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芬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對于教育事業也日益重視。不僅要要求對學生職業技能進行培養,更加需要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但是,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依然是采取傳統教學模式,相對而言較為落后,難以保障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學生容易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因此,應當采取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體育俱樂部教學能得以順利開展,還是要針對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尤其是需要針對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方向性以及比較選擇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是關于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方向性與比較選擇研究,以供相關專業人士進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比較選擇
各大院校應當高度重視體育教學活動,體育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學生發展需求。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更加應當融入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雖然當前體育俱樂部教學在于一部分高職院校當中得到運用,但是學校領導還是沒有對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引起高度重視,質量難以達標,同時體育設施相對比較落后,體育俱樂部在教學演習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困難;另外,大多數學生積極性不夠高,不愿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俱樂部教學活動當中來,這樣就難以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所以開展體育俱樂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人員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學生為主體,要發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要注重對于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方向性與比較選擇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概述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一種重要形式,在國外比較流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體育俱樂部以課堂形式融入到了院校當中。通過相關調查研究,我國百分之十五以上的高職院校融入了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雖然體育俱樂部在高職院校發展時間較短,僅僅只有十多年的歷史,但對于體育教學產生了重大變革以及影響。高職院校推行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需要構建相應體育設施以及體育場館,同時還要具備教育優秀師資力量,為了有效解決場地不足或者設施不足,可以租用社會體育場地或者是體育設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同時根據學生需求由學生自主自發選擇課程內容,這樣就可以有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終身學習思想,能夠充分滿足個人的興趣,可以開設不同類型俱樂部課程,建立選課制度,通過選課制實施還可以促使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實現改革,學生在學習上可以充分自主選擇。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什么內容都有明確的規定,同時有固定的教學計劃,但是俱樂部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內容,自己選擇上課時間、自主選擇上課老師,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下學生有更多的主動權,傳統教學主動權在教師,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學生過于被動,學生無可選擇,但是俱樂部教學模式下主動權更多的在于學生,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課程。
二、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內在需求
(一)實行完全學分制度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通常管理模式是采取學分制,學校給學生制定課程表,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所喜愛的學科以及課程,能夠逐漸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模式。另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任課老師以及教學內容都是由校方統一安排,都是固定的,學生學習過于被動,大多數學生并不感興趣,實行學分制模式打破各體育教學有傳統模式,能夠促使體育教學逐漸轉向俱樂部模式,這樣就促使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自主性、自發性得到明顯提高。
(二)傳統的競技體育模式被改變
傳統的競技體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學的活動都是由教師安排。其中,某些活動不適合學生,或者學生不感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往往漫不經心,敷衍了事,沒有端正的思想以及態度,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學生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這樣難以促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另外,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之下,課程時間相對比較少,通常一個禮拜就只有兩節體育課,并且體育課一節的時間僅僅只是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一周加起來還不到一百分鐘,時間過短無法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同時難以實現理想體育教育目標。在目前的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都應當轉變傳統的體育模式,同時激發學生體育意識,進而培養學生良好身心素質。
三、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基礎設施較差
針對目前大部分院校進行分析,大多數高職院校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基礎設施比較差是一個歷史遺留性問題,高職院校體育設施條件以及體育場地相對于普通院校而言明顯落后。除此之外,高職院校要促使學生職業技能得到提升才能夠提高學生市場競爭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當中發展起來,高職院校紛紛擴招,學生人數正在不斷增加,這樣給設施以及場地建設造成了不少壓力,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為了有效地防止資源被大量的浪費,同時為了切實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內在需求,可能會同時安排幾個班級一起上體育課,這種一起上體育課的現象就導致很多學生共用器材,器材相對比較緊張,甚至還可能會導致學生和學生之間因為器材產生矛盾和沖突。
(二)體育師資力量不足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需要切實的滿足學生興趣愛好,應該注意學生身心得到有效培養和鍛煉。在學校開展體育教學課程的過程當中,應當進一步對于體育課程進行豐富,其中主要體育課程包括羽毛球課程、游泳課程、舞蹈課程以及球類課程,體育課程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師資團隊具備較高的素養,雖然目前球類課程教師資源比較充足,但是其他類型課程,例如瑜伽、民族舞或者是跆拳道這些課程明顯教師力量不足,嚴重缺乏相關教師,很難針對于學生開展系統性訓練,同時直接制約了俱樂部教學的發展,對于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四、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方向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