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英
摘 要:大學生法制教育關系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近年來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仍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高校法制教育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存在一些問題,有必要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大學生法制教育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法制教育;問題;方法
自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人們正逐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可是近年來,大學生犯罪的比率不斷上升,說明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仍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高校法制教育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
一、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法制教育在教育觀念、實效性、途徑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
(一) 法制教育被邊緣化
大學生法制教育長期附屬于德育教育,一直缺乏獨立的地位。這樣的狀況源于教育部在1995年12月28日發(fā)布的《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一文中提到“學校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這樣的表述使得大多數(shù)人認為,法制教育是從屬于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自身沒有獨立的地位。法制教育缺乏獨立地位,對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極為不利。
(二)“ 基礎” 課法制教育的實效性不強
05方案實施后, 原來的法律基礎課被合并成現(xiàn)在“基礎”課的一部分,“基礎”課成為高校大學生進行課堂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 但是效果差強人意。具體表現(xiàn)為:
1、課時少, 教學任務難完成
“基礎”課既包含了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全部內容, 也濃縮了專業(yè)法律教育的全部內容, 但高校一般只安排了40 學時左右的課堂教學時間;在章節(jié)安排上,“法律基礎” 部分排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 內容之后, 容易造成該課程教學中的“虎頭蛇尾”現(xiàn)象,有的教師甚至對于法律部分內容少講或干脆不講。
2、任課教師的法學素養(yǎng)有待提高
在“98”方案中,《法律基礎》課大多是由法律科班出身的老師承擔。“05”方案實行后,《法律基礎》課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合并,該課多由“兩課”教師擔任。任課教師在法學素養(yǎng)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著“邊學邊教”、甚至“未學法卻教法”的現(xiàn)象。
3、實踐教學展開困難
雖然在理論上早有“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法學診所”等實踐教學方式的探討,由于受課時、經費、大課堂、學校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基礎”課實踐教學的開展困難重重。
(三)法制教育途徑單一
對于大學生而言, 課堂內法制教育包括以下的途徑:第一,“基礎” 課上的教育;第二,法律類通識課或公共選修課教育等。課堂外教育的途徑可包括:校園內的課外教育, 如法律講座, 法律社團活動, 校園廣播和校報上的法律知識的介紹。
但是, 從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真實情況看, “ 基礎” 課中法制教育成為大學生課堂內法制教育的唯一平臺。受學校政策導向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綜合影響, 教師開設法律類公選課的熱情大大受挫,校園內的課堂外教育中法制教育基本缺失。
二、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
(一)高校要轉變教育觀念,重視法制教育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積極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大學生法制教育既是提升自身法律素質的必備條件,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建設者和主力軍,對他們的法制教育決不可忽視。高校要充分認識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改變重德育、輕法制教育的觀念,將法制教育放到與德育同樣重要的地位。學校要加大對法制教育的各項投入,構建起針對各年級、各專業(yè)的法制教育體系,完善管理規(guī)章和評價制度。
(二) 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1、要保證對“基礎” 課中法律部分內容的講授。首先,在課時難以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也不能壓減法律部分的學時。其次,要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如用歷史分析法、對比教學法等進行法理知識的教學;用經典案例分析法、疑難案例分析法等方法進行部門法知識的教學, 提高法律知識學習的實用性,同時又增強課堂教育的實效性。
2、提高任課教師的法學素養(yǎng)。“基礎” 課教師要通過進修等方式提高自身法學素養(yǎng), 盡快勝任教學任務。也可采用專題教學法,把法律專題部分內容由法學素養(yǎng)高的老師講授。
3、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多種途徑, 提升學生的用法能力。第一是在課堂展開多種形式的教學,如討論、辯論、案例分析、角色模擬等教學方法,積極開展課堂實踐教學;二是利用“ 兩課” 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通過撰寫調研報告, 讓學生參加法律實踐活動。
(三)采取多層次的法制教育
1、要著力發(fā)揮課堂教育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導作用。除了把“基礎” 課講好外,還要積極開設法律通識課或公選課。根據(jù)學生所在的學校、學科、專業(yè),開設一些相關的法律課程,增強“基礎” 課的實效性。
2、充分挖掘校園內的課堂外法制教育途徑。如邀請有實踐經驗的法學專家、學者, 甚至法官、檢察官、律師來校給學生講座; 通過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法律情景劇比賽、法律辯論賽、法律專業(yè)學生的模擬法庭公演,還可以組建法律社團等途徑, 增進學生們的法律情感和學法熱情;充分利用校報、宣傳欄等載體, 加大法制教育和宣傳活動。
[參考文獻]
[1]劉乾坤:高校法制教育改革探析[J].都市家教,2015(11)。
[2]宋嘉:新時期高校法制宣傳的困境及對策[ J].教育界,2016(27)。
[3]侯建業(yè):高校法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 碩士.中北大學; 2016。
[4]牟艷娟,楊程程:淺析高校法制教育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 策[J] .理論月刊,2016(03)。
[5]馮東山:高校法制教育問題及實踐路徑探究[J].改革與開放,2016(6)。
[6]高昕:高校法制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 .碩士.中北大學; 2016。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