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本位和布雷頓森林制度下,國內獨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與外部平衡相沖突,造成貨幣政策國際協調失敗,加劇了資本流動風險。隨著美聯儲非常規貨幣政策逐漸回歸正常化,世界各國貨幣政策協調將變得更加緊密,其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也將逐漸減弱。在貨幣規則符合國內實情的前提下,更加靈活的匯率和資本流動制度將更有助于實現內外部平衡。
關鍵詞:貨幣政策政策國際協調 資本流動唐威
一、貨幣政策國際協調的緣由及目標
(一)貨幣政策國際協調的緣由
經歷多次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變得愈加脆弱,各國貨幣政策由分化向協同收斂,進而促進世界經濟復蘇。貨幣政策國際協調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金本位制下的貨幣政策協調。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各國央行嘗試以古典金本位制為基礎進行貨幣政策國際協調,商定以同定匯率維持紙幣白南兌換黃金的比率,但外部不平衡壓力制約了國內獨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抉擇,最終失敗。二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貨幣政策協調。二戰后為穩定國際金融秩序,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匯率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規則,要求各國承諾在狹窄范圍內維持匯率穩定,還創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解決各國短期性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由于同定匯率機制與主權國家實現貨幣和財政政策獨立性的激勵機制不相容,也最終失敗。三是美元體系的貨幣政策協調。次貸危機后,美元成為各國貨幣的錨,各國貨幣政策的關聯性出現分化。2018年12月20日,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后,沙特、巴林、阿聯酋、卡塔爾、俄歲斯、瑞典、南非、韓國、泰國等同央行前后提高基準利率,而歐洲、英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巴西、印尼、挪威、秘魯等經濟體維持利率不變。世界各國貨幣政策分成明顯的“親美派”和“非親美派”。
(二)貨幣政策國際協調的目標
一方面,將各國央行的信譽和承諾作為貨幣政策國際協調的重要內容,確保制定規則與其他政策能激勵相容,在制定的規則系統面臨內外部挑戰時能遵循執行規則的承諾。另一方面,實現政策目標的量化。自由裁量權和多重目標制允許各國央行在不同階段追求不同的目標。迫丁經濟或政治壓力,各國央行可能會最大限度使用自由裁量權以實現數個政策目標,卻有損實現具體政策目標的可信度,如就業、物價或匯率穩定。實施單一政策目標制,反而更易實現承諾,也提高了央行的信譽。例如,美聯儲實施物價穩定的單一日標制,高效易操作且問責機制可以量化。
各國央行進行貨幣政策國際協調的努力一直在進行,但是當前卻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征。
(一)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溢出效應”分化明顯
世界經濟發展歷程及各國經濟實踐開始影響著國際政策制定者。為應對經濟下行,世界主要經濟體相繼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名為政策刺激,實則是應對匯率效應的影響。資本流動的風險成為關注焦點,這種波動風險則是貨幣政策意外和非常規化的結果,主要源于兩個因素:一是美聯儲成為世界各國制定貨幣政策的“錨”,對其他國家匯率和貿易平衡具有“溢出效應”;二是各國南丁政策和制度安排存在差異,所受“溢出效應”的影響出現分化。具有巨額財政赤字和外債、高通脹的國家,將遭受更多“溢出效應”的影響及挑戰,而保持穩健財政政策、承諾靈活匯率及低通脹的國家受到的影響則較小。
(二)貨幣政策國際協調在實踐中緩慢前行
理論模型能對世界各同匯率制度和財政制度作出解釋,但是無法解決貨幣政策國際協調在實踐中的困境。作為全球貨幣政策制定的“錨”,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時要兼顧國內政策目標和國際影響,即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及其對世界各國的影響程度。如何應對“溢出效應”的反作用?實踐中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增加了政策協調的難度。遵行與獨立貨幣和財政政策相一致的激勵相容政策,并減少貨幣政策的自由選擇權,可能會實現政策協調的最佳效果。
共同貨幣消除了各國貨幣兌換比率的波動風險,促進了聯盟內成員圉的跨地區貿易自由化程度和產品市場及勞動力、資本等牛產要素市場的一體化發展程度。同定匯率制度能促進國際市場一體化,是創立歐元的重要理論支撐。但是近年來,歐元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沖突增加,加劇了貨幣政策協調的挑戰。
(一)產品及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對固定匯率制度構成沖擊
為了實現共同貨幣成員國的市場效率,商品、服務、勞動力和資本必須在整個市場區域白南流動,但在世界范圍內卻受到制約。例如,關稅及非關稅壁壘限制了產品的流動,移民政策、語言文化及其他國家法律和慣例阻礙了勞動力的白由流動,資本流動更是受到各種抑制。因此,在國際環境下,要實現產品及牛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是不具備條件的,導致獲取共同貨幣利益的先決條件之一不存在。
(二)共同財政政策框架與貨幣政策協調存在沖突
一圉可以運用財政轉移來解決地區間的不平衡問題,而主權國家的共同貨幣卻缺乏這樣的機制,因此,一個共同的財政框架有助丁共同貨幣的利益實現最大化,但在共同貨幣下成員國很難實現共同的財政政策框架。在國際背景下,由于金本位制和布雷頓森林體系沒有解決好產品及牛產要素的白由流動問題,也沒有解決各國繼續希望實現獨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所面臨的挑戰,最后這些制度安排都失敗了。當前許多經濟學家質疑歐元的前景,盡管歐元區創建了共同的中央銀行,但仍未能充分解決勞動力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問題,也未能制定出充分的財政政策框架來應對歐元區國家的沖擊和失衡。
參考文獻:
[1]鐘偉.美國加息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04(9):66-70
[2]譚小芬.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0(2):26-37
[3]伍戈.金融危機期間非常規貨幣政策“退出”問題簡析一美聯儲的案例及其啟示[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4):24-27
[4]梁穎琳.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我國金融業監管協調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3( 4):49-53
[5]朱小梅,尹文靜,吳秋實.美元加息對中國溢出效應傳導渠道的實證分析[J]亞太經濟,2017(4):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