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兵 劉漢蓁 鄭小江 袁兵武



摘要:以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極重短截、重短截、中短截、輕短截4種不同短截程度的修剪試驗。結果表明,發(fā)枝數(shù)由少到多排序為極重短截、重短截、中短截、輕短截,4種處理間呈顯著差異;新稍長度由長到短排序為極重短截、重短截、中短截、輕短截;新梢葉片數(shù)最多的是中短截處理,與其他3種處理均差異顯著,極重短截、重短截和輕短截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修剪;發(fā)枝數(shù);新梢長度;新梢葉片數(shù)
中圖分類號:S794.9?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11-007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1.017?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uning degree on the growth of
new shoots of Idesia polycarpa Maxim.
CHEN Yao-bing1,LIU Han-zhen2,ZHENG Xiao-jiang1,YUAN Bing-wu2
(1.Hubei Minzu University,Enshi 445000,Hubei,China;
2.Hubei Xuzhou Forestry and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Ltd.,Lichuan 445400,Hubei,China)
Abstract: Taking Idesia polycarpa Maxim. as research object, four kinds of prun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cluding extremely heavy short section, heavy short section, medium short section and light short s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shoots number from less to more was extremely short, heavy short, medium short and light shor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four treatments. The order of new tip length from long to short was extremely heavy short section, heavy short section, medium short section and light short section. The largest number of new tip blades was the midium short section treatment, which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hree treatm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xtremely heavy short section, heavy short section and light short section.
Key words: Idesia polycarpa Maxim.; trim; shoots number; new tip length; new tip blade number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作為新近開發(fā)的木本油料樹種,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1]。山桐子屬大風子科山桐子屬高大喬木[2],頂端優(yōu)勢明顯[3],導致山桐子樹體結構內(nèi)堂空虛,立體結果量不足,產(chǎn)量下降,容易形成高大樹形[4],使山桐子果實采摘困難[5]。為培養(yǎng)出理想的樹體結構,使山桐子形成通風透光的良好樹形,調節(jié)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關系,增加光合作用[6],對山桐子一年生新枝進行極重短截、重短截、中短截、輕短截4種不同程度短截,觀察其修剪反應,以探明不同修剪程度對山桐子新梢生長的影響,有計劃地對山桐子進行整形修剪,實現(xiàn)高產(chǎn)目標。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5月1日在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鎮(zhèn)塘坊村進行。供試的試驗材料山桐子取自湖北旭州林農(nóng)科技有限公司山桐子樹形試驗園,品種為鄂選1號。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取了4種不同程度的短截方式,分別為只保留枝條基部2~3芽的極重短截,剪去枝條4/5的重短截,在枝條總長1/2處短剪的中短截,剪去枝條全長1/5的輕短截(對照),觀察4種不同程度短截后的修剪反應。在山桐子冬季休眠期內(nèi),疏去過密的弱枝和旺枝,留下無病蟲害的健壯枝條。試驗共選取30株山桐子進行短截處理,即每株選粗度、長勢基本一致的12個枝,分別進行4種不同程度的短截處理,3次重復。修剪完畢后以相同的方式進行田間管理,于2018年5月1日采集數(shù)據(jù),記錄每個短截枝條的發(fā)枝數(shù)、新梢長度以及新梢葉片數(shù),對試驗結果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短截程度對山桐子發(fā)枝數(shù)、新梢長度、新梢葉片數(shù)的影響
通過對山桐子進行4種不同程度的短截處理,得到山桐子發(fā)枝數(shù)、新梢長度、葉片數(shù)的平均數(shù),并分別對其進行顯著性分析,數(shù)據(jù)記錄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短截程度下,山桐子的發(fā)枝數(shù)四者均具有顯著差異,其中輕短截發(fā)枝數(shù)最多,中短截次之,重短截較少,極重短截最少。不同短截程度下,山桐子的新梢長度四者均具有顯著差異,其中輕短截新梢長度最短,中短截稍長,重短截較長,極重短截最長。不同短截程度下,山桐子的新梢葉片數(shù)在極重短截、重短截、輕短截處理下三者均無顯著差異;其中中短截新梢葉片數(shù)最多,且與其余3組處理均有顯著差異;故就新梢葉片數(shù)而言,中短截為最佳短截方式。
2.2? 數(shù)據(jù)分析
2.2.1? 不同短截程度下山桐子發(fā)枝數(shù)的方差分析? 通過對不同短截程度處理下山桐子的發(fā)枝數(shù)進行方差分析,得到結果見表2。通過查閱F分布右尾臨界表,結合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df1=3,df2=116時,F(xiàn)0.05(3,116)的值在2.68~3.94。表2中的F值為480.204,大于? ? F(3,116),由此可見,山桐子不同修剪程度在F(0.05)水平上對山桐子發(fā)枝數(shù)的影響顯著。
2.2.2? 不同短截程度下山桐子新梢長度的方差分析? 通過對不同短截程度處理下山桐子的新梢長度進行方差分析,得到結果見表3。通過查閱F分布右尾臨界表,結合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df1=3,df2=116時,F(xiàn)0.05(3,116)的值在2.68~3.94。表3中的F值為323.325,大于F(3,116),由此可見,山桐子不同短截程度在F(0.05)水平上對山桐子新梢長度的影響顯著。
2.2.3? 不同短截程度下山桐子新梢葉片數(shù)的方差分析? 通過對不同短截程度處理下山桐子的新梢葉片數(shù)進行方差分析,得到結果見表4。通過查閱F分布右尾臨界表,結合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df1=3,df2=116時,F(xiàn)0.05(3,116)的值在2.68~3.94。表4中的F值為140.544,大于F(3,116),由此可見,山桐子不同短截程度在F(0.05)水平上對山桐子新梢葉片數(shù)的影響顯著。
3? 小結與討論
不同短截程度修剪處理,對山桐子發(fā)枝數(shù)、新梢長度和新梢葉片數(shù)均有明顯影響。發(fā)枝數(shù)由少到多為極重短截、重短截、中短截、輕短截,4種處理間呈顯著差異;新稍長度由長到短為極重短截、重短截、中短截、輕短截;新梢葉片數(shù)最多的是中短截處理,與其他3種處理均有顯著差異,極重短截、重短截和輕短截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試驗主要是研究4種不同程度的短截修剪處理對山桐子的發(fā)枝數(shù)、新梢長度和新梢葉片數(shù)的影響。不同短截程度的修剪處理常用于商品化生產(chǎn)、園林綠化和對樹木的養(yǎng)護管理等方面[7]。對山桐子植株進行良好的植株調整,在商品化生產(chǎn)方面,結合山桐子的多項優(yōu)勢特點,充分發(fā)揮其良好經(jīng)濟效益,生產(chǎn)上可以進行多種撫育方式的選擇[8]。若是往園林造景方向發(fā)展,以中、輕結合短截處理最佳,以此獲得更多山桐子的發(fā)枝數(shù)和生長勢,使全樹造型更加豐滿優(yōu)美,更好地發(fā)揮山桐子的美學價值;若為了獲取花的觀賞價值,獲取花蜜等,則可以選擇輕短截,促進及早成花,增加花枝數(shù)量,提高花蜜產(chǎn)量的同時還兼顧了美學價值;若為老樹更新,則可以采用重或極重短截的方式對山桐子枝條進行處理,更新復壯。此次試驗,通過不同短截處理,探明了不同修剪程度對山桐子發(fā)枝數(shù)、新梢長度、新梢葉片數(shù)的影響,結合生產(chǎn)實際,選擇出一種較好的修剪措施,可培育出最佳的樹形,實現(xiàn)山桐子經(jīng)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戴國富,謝世友,萬? 騰,等.山桐子開發(fā)利用前景與展望[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27(3):105-109.
[2] 賴書紳.中國大風子科研究資料[J].植物研究,1994(3):221-230.
[3] 張志翔.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8.
[4] 江錫兵,李大偉,龔榜初,等.不同產(chǎn)地山桐子苗木苗期生長規(guī)律初探[J].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12(5):133-136.
[5] 祝志勇,王? 強,阮? 曉,等.不同地理居群山桐子的果實含油率與脂肪酸含量[J].林業(yè)科學,2010(5):176-180.
[6] 戴國富,謝世友,萬? 騰,等.山桐子特性、利用價值及苗木培育技術[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1,50(8):1615-1618.
[7] 李蘊濤,何立瑩.毛葉山桐子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的研究[J].經(jīng)濟林研究,1985,3(2):21-28.
[8] 祝志勇,季永華,沈定夫,等.山桐子育種苗期試驗初報[J].江蘇林業(yè)科技,2001,2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