的工作質量。
三是要給學生足夠的信任。大一新生在入學伊始,經常存在著不同的適應問題,從而會產生負面情緒。這個時候輔導員就要以信任之情去對待每一位學生,積極地鼓勵他們,信賴他們,刺激學生展現才能的熱情,使其充分地發掘出自身的潛力。信任的重點是輔導員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做一些積極有益的事情,為學生創造能夠展示才華與能力的機會,使得他們可以在進行相關學習任務的時候獲得認同感和榮譽感,真正認識到只有不斷努力才可以獲得成功,并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獲得自信,達到關心關懷學生工作的初衷。
關心關愛學生工作是一項長效性、長期性的工作,它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離校的全過程,是普通高校學生工作的核心工作與靈魂工程。輔導員必須將關心關愛學生工作當成我們教育事業最為重要的一環來對待,在習總書記“三全育人”教育思想的引領下,應該繼續加以開拓創新,切實增強高校思政工作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2016-12-08)[2019-05-22].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
[2]姚姿如,楊兆山.“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意蘊[J].教育研究,2011(03):17-20.
[3]楊洪能.理解、關心、愛護學生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靈魂[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1):136-138.
[4]于英,趙倩.柔性管理,高校學生管理的策略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4):228.
[5]居學明.論和諧高校視域下的大學和諧校園文化構建[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03):55-58.
[6]連潔.建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7(0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