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伴隨著社會對中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多和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優化教師管理,成為辦好中等職業教育關鍵。本文研究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管理如何改善、優化、創新,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援助和支持,從而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一、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
(一)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
《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工作,普遍加強領導和統籌,加大經費投入,全面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開展教師培訓活動,推動培養培訓基地加強內涵建設、創新培訓模式,加快推進兼職教師聘用政策、教師企業實踐、編制標準、績效工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入開展教師國際合作與交流。在這些措施中,校本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
(二)校本培訓的具體措施
1.學校要充分重視教師培訓培養工作
中等職業學校領導要從學校生存發展以及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看待培訓培養的重要性,要制定立足中等職業學校實際、針對學校實際工作的切實可行的教師培訓培養的規劃;要明確責任,確定專人深入了解各種培訓形式及其性質,負責教師培養的統籌工作,一抓到底,專人指導;要定期開展專題研究,審核工作,學校要為培訓培養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條件;必要的物質條件:比如,充分的經費支持,不給老師安排過重的其他任務,保障充足的時間,提供教師必需的圖書資料,不管圖書館統一購買還是個人購買,都可以報銷圖書費用。精神條件:比如:有符合校本培訓的良好的學校氛圍和風氣,有學校領導倡導的積極支持校本培訓的輿論支持,有健全的合理的校本培訓制度。
2.提高校本培訓培養工作的針對性
第一,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齡、不同特點、不同愿望的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不同,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途徑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
第二,針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成人學習是一種理解性學習、互動學習、專業上針對性學習的特點,在學習的時候盡可能采用案例教學、討論、互動交流等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任務引導法,項目教學法等,盡量減少填鴨式教學方法。針對教師的專業特點,盡量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層次的薄弱環境、盡量結合中等職業學校的實際進行學習;針對取得的實際效果來重點進行安排組織,比如:師德培訓重點提升教師的專業情感,課程培訓重點提高教師的課程規劃、組織實施、資源建設、課程開發能力。
3.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來培訓培養教師
對于新人職教師,可以采用組織集中學習、以老帶新、課堂觀摩等,對于成長型教師,進行技能訓練、項目教學、說課比賽、骨干教師培訓、企業實踐等,對經驗型教師進行系統理論學習,反思性教學,參與教育科研等形式。
(二)加強教師在職進修的力度
第一,創新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研究生培養模式不斷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培養規模,積極鼓勵教師接受各種形式的研究生教育。如:增加年輕教師碩士研究生學習的名額、鼓勵一部分骨干教師攻讀博士研究生。
第二,給予更大的經費支持和保障力度,如提高學費報銷比例、提高教師學習其他開支的報銷比例、增加教師在外學習的生活補貼等,為教師的在職進修提供物質保障。
第三,在時間給予保證,讓教師輕松進修,如:不要給參加進修的教師安排過重的其他任務,教師學習期間也是在為將來更好的工作蓄積能量,也是工作的一種,不能因為教師進修請假不坐班扣發或減少教師的績效工資等。
(三)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
培養較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培養的重點目標之一,實踐證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缺的不完全是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實踐技能,教師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提升,才能對學生技能教育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而在目前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中,大部分都是精通理論、沒有或很少到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理論和實際脫節。企業實踐就是彌補教師技能不足的重要手段。因此,學校要把企業實踐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管理辦法,探索工作機制,搭建實踐平臺,積極推動企業實踐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完善,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
(四)加強學科負責人的培養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科研能力相對較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個在學科上能領導的,能獨當一面完成科研任務的領路人,所以,學科負責人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如何準確的指導教師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組實際,制訂本組學期工作計劃,并檢查落實情況,協助教研處、教務處安排教師教學任務等。只有學科負責人思路清晰,專業能力過硬,才能有效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我校目前已設置學科負責人這個崗位,但是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不高,政治地位比不上副科級干部,崗位津貼與副科級干部相差較大,與較重的科研任務不匹配,應提升學科負責人的地位,可以考慮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干實行學術休假,給予學術津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