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華
【摘 要】目的:了解改善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心理護理方式。方法:將我院2016.1到2018.12的76例焦慮癥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心理護理組開展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滿意水平;對焦慮癥產生機制的認知、焦慮癥的自我緩解方法認知;護理前后睡眠質量、心理狀態。結果:心理護理組滿意水平、睡眠質量、心理狀態、對焦慮癥產生機制的認知、焦慮癥的自我緩解方法認知對比對照組有優勢,P<0.05。結論:焦慮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效果確切。
【關鍵詞】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心理護理方式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2
焦慮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患有焦慮癥的患者通常伴有更嚴重的睡眠質量障礙,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經常做噩夢,難以入睡。目前社會節奏不斷加速,人們的生活壓力不斷增加[1]。 這使得社會焦慮癥的發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焦慮癥的發生和遺傳,自我調節和環境因素等有關,需要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和護理。本研究分析了改善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心理護理方式,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將我院2016.1到2018.12的76例焦慮癥患者,隨機分組,心理護理組年齡23-61(41.79±7.00)歲。男22例,女16例。對照組年齡23-62(41.25±7.24)歲。男23例,女15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心理護理組開展心理護理。①恐懼護理。焦慮癥患者入院后,焦慮癥患者面臨著陌生的環境和人際關系出現恐懼,護理人員需要了解焦慮癥患者的恐懼原因通過分散方法來消除對焦慮癥患者的恐懼,并使其配合治療[3]。②缺乏知識的護理。焦慮癥作為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對其知之甚少,需要耐心地解釋焦慮癥的相關知識,使用成功的例子獲得焦慮癥患者和家庭成員的信任,并使焦慮癥患者對焦慮癥有初步了解,糾正其錯誤認知。③焦慮癥護理。多數患者因擔心治療效果和預后而感到焦慮。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焦慮癥患者溝通,充分了解家庭狀況和社會關系,建立良好的關系。指導患者通過冥想放松等方式緩解焦慮癥狀。另外,還可指導患者培養日常愛好,如種花、養魚和下棋等,以促使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④睡眠護理。為患者創造溫馨安靜的環境,使其保持良好的作息,培養早睡習慣,并在睡前避免觀看刺激性影片。鼓勵焦慮癥患者表達感受,建立治療信心[2-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滿意水平;對焦慮癥產生機制的認知、焦慮癥的自我緩解方法認知;護理前后睡眠質量、心理狀態。
1.4 統計學處理 SPSS15.0軟件, t、卡方分析進行數據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滿意水平 心理護理組的滿意水平更高,P<0.05。心理護理組的滿意水平是100%,其中38例均滿意,而對照組的滿意水平是78.95%,其中30例滿意。
2.2 睡眠質量、心理狀態 護理前兩組睡眠質量、心理狀態比較,P>0.05;護理后心理護理組睡眠質量、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3 對焦慮癥產生機制的認知、焦慮癥的自我緩解方法認知 心理護理組對焦慮癥產生機制的認知、焦慮癥的自我緩解方法認知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患有焦慮癥的患者不僅表現出情緒波動,而且還具有非常嚴重的睡眠障礙。睡眠質量差和入睡困難會增加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這導致病情進入惡性循環,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因此,有必要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以改善心理和睡眠質量。通過心理護理的開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使其提高對疾病的理解和建立治療信心[4-5]。
本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心理護理組開展心理護理。結果顯示心理護理組滿意水平、睡眠質量、心理狀態、對焦慮癥產生機制的認知、焦慮癥的自我緩解方法認知和對照組比較均更好,P<0.05。
綜上,焦慮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徐香蓉.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6):229+231.
姚清娟.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87-188.
孟祥力.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3):221+226.
秦麗麗.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5):144-145.
李敏.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5):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