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歡歡
[摘 ? ? ? ? ? 要]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體能素質的強化備受關注。而當前來自多數高職院校學生體質健康的調研顯示,其普遍素質弱、體質差。因此高職學生體能訓練的強化,優化研究具有現實必要性。良好的體魄是學習工作的前提,因此學校必須認識到學生體能訓練的重要性,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等,創新體育教學,致力于高職生體能綜合素質的提升。重點探討學校因素對高職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在明確當前高職院校體能教學不足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高職生體能訓練的原則與方法,以期培養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高職生。
[關 ? ?鍵 ? 詞] ?體質健康;影響因素;學校環境;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88-02
學生的成長成才是建立在良好體魄基礎之上的,而體質的強化需要有效的體能訓練,學校在學生體能訓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相較于家庭和社會,學校方面提供的體能訓練和指導更為集中與系統。而當前高職生體質弱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意味著學校方面必須加強學生體質訓練的關注,調整體能訓練模式和方法,創新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思路,更加關注高職生體能素質的提升,實現其良好體魄的打造。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與指導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思考。明確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不足,提出高職學生體能訓練的有效原則和策略,才能實現高職生體質的提升,為其成長、成才奠定體質基礎。
一、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當前高職學生體質弱,體能訓練不足,學校必須承擔主要責任。學校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知識教育,也必須基于德、智、體、美、勞綜合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做好學生體能訓練的關注。加大教育宣傳,關注高職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學校要意識到學生體質弱的實際,積極制定學生體能訓練的有效原則與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創新管理測試模式,確保高職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而當前高職院校出于專業知識教學的過度關注,對學生體能訓練的關注較少,宣傳引導不足,在體能教學與指導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其對學生體質健康的負面影響更為明顯。
(一)學校缺乏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關注
良好的體魄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前提與關鍵。學校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體能測試的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不重視體能測試,甚至將其與專業學習考核割裂開來,認為體能測試只是走形式,沒有真正認識到體能訓練和測試對自身體質強化的促進作用,學生和教師對體質測試的理解都較為膚淺。教師雖然組織學生進行體能測試,但部門配合不協調,其無法與學生的畢業考核、評獎評優掛鉤,學生對體能測試的關注度低,體能測試的熱情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
(二)學校體能測試時間安排不合理
高職院校組織學生體能測試時,往往追求廣覆蓋面和高效率,安排多數學生在同一時間段內測試,考慮到專業課程學習安排,體能測試的時間也多集中在開學初期。而開學初期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無法代表其一年的機體狀況,因此測試的數據參考價值不高,這意味著多數高職院校體能測試時間安排不合理。除了測試時間安排不合理,體能訓練頻次安排也不科學。以某高職學校為例,一周只安排一次體育訓練課,這樣的訓練頻次無法滿足學生體能訓練的實際需求。而從運動訓練學的角度看,前一節課是技能知識的講解,隔一星期后才是體能訓練,學生對技術動作要領和理論知識的記憶所剩無幾,加上體能課時間緊、任務重,也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體育訓練根本達不到體質強化的目的。
(三)教學中忽略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
高職學生體質的強化是多方面的,因此體能訓練的內容必須豐富完善。而當前學校的體能課程上專項內容占比大,學生更多地考慮如何完成專項技能的任務,身體素質方面的訓練關注不足。專項內容占比大也使體育課形式單一、學生熱情不足。加上當前高職學生整體運動量少,運動強度小,對身體素質練習也有很強的抵觸心理,影響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教學內容理應是教與學雙邊溝通的結果,是基于教學計劃、教材內容、學生訓練實際靈活調整的,必須涉及發展身體素質的方法、運動負荷與疲勞、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急救處理等,關聯力量、速度、速度耐力、耐力、靈敏與柔韌等多個要素。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只注重技術與技能傳授,忽視學生身體素質的弊病,學生對教學內容普遍不滿。
(四)體育教學方法較為陳舊落后
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影響著學生的體質訓練結果。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理論講解為主,教師主導課堂,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被動,師生互動不足,課堂教學實效差。因此創新教學方法是必然。調查顯示,35%以上的學生對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方法強烈不滿。教師在體育訓練課中過于簡單的制式教學、示范教學難以激發學生體育訓練的熱情,也受制于教學場地、教學器材、教學方法手段較為貧乏。教學方法創新具有現實必要性。當前創新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競技教學法都可以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實效,這些都是教師體育教學中應做的努力。
二、高職學生體能訓練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教育宣傳,讓體育教學得到師生關注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學生體質的強化,體能素質的提升,而體育教學如何取得實效,必須深入體育學習對象心中。因此學校必須加大教育宣傳,讓高職學生認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認識到其對自己成長成才的促進作用,從而激發其體能訓練的自主性。引導學生端正訓練態度,在體能訓練中發揮自身最大的潛力。而學校方面的教育宣傳也使學校各部門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正確處理好體育教學與專業教學的關系,高職教師也更加支持學生的體育鍛煉與體育競技比賽,在學校內部形成重視體育教學,體能訓練的良好風尚。在各部門的配合下,將體能測試考核與學生的評獎評優、專業考核、期末考核聯系起來,督促學生重視并參與體能測試,在積極參與體育互動與學習的基礎上,也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體能鍛煉。思想上的重視帶動行動上的落實,體能訓練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讓體育教學取得實效,高職學生的體質提升指日可待。
(二)基于學生實際,開展個性化的體育訓練
鑒于當前各高職院校體能訓練內容的不理想性,在后期的體育教學及體能測試中必須調整教學內容,最行之有效的思路是基于學生實際,調整教學內容,開展個性化的體能訓練。體能訓練的開展需要迎合學生在體育運動項目訓練過程中需求為前提。高職學生的體能訓練也可以借鑒日常健身運動的思路,如健身愛好者,體能訓練的重點是體能操作訓練。不同的體能訓練其對速度爆發力、耐力等體能要素的要求不同,力量訓練中,需要教師根據高職學生的訓練要求,根據學生的需求決定杠鈴的重量。再如短跑訓練,這項運動對爆發力和力量速度的要求較高,因此在短跑訓練教學時,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力量性的訓練。反之,慢跑運動對學生爆發力和力量速度的要求較低,在訓練教學中應將注意力放在對學生耐力的培養上,并且根據不同學生參與不同種類的體能訓練,采取合適的體能訓練方法,讓學生通過體育指導老師專業化的指導從而提升不同體育運動項目體能訓練的成果。體育教師在高職學生體育教學中必須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個性化的訓練方法,充分考慮個體間神經系統功能、代謝功能、心理素質、運動水平、意志力及負荷訓練能力等方面的差別,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對學生的客觀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在整體訓練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訓練,提高高職學生整體的體質水平。
(三)創新教學方式,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體育教學方法對學生體能訓練結果的影響也是較為直接的,因此高職學生的體育教學必須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實效。教師必須積極摒棄傳統被動的體育教學方法,選用更新穎、富有趣味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引入游戲教學法,通過游戲互動拉開體育教學的序幕,也增強師生間的課堂互動,高職學生和教師以更和諧的相處方式共同完成課堂的體育訓練。教師也能在與學生打成一片的過程中了解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的真實訴求、最大承受力度等,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確保體育教學既可以強身健體也能確保學生身心愉悅。再如,引入情境教學,適當地改變運動項目,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導學生進入體育技能學習的情境。比如螺旋跑、學鴨子走路等集觀賞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傳統體育項目,在教學情境的輔助下,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活躍體育課堂氛圍。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求教師要勤于學習,不斷參考借鑒,讓更多有創意的、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我所用,服務于高職學生。教師也要適當地轉化角色,弱化課堂主導性,讓學生享有自主思考與學習的空間,引導高職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這對增強學生體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就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實際來看,其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而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做的就是正視這些問題,創新教學思路和方法,調整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體育訓練需求和實際,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法,讓學生主導課堂,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從而自覺加強體能訓練,提升自身體質。高職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不僅是學校,還受家庭、社會、自我因素的影響等,而學校給予學生的是系統集中性的教學指導、教育訓練,因此其在學生體能訓練中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學生體能訓練的關注,采用科學的方法,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體能考核,從而保證學生體能訓練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羅維維.淺談加強中職校學生體能訓練的原則與方法[J].教育現代化,2017,4(52):338-339,344.
[2]王鈞.普通高校學生體能訓練現狀及改進方法[J].亞太教育,2016(22):171.
[3]羅西.中職學生體能訓練的原則與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2):52-53.
[4]藍照光.高校體育選項課中開展體能訓練探究[J].高教論壇,2015(1):56-58.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