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阿詩瑪》是“十七年間”優秀的少數民族題材經典影片,拍攝于一九六三年,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是根據政治本位思想、迎合時代的主流話語并融入彝族的地方特色進行的創作,以其優美的場景刻畫和動人的藝術表現展現出彝族特有的生活風貌,并賦予了影片反抗壓迫、勇于與強權作斗爭的時代主題。
關鍵詞:少數民族電影;阿詩瑪;藝術特色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阿詩瑪》取材于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長篇敘事詩,原形態是用撒尼彝語創作的,可講述也可傳唱,是撒尼人根據長期的生活勞動凝聚而成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電影版的《阿詩瑪》整理者有意識的對原來長詩中的故事改編選用,將長詩中阿詩瑪和阿黑哥的兄妹關系處理成戀人關系,并構建了兩個對立的階級:一方是以阿支、熱布巴拉及海熱為代表的地主階級陣營,另一方是以阿詩瑪、阿黑為代表的農民階級陣營。影片講述了阿詩瑪為了追求與阿黑哥的愛情勇敢的與黑惡勢力抗爭,并最終化為一尊石像的愛情悲劇。
一、創作背景
電影《阿詩瑪》創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十七年間。當時的中國電影受人民群眾地位和角色的變化,帶來審美趣味與藝術價值的相繼變化,藝術表現對象也發生顯著變化。新中國電影最初發展大多是為政治服務的,強化了電影的宣教功能,與同時期的海外電影發展有很大不同,統一的電影管理體制和頻繁的政治運動突出表現了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電影《阿詩瑪》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因涉及神話、愛情而被戴上了“修正主義大毒草”的帽子,因其“宣揚資產階級戀愛觀”被加以批判。由于我國各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總體來說不太平衡,甚至同民族自身發展也極不均衡,比如建國前彝族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形態,但在云南和四川大小涼山的部分地區仍保留著彝族的奴隸制。各個少數民族延續著自身民族的傳統和民族內部的動態平衡,所以要追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價值觀念,就必須各民族要形成統一的貼合時代潮流的價值觀念,必須契合新中國的政權結構,鞏固并維護新中國的社會穩定。雖然“十七年”時期的少數民族電影在表現手法和內容傳達上存在一些不足,且具有很強的政治傾向及民族政策的規劃,但這是時代必然的產物,仍具有其特有的審美特征和深厚的歷史價值,對增進民族友誼、加深民族了解、體味民族風情、促進民族團結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充滿政治氣息的藝術創作
電影《阿詩瑪》開場是眾人呼喚阿詩瑪的全景,給觀眾留下懸念,與結尾處的阿詩瑪化身石像和“日滅我不滅,云散我不歇,我的靈魂永不散,我的聲音永不滅”的回聲相呼應,這呼喚不僅是人們對阿詩瑪的想念,更是彝族人民對真、善、美的呼喚。影片中媒人海熱去阿詩瑪家說媒,在說媒不成想脅迫阿詩瑪母親的最后時刻,海熱在墻上的投影不斷擴大,母親的投影不斷向后縮小,象征著海熱氣勢上壓迫性的視覺呈現,創造出特殊的戲劇效果。在影片中,分別描述了彝族人民洗麻、織布、摔跤、賽馬、射擊、火把節等生活場景,大量使用搖鏡展現了石林、長湖、山茶花等優美的自然風光,真實地把撒尼族文化和民族生活圖景展現在我們眼前。但同時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影片也夾雜著強烈的意識形態和大量的政治信息,某些片段略顯突兀,與敘事鏈條不銜接,成為單純的宣教式的藝術表達。
三、豐富的視聽語言和特效
《阿詩瑪》大量展現了彝族人民歌舞的生活圖景,很多取材富有生活氣息,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音樂可以作為畫面的補充說明,音畫的完美結合可以加深觀眾對藝術形象的深層次理解,不僅可以表現影片深遠的意境,更可以豐富觀眾的視聽體驗。電影中的音樂功能主要是抒發感情、創造氛圍、表達思想、展示時代特點和地域風貌。影片中穿插的歌舞場景既具有審美性,又服從整體的敘事線索及情節需要,還常常作為結構元素參與到影片整體的構成上來。
鄭雪來說過:“不可以脫離電影美學特性和電影特殊表現手段來談論電影的本質。”影片中火把節的盛況、阿詩瑪飄山茶花時的河水倒流、阿黑射箭開路的片段以及煙霧的使用等都皆為特殊效果。《阿詩瑪》創作于新中國建立初期,彼時中國的電影產業還比較落后,創作手段還比較單一,電影特效還比較少見。但創作者在當時有限的技術條件下,經過努力,仍然使用了不少的特殊效果。雖然以現在的眼光反觀當時的特效制作會覺得手法技術上略顯欠缺,但這些特效是為情節服務的,沒有脫離電影藝術本體、現實和觀眾,加深了電影主題的表達,激發了視覺效果,是觀眾理解和融入電影的啟發性手段。《阿詩瑪》特效的應用豐富了影片的傳奇色彩,為受眾帶來新的視聽效果,以及更新奇的審美體驗,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影片的敘事能力和故事性,彰顯了視覺震撼力和敘事的新奇性,是公眾對電影審美情趣上的主要訴求之一。《阿詩瑪》的傳奇色彩不僅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歡迎和喜愛,更贏得了國際聲譽。
四、結語
《阿詩瑪》創作于六十多年前,是我國少數民族電影的代表作品,對后來我國少數民族電影的創作影響深遠。在電影工作者的努力下,近年來出現了諸如《花腰新娘》《碧羅雪山》《岡仁波齊》等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電影。雖然這些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與《阿詩瑪》相比,在主題內容、表現手法、藝術呈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不同,但《阿詩瑪》等十七年間的少數民族電影,依然在為我們提供難得的養分。
作者簡介:李鸝璞,女,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2016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