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青
為貫徹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國辦發〔2015〕43號精神),推動中西部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根據《中國政府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別方案行動計劃(2016—2020年)》精神,教育部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啟動實施“學校體育與體育教師培訓”。基于2016—2018年度的培訓啟動會、培訓者培訓、實地調研、縣級培訓、足球專項培訓、足球活動營等系列活動,依據項目的工作進度,于2019年3月25日—30日在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舉辦了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學校體育與體育教師培訓項目”(以下簡稱“項目”)2019年國家級培訓者培訓班。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鐘祖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官郭曉平、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院長陳雁飛、首都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陸衛平、聯合會兒童基金會項目官王超、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院長助理張慶新、首都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研究員劉沛等領導、嘉賓出席了培訓班開班典禮,來自廣西忻城、云南彌勒、貴州盤縣、遼寧本溪、山東曲阜、重慶忠縣6個試點地區的140余名中小學體育教研員、體育教師參加了本次培訓。開班儀式由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黨支部書記周志勇主持。
鐘祖榮在開班儀式上致辭,并指出,近期,從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到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再到《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及領導講話中可以看出,國家對教育的戰略地位、教師隊伍的基礎作用及教師隊伍建設等給予了高度重視。鐘祖榮鼓勵培訓者們,應順應教育大勢,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政治思想、師德師風、專業水平,在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接班人的事業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實現人生的價值。
郭曉平就整個“項目”開展的背景、意義和目的進行了介紹。她重點闡述了“項目”開展的目的:一是加強基礎教育中的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師能力建設,旨在提升農村地區學生的整體學習和發展質量。二是此“項目”著眼于在試點地區開展、實驗后,能夠探索新的發現或證據,以探索提升農村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師質量及體育教師能力的途徑。三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及發展離不開國家持續的支持、培養和培訓,探索能夠持續地使中小學體育教師獲益的培訓模式、機制和服務形式,以使中小學體育教師持續地獲得專業成長和發展。四是體育教師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愿望,希望教育部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力,借助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等專業師資培訓學院結合國內外經驗,開發相關資源,提供給試點地區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及培訓者使用,使體育教師獲得的培訓,增強的知識、能力、技能,持續產生影響。
張慶新、劉沛分別解讀了培訓方案,張慶新認為,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在課程改革深化過程中,體育要充分發揮其特有的教育價值,實現體育課程的優質化,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需要有一支開拓創新、專業睿智、愛崗敬業的體育教師隊伍。本次培訓著力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轉化、探索、培訓能力,促進體育教師的自主創新與多元發展,在項目試點地區體育教學中發揮帶頭輻射作用,打造中小學體育優質課堂,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個性化、多元化、專項化發展,為各項目試點地區推進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培養一批高、精、專、強的“種子”教師。
本次培訓以“提升學生運動能力的有效策略”為主題,堅持“課堂創新研究引領”的理念,努力將參訓學員培養成為了解國內外前沿理論,理解體育學科育人的本質、運動項目特性的本質、學生學習規律的本質等基本問題,結合自己的運動專項與教學特長,創造性地選用與優化教學策略,在各項目縣能承擔校本以及區域教研活動推進的合格培訓者。
據悉,本次培訓活動為期7天,根據培訓對象、主題和目標,培訓設“師德修煉與理念更新、知識梳理與問題碰撞、專項技能與實踐提升、專業成長與創新成果”4個模塊的內容,共計40課時。本次培訓后,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還將對學員進行考核,遵循過程與結果、集體與個人、學員自評與教師評價、專項技能與教學技能相結合的原則,主要以學員參與班級管理和各項活動中的表現等的德行素養、在培訓學習中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等的能力表現為主要考核內容。
開班儀式后,陳雁飛以《怎樣成為一名新時代的體育教師》為題進行了專題講座,她結合教學案例,生動地闡述了如何成為一名新時代體育教師。她希望,通過本次培訓,體育教師應成為著眼于興體之研,同力共舉,激發體育教師研教法、研學法、研體能、研創新的新時代體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