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琪 宗琳慧 王子珍 賈俊香 湯淑青 徐雪



摘 要: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調查山東中醫藥大學300名大學生的社交恐懼現象,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調查其社交恐懼癥的現狀,篩選出具有明顯社交恐懼癥的學生同時對其治療方法進行討論。研究發現我校學生的社交恐懼情況尚處于正常水平。
關鍵詞:社交恐懼癥;情志相勝療法
社交恐懼癥是恐懼癥的一種亞型,是常見恐懼中最普遍的一種,主要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復出現,難以控制。其在所有的恐懼癥中比例超過50%。在社交活動中存在的恐懼、焦慮狀況,會給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帶來了痛苦,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由此了解大學生社交恐懼現狀十分必要。[1]
本研究以山東中醫藥大學為研究對象,探究其社交恐懼現狀及干預方法,并研究情志相勝療法治療社交恐懼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調查研究
(一)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山東中醫藥大學隨機抽取本科生共300名,回收有效問卷275份,回收率91.67%。其中,男生占比35.3%,女生64.7%。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SAD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量表含有28個條目,其中14個問題用來測量社交回避,14個問題用來測量社交苦惱,評分制采用“是”計1分,“否”計0分的評分制,得分范圍從0(最低的回避及苦惱程度)到28(最高的回避及苦惱程度)。28個項目得分相加即為總分。根據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中林熊標等對50例社交恐懼癥的調查研究,對照組的總分為8.03±4.64(t值=15.28,p<0.01),焦慮分量表為3.92±3.1(t值=13.92,p<0.01),回避分量表為4.14±2.62(t值=11.04,p<0.01),在此范圍外則有明顯的社交回避或苦惱。
(三)統計處理
本文所有數據采用SPSS 22.0進行錄入分析。用描述統計等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四)研究結果
1.描述統計
經過統計分析,檢出49名學生有社交恐懼傾向,總患病率為17.81%,其中男生15人,患病率為 15.63% (15/96);女生34人,患病率為18.99% (34/179)。 男女患病率差異無顯著性 (t=-1.725, P=0.086)。
2. 不同學院學生社交恐懼癥分布情況
如表1所示,各學院患病率在7.6%~28.6%之間。其中針灸推拿學院患病率最高(28.6%),眼科與視光醫學院最低(7.6%)。其中中醫學院男女差異顯著(P=0.04<0.05),其他學院男女患社交恐懼癥情況差異不顯著。
3.不同性別學生在社交回避與苦惱總分及兩個變量方面的差異比較
如表2所示,不同性別學生在社交回避與苦惱總分及兩個變量患社交恐懼癥情況差異不顯著。
二、討論
(一)現狀討論
本研究通過調查發現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清校區的在校大學生社交恐懼癥患病率是17.8%,社交恐懼的平均得分為11.57,未達到18分的分界線,表明我校學生的社交恐懼情況尚處于正常水平。
對所得調查結果進行的數據分析表明,我校男女、學院之間社交恐懼患病率差異不顯著;各學院內,中醫學院男女社交恐懼率差異顯著,其他學院男女社交恐懼率差異不顯著。究其原因可能為:
1.用以做調查的山東中醫藥大學是一所特色中醫院校,擁有獨特的傳統中醫文化氛圍,醫學相關專業多為五年制,學生課業繁重,校園文化嚴肅敦厚,對學生社交方面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2.學校男女比例不協調。山東中醫藥大學男女比例約為3:7,學校女生數量多男生數量少。一般來說,女生在社交恐懼方面要略高于男生,但在同性較多的環境中女生社交恐懼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這是造成性別差異不顯著的原因之一。
(二)方法討論
將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社交恐懼現象與中醫心理學理論知識相結合,可以從更多的方面解釋和治療社交恐懼癥,也可達到西方與東方、現代與傳統文化的融合。
情志相勝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即利用情志相互制約的原理,來消除相盛病態的情志,在情志疾病的治療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中醫情志相勝療法是按照五行相克,情志相勝的理論,有意識地采用一種或多種情志活動,以制約、消除患者的病態情志,從而治療由情志所引起的心身疾病,達到改善情緒、治愈疾病的目的[3]。該療法是古代中醫學中最典型且系統的心理治療方法,經過歷代醫家長期的臨床實踐總結而趨于完善,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充分體現了東方傳統文化的特點。
恐懼本身是人體的正常情志活動之一,中醫將恐懼癥稱為“恐證”,認為其病機多由七情損及心、肝、腎、膽所致,主要病變部位在心、肝、腎、膽。張從正的《儒門事親》中記載“:驚者為陽從外入也,恐者為陰從內出也。驚者謂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陽膽經屬肝木,膽者敢也,驚怕則膽傷。”因思屬土,恐屬水,土克水,因此思可以治恐,破除恐懼最好的方法應當是以正確的道理來開導、引導患者進行思考,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通過患者自己反復思考從而抑制腎水的下陷與腎精的外泄,促使患者清醒神智,從而克服過度恐懼的病態情緒。
除此之外,心理咨詢、團體治療等心理干預方法也非常重要,主要運用系統脫敏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但在必要時應該用藥治療。
三、結語
對于大學生社交恐懼癥,運用心理聯合中醫治療,易于讓大學生接受,治療效果明顯且周期較短,為進一步探究大學生社交恐懼癥的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而治療社交恐懼癥的最好方法是提前預防,因此家庭、學校、社會乃至國家都要正視大學生社交恐懼癥的嚴重性,及時、積極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來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高校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想,閆海軍.大學生社交恐懼癥原因及心理聯合中醫辨證治療[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0(1):206-208.
[2]曾智.古代中醫情志相勝心理療法之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42-46.
[3]曲淼,董興魯,張姝.中醫情志相盛療法治療抑郁癥[J].吉林中醫藥,2013,33(06):555-556.
本項目為山東中醫藥大學SRT計劃課題,在山東中醫藥大學創新訓練平臺上完成,由山東中醫藥大學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8002。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