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素玲
[摘 ? ? ? ? ?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機械化智能成為電子行業的主流方向之一,人才培養模式也隨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教師應及時轉變思路,樹立以“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的人才培養觀念,立足專業特色,優化學校資源配置,提升學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對此進行重點探究,希望為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嶄新的思路。
[關 ? ?鍵 ? 詞] ?中職電子技術;人才培養;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64-02
一、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方案”是指學校根據學生的受教育背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依托學校本身具備的硬件資源,制訂出符合本學校、本專業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考核方式、管理制度等,以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總和。人才培養方案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因此,其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而進行調整,以適應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使其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具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電子技術專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多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對實踐能力的重視和培養程度不足,其模式以理論教學為主,輔以驗證性實驗教學。考核方式為考試成績加上平時的考勤記錄。學生學完所有課程后,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更不用說制作電子產品了,動手操作能力也無法滿足企業要求。目前,社會上急需實踐、應用、創新型人才。基于此,就需要對現有的中職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和創新,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目前,中職院校樹立了“能力本位,工學結合,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了順利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與企業展開全方位、多角度、多緯度的合作,通過關注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變化,了解行業技術發展要求,以凸顯職業教育特色,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等。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想要提升學生的技能,可采用任務驅動法;想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如果是一個綜合項目,則可采用項目教學法。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以此來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
在實踐過程中,中職院校可在校企合作方面多下功夫,通過不斷探索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來提高辦學質量。校企合作的順利實施,不僅可以為企業培養儲備人才,還能為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提供工作實習和實踐的機會,幫助其積累經驗,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加深他們對本專業甚至本行業的認識,同時也為學生邁入工作崗位奠定扎實的基礎,是實現學院學習和社會之間崗位對接的重要途徑。
二、課程設置
課程是職業院校教學的基礎,也是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根基,脫離了課程,猶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便沒有水利萬物、紛繁葉茂,因此,從本校實際、中職學生特點以及社會需求出發,來進行課程設置勢在必行。筆者通過走訪用人單位、對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教師和學生的調研,了解到企業所學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畢業生,所要從事的工作崗位包括: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安裝、維修等。具體來說,其所從事的工作為:生產電子產品時做出的檢驗及品質統計分析工作,檢驗工作又包括工藝過程檢驗、成品檢驗;對電子類產品進行營銷和售后服務等。這些工作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實踐技能,將其進行分類,可分為專業基本能力、專業專項能力、職業素質等。
根據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職業崗位要求,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將職業素養和職業崗位能力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對職業崗位工作過程進行科學、全面地分析,并參照相關職業資格認證標準,來構建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以工作勝任過程為導向,因此,其對學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共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專業技能課程,另一部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又可分為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技能方向。如專業核心課程下的子課程包括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電子線路CAD、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傳感器原理與應用技術等。在確立了課程體系的主要構成之后,教師就可以此為指導思想來進行教學。
三、考核方式
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考核方式共分為兩種,分別為實踐技能考核和理論知識考核。實踐技能考核又被稱作過程性考核,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實踐技能;理論知識考核則是以考試試卷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本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過實踐技能考核和理論知識考核的有機結合,來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全面衡量。學校可根據不同的課程,來設置分值比例。如在職業基礎課中,理論課程設置為60%,其中試卷占比為20%,之所以這樣設置,是為了鼓勵學生將工夫下在平時的學習和鉆研中,而不是突擊備考,只求及格;在職業技能考核中,可這樣設置各版塊的比例:實踐技能考核、理論考試和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分別為:50%、20%和30%。在確定了各教學板塊所占的比例之后,便可確定考核的內容、形式、成績評價等。如在實踐教學考核中,可以實習實訓報告、小組互評打分等形式,來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衡量、評價。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固然是考核的主要內容,但也不應忽視對學生職業道德、協調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從而使中職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具市場競爭力。考查時可采用隨堂考核、定期考核等多種形式,按照成績評定優、良等級。
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除了采用上述兩種考核方式外,還可從完善高校職業技術教育技能鑒定運行機制入手。中職院校管理者在完善該運行機制時,必須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對學生的綜合考核,激勵他們在求學時取得相應的學分,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考取公共技術(技能)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以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目前,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可考取的證書包括CEAC電子產品裝配工程師、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高級)、無線電裝調工(高級)及全國CAD證書等。
四、人才戰略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如何借助“一帶一路”的政策契機,改變人才培養方案,為其政策的順利實施培養大批可用人才,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我國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正在經歷巨變,立體化、復合型人才更適應社會需求。為了適應這一變化趨勢,中職院校開始調整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將“一帶一路”倡議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將學校的發展與國家戰略藍圖結合起來。在低頭走路的時候也要抬頭看方向,通過與國家合作組織的交流和合作,使中職教育走出固有的圈子,通過實施“引進來”,使國外的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有益經驗能夠進入我國,從而有效提升我國中職教育水平。如在實際工作中,可從重點領域入手,通過將中職電子應用技術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校企合作體系等與國外相關體系的接軌,在一些關鍵環節來達成雙方的互聯互通合作項目。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國際化教師隊伍打造便是其代表性的合作項目。通過上述措施,來使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更與時俱進。(2)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中職電子專業技術應用專業人才所在學院應“主動出擊”,通過加強和沿線國家的交流,使雙方之間在人才培養中能夠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中職院校實施走出去戰略時,應本著精誠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則,提高中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先進性。合作雙方應立足國際通用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以實現彼此的互利互贏。
五、創新創業
創新創業活動,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順利開展對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可以此為契機,來開展學科競賽、開設創新訓練項目,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如在實際教學中,可開設假期實踐、技能競賽、第二課堂、科技創新、首席工人或技術能力、工匠大師等帶徒等項目。學生可在求學期間選擇若干項項目來進行創新創業活動,最終要達到相應的學分才能畢業。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能提高其綜合素養。
在此基礎上,還可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教育體系,并設定相應的學分,以此來啟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加其創業知識儲備,培養其創業能力,為創業項目孵化奠定扎實的基礎。為了完成此項目標,可為學生配備職業指導導師隊伍、學生社團等服務團隊,使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無后顧之憂。
除此之外,中職學校還可對多方資源進行整合,構建三層次實踐教學平臺。這三個層次分別為各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科交叉實踐創新平臺和校外實踐育人平臺,從而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如構建交叉學科實踐創新平臺,對培養學生的協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與科教的全新融合,是創建多元化聯合培養人才新模式的基礎。校外實踐育人平臺,往往具備多種實踐育人形式,因此,更受教師、學生和企業歡迎。依托校外實踐育人基地開展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充分結合了科教、校企。這種聯合育人的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總之,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和創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立足本校現有資源,結合本專業特色,及時了解企業用人需求,來進行改革和創新,從根本上提升中職學生的實踐技能。本文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考核方式、人才戰略和創新創業五個方面來展開論述,希望為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亞君,馬永紅,孟麗囡.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21).
[2]王海燕.基于能力導向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南方農機,2017(22).
[3]李云松,張鋼,張國鋒,等.應用電子技術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職業技術,2017(8).
[4]張好昌.電子技術應用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之我見[J]. ?電子制作,2017(4).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