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推行過程中出現了絕對行政化傾向,這種傾向給我國高校思政工作帶來了很多弊端。為此,我們提出在思政工作領域去行政化路徑分析,加強思政工作的針對性、自主性,調整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思路和模式。
關鍵詞:思政;行政化;弊端;路徑
一、高校思政工作行政化現象分析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它貫穿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部進程。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思維的活躍階段,大學時期是政治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我國高校的運營與政府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按照行政體制的結構模式來建構的。所以,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行政化傾向,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行政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在整個構成和運作方面與行政體制構成和運作方面有著基本相同的屬性,是按照行政體制的結構和運作模式來建構和運行的思政教育行政化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制。思政工作的主體是學生,是實實在在具有不同思想、不同價值觀、不同文化程度的個體。如果所有的學生管理工作都采用一套行政化的方式去開展,就無法有效、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反而達不到思政育人的目的,從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此,高校思政工作必須破除行政管理體制對其帶來的深遠影響,尋求去行政化的路徑,釋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大效力,保證思政工作“教書育人”的根本宗旨。
二、高校思政工作行政化的弊端
(一)以行政考評機制來評價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導致思政工作流于形式
從行政體制的角度來看,行政體制本身會衍生出一套價值系統,即順應行政體制價值信號的為善,符合權力意志的為善,有利于證明行政機制合理性的為善。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會引入這樣一套價值評判系統,并且學術性指標體系正在慢慢讓位于形式化的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發生變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內容也會慢慢變味走調。思政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如果過度地使用形式化的指標體系,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會本末倒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整思路必須是高校大學生,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改變我們的教育模式。高校大學生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個體,思政教育必須具有針對性,面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應對方法。如果一味地只講求業績、成果、排名,那這必然會成為學生工作的絆腳石,導致真正的工作無法落實。所做的一切只是服從命令 、順應領導,形成事務忙、場面大的假象,最終流于形式。
(二)行政因素過多得參與思想政治工作中,導致這項工作自主性不夠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中,上級主管部門經常發文指導思政工作的具體開展要求,或者直接布置活動任務。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要求對學生工作的開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行政因素過多地參與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工作要求或者活動布置地過于具體,就會導致思政工作在落實上缺乏積極性。思政工作者長期處于應激狀態,工作疲于應付,主觀上缺乏推動力,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這與高等教育法規定的高校具有辦學自主權是相悖的。所以,必須給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的自主權,充分發揮其工作效能。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重事務性工作,輕學術研究
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基本都是輔導員?!镀胀ǜ叩葘W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豐富和發展了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詳細論述了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等9個方面的工作內容體系。這樣說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內容基本涵蓋了課堂以外的所有事務,只要跟學生有關的任何事情最終都需要他們去落實,可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而思政工作者具有管理者和教育者雙重身份,繁忙的事務性研究導致這一部分教師和干部沒有時間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工作,高校的學術優勢得不到充分體現。另一方面,國家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分微觀、具體的介入,使得思政工作者的理論研究成果很難通過自身的教育實踐來深化探索,無法指導現實的實踐行為,這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自主性、創造性要求也是自相矛盾的 。
(四)以行政機制指導職業規劃,導致思政工作職業倦怠和團隊建設危機
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大一部分都是青年教師,而有些則是剛從大學畢業,懷揣著對教育夢想的追求踏入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行列。但是,隨著行政化傾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萌芽與傳播,他們的工作自主性受到抑制,事務性工作增加,思想教育性工作不足,頭腦被行政性機制思維方式影響,導致職業定位模糊不清,對自身的職業期待產生差距。另外,在高校的運行過程中,領導更多關注的是影響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科研、競賽、教學等工作,而對“看不見”的德育工作并不重視,思政教育的成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付出的努力并非顯性化,思政教育工作被邊緣化。在這種情境下,工作多年后,很多人發現當初的教育夢想和現實并非一致。面對壓力過高、成就感底下、情感耗損的現實,許多年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選擇離職,導致思政隊伍人才流失,團隊建設危機重重。
三、高校思政工作去行政化路徑分析
從實際出發,行政化體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思政工作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思政工作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在價值多元化、政治社會化的今天,我們要根據大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高校思政工作的革新,糾正思政教育的行政化傾向,從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做出改變。
(一)思政教育要“以人為本”,學生工作要具有針對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學生,當代大學生和以往相比在價值觀念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習慣于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想問題,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上不愿意強求、統一,具有明確的自主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統一管理的模式對他們進行教育和管理的話,勢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在這種情境下,要采用個性化的方式因人而異地加強對大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不走集中化、統一化、行政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政工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改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改行政灌輸模式為加強引導和教育,走近學生、親近學生,堅持“以人為本”、具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開展外部教育的同時要重視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構建大學生有效參與的平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還應延伸到實踐活動中,如開展知識競賽、辯論賽、學術沙龍等,積極構建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激發工作動力,重視思政工作自主性
高等學校具有辦學自主權,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開展有利于高校資源的充分與合理利用,從而激發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活力。但是,行政因素過多地參與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則會抑制思政教育機制的活力。思政工作者要從繁瑣的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思政育人上,從主觀上激發工作動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平衡思政工作者的事務性工作和理論研究
高校思政工作者實行的是學校和院(系)雙重領導,既有管理者身份,又有教師身份。在完成上級交辦的事務的同時,思政工作者更要注重的是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黨團建設等方面的教育。時代在發展,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要緊跟時代潮流。思政工作者要學會從繁忙的行政性事務中解放出來,加強理論研究和學習,注重將理論變成實踐工具,以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四)重視思政教育者的發展,走科學化道路
教師是一葉扁舟,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而思政工作者就是扁舟上的掌舵人,引領著思政育人的方向。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政工作者也需要與時俱進,政府、社會、學校都需要營造有利于思政教育者學習、成長的環境,讓這些身在第一線的教育者的工作有盼頭、生涯發展有目標。學校要鼓勵思政工作者攻讀更高的學位,在工作晉升、工資待遇、職稱評定、考核評價等方面建立更合理的制度體系,在工作事務上推行“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促進專家型、學者型人才的培養,實現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衛平.論我國法院體制的非行政化[J].法商研究,2000(03):4.
[2] 巫春華.高校思政教育要加強非行政化方式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02).
[3] 金韋明.淺談杜絕高校思政工作絕對行政化傾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11).
作者簡介:葉婧(1988.05- ),女,任教于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