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 孟琛


[摘 ? ? ? ? ? 要] ?梳理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現狀,構建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策略,并采用單組前后測的實驗方式,對該策略進行實證研究。研究表明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策略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學習效果等。
[關 ? ?鍵 ? 詞] ?雨課堂;翻轉課堂;高職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50-02
一、引言
“互聯(lián)網+”的突起,使得新觀念、新技術與新工具進入教育領域,翻轉課堂也應運而生并發(fā)展迅猛。它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課上知識傳授和課下知識內化兩個活動進行顛倒,讓學生課前完成學習任務并發(fā)現知識內化時的疑難,課中通過師生互動解決疑難并徹底掌握知識與技能[1]。
雨課堂作為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與學堂推出的在線智能教學工具,對學習過程起著正向激勵的作用[2],它利用多屏互動、答疑彈幕、大數據分析等有效覆蓋課前、課中、課后環(huán)節(jié),為翻轉課堂提供了技術支持[3]。
高職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和行業(yè)性,很多課程需要大量觀摩、實驗和實踐。但目前高職教學中存在教學任務重、實操時間少、教學效率低下、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4]。本文基于雨課堂的功能特點,探索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策略并進行實證研究,以期解決高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現狀
國外相關研究主要包括教學流程、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和提升學生能力等,翻轉課堂主要由課前和課中兩部分組成,教學流程比較固定;課程設計需反復修改和完善;強調因材施教、小組互助[5][6]。
國內相關研究主要包括探索與思考研究、技術支持研究、教學設計研究以及應用與實踐研究等,且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研究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策略構建要綜合考慮教學活動中的各要素,減輕學生學習中的心理負擔;其中雨課堂作為新型智慧教學工具,致力于快捷免費的為所有教學過程提供數據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7],廣受一線教師歡迎。目前國內翻轉課堂應用于高職院校的研究多為個案,缺乏系統(tǒng)性且實證不多。
三、基于雨課堂構建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策略
(一)課前準備
翻轉課堂的課前環(huán)節(jié)基于學習環(huán)境進行,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富技術、多途徑的交流環(huán)境很有必要[8]。雨課堂的界面全部基于師生熟悉的兩個軟件PPT(PowerPoint)和微信,選用雨課堂構建學習環(huán)境,能降低師生的學習成本,提高軟件的易用性。
1.搭建學習環(huán)境。教師先關注雨課堂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建新的課程和班級,生成專屬二維碼,學生掃碼進入班級,開啟課程。
2.制作手機課件。教師打開任意PPT,點擊雨課堂并微信掃碼登錄,利用雨課堂快速制作手機課件;在課件中添加學生需要課前學習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微視頻、習題等,手機課件需界面簡潔、內容清晰、講解風趣、短小精悍、形式多樣[9],吸引學生課前預習,形成學習支架。
3.推送學習資源,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制作手機課件后上傳至課件庫,為課件添加語音講解,方便學生理解并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檢查課件無誤后發(fā)布至相應的班級,通知學生學習知識點,為課上進階學習做準備。教師可以在教學日志列表中查看學生預習情況,在課前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
(二)課中教學
教師打開PPT開啟雨課堂授課模式后,學生可以掃描二維碼進入班級,利用手機查看PPT,個性化地調整聽課的節(jié)奏。同時PPT下方設有不懂按鈕,學生可以將不理解的知識通過該按鈕反饋給教師;教師收到不懂數據的反饋后,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節(jié)奏并就相關問題予以重點講解。
1.課前學習情況點評。依據雨課堂提供的預習情況數據報告,對共性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和答疑。
2.提出問題,引出教學重難點。將課前學習內容進行升華,提出更具探究性和操作性的問題;學生明確知識點間的關系并對問題進行主動建構。
3.協(xié)作解決問題。組織學生分小組協(xié)作解決問題,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實時評估,確保學習任務按時完成。學生通過雨課堂發(fā)送彈幕,踴躍表達觀點,教師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想法,進行個別指導。
4.總結評價。依據課中習題、不懂按鈕、彈幕討論等,采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所有學習行為,量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選擇地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并點評。
(三)課后復習
整合學生協(xié)作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共性問題發(fā)布至雨課堂,供學生將知識點進一步內化,并要求學生進行反思總結,提交學習心得,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應用。
四、實證研究
(一)設計研究方案
本文采用單組前后測的實驗方式,對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策略應用效果進行實證研究,授課結束后進行問卷調查,檢測該策略在提高學生學習態(tài)度、合作交流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是否有效。研究對象為佛山職業(yè)技術學院2018級計算機應用設計的30名學生。
(二)前測
前測實驗選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上以教師講解知識點為主,剩余時間學生操作練習。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學生學習態(tài)度、合作交流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五點量尺,從“很差”到“很好”采用-2、-1、0、1、2計分方式。針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學生發(fā)放問卷3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為100%,調查結果如表1。
(三)后測
后測實驗選用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測前,學生已了解雨課堂和翻轉課堂,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雨課堂微信公眾號,填寫個人信息并進入班級。
上課前兩天,教師通過雨課堂推送課前預習資料,在微信群督促學生完成課前預習,領取積分獎勵。課上教師開啟雨課堂授課模式,實時傳送講課PPT,點評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布置課上學習任務,根據雨課堂教師端接收的數據,即時調整學生的學習重點和進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重難點問題,采用發(fā)送彈幕、按不懂按鈕等方式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課后,教師通過雨課堂幫助學生回顧總結課上所學知識,學生提交學習心得,完成拓展練習。
課程學習結束后發(fā)放問卷3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6.7%。隨后進行問卷統(tǒng)計分析,重點通過前測和后測得分率的對比分析來比較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策略對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變化,如表1所示。
利用SPSS21.0軟件對前后測問卷調查結果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分析在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策略引導下測試結果差異,如表2所示。
由于顯著性概率Sig.為0.000,小于0.05,配對樣本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即前后測之間的差異較大,因此該策略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合作交流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學習效果等方面效果顯著。
五、研究結論
基于高職院校的教學特色和高職學生的學習特征,對比已有的研究,本文構建了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策略。在此基礎上,采用單組前后測的實驗方式,對該策略的應用效果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多次問卷調查和訪談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最終研究表明該策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以期為同類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at is the Flipped Classroom[EB].2014-04-07.
[2]李向明,張成萍,袁博.雨課堂應用的實驗性研究:聯(lián)通主義學習理論的精彩詮釋[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5):40-45.
[3]王帥國.雨課堂:移動互聯(lián)網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5):26-32.
[4]胡雷.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項目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J].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5 (29): 37-40.
[5]Talbert R.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J]. Primus, 2014,24(5): 361-374.
[6]Sergis S, Sampson D G, Pelliccione L.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Flipped Classroom on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8(78): 368-378.
[7]邱月等.基于大數據的智慧教學模式調查與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5(7):152-154.
[8]謝永朋,徐巖.微課支持下的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現代教育技術,2015(7):63-67.
[9]賀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式實踐與啟示:基于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11):29-32.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