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圍繞年齡因素的研究一直是二語習得研究的熱點,如“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和大腦功能側化等。語言的不同層面有不同的優勢習得時期,通識觀點為在2歲到12歲之間習得二語口語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然而年齡并不是二語口語習得的唯一因素,還包含情感因素、社會因素、教育因素等。文章立足于青少年的情感因素,探究青少年二語語音習得策略。
關鍵詞:情感因素;二語;口語習得
近幾十年二語習得實領域不斷有證研究表明,二語語音習得存在關鍵期。這個關鍵期不是籠統的關鍵期,而是不同語言層面的關鍵期。就語音而言,2-12歲開始二語習得的學習者更容易接近或達到母語水平。社會上的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盡量早的讓孩子開始學習二語。但各個家庭主觀和客觀條件不同,二語習得起始時間不盡相同。有的從幼年開始,有的從初中開始。我國現有教育體制尚未把外語列入小學必修課程,多數學生還是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學習二語。語音一門語言的敲門磚,兒童在不會寫字的時候就可以用語言進行交流。語音影響著二語習得的其他部分。針對青少年時期開始二語習得的學習者,如何提高二語語音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影響青少年二語口語習得的客觀因素
(一)大腦功能側化
大腦功能側化是人類發育的一個必經的緩慢的過程,它不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點完成的,而是在一個緩慢的過程中逐步完成的,過程可能會持續10-20年。人的大腦在不同年齡,功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Lenneberg認為人的大腦從2歲開始大腦功能側化,在11-19歲之間完成側化過程。在側化完成以前,人使用整個大腦學習語言。完成側化以后,用左腦負責語言功能,右腦主要負責視覺及空間感等非語言功能。因為大腦的生物特征,所以通常將2-12歲作為語言習得的關鍵期。
(二)二語與一語之間的差異
兒童與青少年和成人學習二語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青少年和成年人已經熟練掌握了一門語言。兒童在二語習得中傾向于建立一個獨立于母語之外的新的語言系統。青少年和成年人在二語習得中傾向于在母語的基礎上擴展現有的語言系統。大腦功能側化不是影響二語習得的唯一因素,第一語言和二語之間的差異在二語習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二語語音習得時,二語與一語的差異是語音習得的關鍵因素。比如中文為母語,英語為二語時:/v/只在二語中存在,一語中沒有。這對學習者來說就是重點、難點。
1983年Selinker提出母語負遷移具有正遷移和負遷移兩個方面。正遷移是指在學習者在母語的影響下能夠更加順利的理解和習得二語。負遷移是指母語給二語習得帶來了阻礙。從英漢差異的角度來看,漢語(屬于漢藏語系,Sino-Tibetan Family)是離印歐語言譜系較遠的一種語言,必然給以漢語為母語的二語/外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規律帶來不少特殊的問題[1]。在二語語音習得初始階段,第二語言可以在第一語言中尋找相似之處,幫助記憶和理解。這是母語正遷移。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相似又不完全相同之處就會成為進一步學習的障礙。這是母語負遷移。比如中文為母語,英語為二語時。/s/的發音略有不同,學習者在二語習得初期能夠通過聯想中午拼音s來理解和記憶,而習得后期則容易停留在中式發音階段。
(三)語言接觸量
青少年在二語習得時,多數都是通過在校課堂中接觸二語語言和文化。青少年接觸二語的時間非常有限,不具備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兒童學習母語時,24小時全方位浸泡在語言環境中,所以母語學習者通過一定時間的累計都能夠掌握良好的口語技能。語言接觸量是二語口語習得的重要因素。青少年二語習得者在具備足夠語言接觸量時,能夠大幅度提升口語學習效果和效率。
很多青少年喜歡看漫畫或韓劇,大量課后業余時間用于觀看漫畫或韓劇視頻、音頻資料。不少愛好者在沒有進行正規學習的情況下,自行無意識的掌握了很多日語、韓語單詞、短語和句子。這說明在語言接觸量足夠的情況下,青少年的第二語言也可以潛移默化的進入長期記憶。
二、影響青少年二語口語習得的情感因素
語音、語義關鍵期在兒童時期,而詞匯、語法是青少年更具優勢。雖然近幾十年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二語習得語音關鍵期在兒童時間。由于客觀條件不同,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在兒童時間開始二語習得。大多數學生還是在青少年時期開始二語習得。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青少年時期才開始學習二語的學習,二語語音水平依然能夠接近或達到母語水平。探究和研究二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發展,不能只考慮單一的年齡因素或者其他單一因素,而是要將各種因素綜合考慮,方便更科學地認識二語習得的本質[2]。客觀因素不是二語習得的所有因素,主觀因素是二語習得的內因,特別是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第一道過濾屏障,它對語言學習者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情感因素作為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態度、動力、自尊心、抑制和焦慮等[3]。
三、青少年二語語音習得策略
(一)建立自信
青少年開始二語語音學習時,要經過不斷試錯的過程才能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這時就需要不斷的鼓舞學習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慢慢建立起自信,形成正向反饋機制。在最初糾音時,如果一個音標掌握得不準確,當場糾音不超過三次。次數過多會打壓青少年學習者的積極性,讓他們懷疑自己的發音能力。
(二)明確學習動機
二語語音習得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背后需要強大的動力支撐。二語學習動機主要分為兩大類:交際目的和工作目的。青少年少有以工作作為二語語音學習目的,多數以交際目的為主。青少年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點,將興趣點與二語習得相結合,形成強大的學習動力。
(三)創造輕松的二語環境
青少年在課業面前容易產生抑制和焦慮,有壓力就會有負面情緒。在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課堂環境由講座式單一性教學,逐步轉換為互動課堂。有利于打造一個輕松的課堂環境,減輕學習者的壓力。課后的拓展,青少年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而不是帶著壓力去逼迫自己學習。
四、結語
客觀因素對二語語音習得固然有一定影響,但是并不是決定性因素。進入青少年以后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語音,依然能夠接近或達到母語者水平。情感因素對青少年二語語音習得有重要影響,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正向影響有利于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戴煒棟,周大軍.中國的二語習得研究:回顧,現狀與前瞻[J].外國語,2005(05).
[2] 王勃然.基于年齡效應的二外、外語詞匯習得研究[J].語言學與外語教學,2018(60).
[3] 高德新.從情感原因說看年齡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07(12).
作者簡介:陳潁(1989- ),女,四川內江人,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與文化、英語口譯、職業技術教育;陳潁(1989- ),女,四川內江人,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與文化、英語口譯、職業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