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飛 張洪萍 李楠



隨著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發展及推進,全國多所中小學開始將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內容引入體育課堂當中,那么,如何將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課程更好地融入中小學體育課堂中呢?筆者學校以健身房的功能性訓練“地標”為借鑒載體,設定6個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區,如,“九宮格”“平板支撐”“十字”“俯臥撐”“時間軸”“圓點跳躍”“繩梯”,教師在每個訓練區地標上根據發展目標,設定練習內容,達到訓練目的。
一、校園“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區”的建設及畫法
根據學情情況,安排訓練區的大小、個數、地標內容,各訓練區間隔1m左右,各地標圖案實線寬度為0.05m,訓練區大小定為1.2m×1.2m范圍內,每個小格子邊長定為0.3~0.4m(圖1)。
二、校園“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區”的使用方法
(一)“九宮格”訓練區
1.雙腳并腿跳
訓練目的:發展腿部力量及協調性。
訓練方法1:雙腳站在格內,按照一定順序跳躍至指定號數格子(圖2-1)。如,“米字形跳躍”順序為:1→5→2→5→3→5→4→5→6→5→7→5→8→5→9→5;“蛇形跳躍”順序為:1→4→7→8→5→2→3→6→9→6→3→2→5→8→7→4→1,學生也可根據個人的想法創造跳躍順序(圖2-2)。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上身穩定,動作輕盈,有彈性。
2.支撐收腹跳
訓練目的:發展肩部、腹部核心力量。
訓練方法:雙手分別放在數字1和3格內,雙腳放置數字8號格外。腹部發力收回雙腿屈膝,腳尖輕輕點地,然后立即后撤跳回起始位置。雙腳點地順序為:8→5→8→4→8→6→8(圖2-3)。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動作有節奏,體會腹部發力,而不是腿部發力。
3.“俄羅斯轉體”
訓練目的:發展腹部核心力量。
訓練方法:臀部坐在數字5格內,雙手相握,雙腳抬起,轉動雙肩帶動手臂的移動,手掌根部分別觸及身體兩側的數字4和6格內,目光跟隨雙手移動(圖2-4)。左右各1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秒。
注意事項:轉雙肩帶動手臂移動,體會腹部收緊。
(二)“平板支撐”訓練區
1.鋸式平板支撐
訓練目的:發展肩部、腹部核心力量。
訓練方法:身體保持平板支撐的姿勢,小臂貼緊地面,收緊核心,身體有節奏的前后移動(圖2-5~圖2-6)。前后移動為1次,練習10次,共做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收緊腹部臀部防止塌腰,身體成一條線。
2.對角動態支撐
訓練目的:發展肩部、腹部核心力量。
訓練方法:雙腳置于線后,與肩同寬分開,從俯臥撐姿勢開始,身體繃緊成一條直線,保持身體穩定,抬起對側的手、腳,保持1秒,再換另一側(圖2-7~圖2-8)。左右手各做1個為1次,練習10次為1組,共做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側腹繃緊穩定身體,肩部發力將身體撐高。
(三)“十字”訓練區
1.三連蹲
訓練目的:發展腿部、臀部力量。
訓練方法:以左腿支撐為例,雙手相握,兩腳左右開立,先做1次深蹲,然后做一次右腳伸向左后方處點地深蹲,收回腿后再做1次深蹲。動作相同,更換支撐腿(圖2-9~圖2-10)。左右腿各做6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腰背挺直,臀部發力,每次下蹲都要保持膝蓋不超過腳尖。
2.支撐觸地標
訓練目的:發展肩部力量及柔韌性。
訓練方法:雙腳站在格外,雙手觸腳尖起,雙手緩慢向對應格子移動,然后回起始位置,順序為:1→2→3→4→5格(圖2-11~圖2-12)。5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膝關節始終保持伸直,臀大肌收縮。
(四)“俯臥撐”訓練區
1.寬距俯臥撐
訓練目的:發展肩部、胸部、手臂力量。
訓練方法:雙手間距2倍肩寬,手指向外旋轉45°支撐,腰背挺直,從側面看身體成一條直線,下落至胸大肌出現較強烈的拉伸感,然后伸臂起身還原(圖2-13)。10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收緊腹部臀部,防止塌腰,下落時吸氣,撐起時呼氣。
拓展訓練:雙手撐于腰部兩側,間距與肩同寬,指尖朝外45°,夾緊肩胛骨,屈臂俯身至肘關節略高于軀干,然后伸臂起身還原。10~12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練習時,腰背挺直,身體成一條直線,用下胸肌力量撐起身體,下落時吸氣,撐起時呼氣。
2.單側偏重俯臥撐
訓練目的:發展肩部、胸部、手臂力量。
訓練方法:以右側偏重俯臥撐為例,俯臥撐于地面,腰背挺直,身體成一條直線,雙手間距略大于肩寬,將左腳抬起轉到身體另一側,屈臂俯身至肘關節略高于軀干,然后伸臂起身還原(圖2-14)。右則和左側各做10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全程保持腰背挺直,重力偏向單側胸肌,下落時吸氣,撐起時呼氣。
拓展訓練:一只手撐地,另一只手撐球,雙手間距大于肩寬,屈臂俯身至肘關節略高于軀干,伸臂起身還原。每組做完后換手撐球做俯臥撐。左右手各做10~12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練習整個動作過程中注意手在球上的位置,避免因意外傷害手腕。
(五)“時間軸”訓練區
1.左右小跳
訓練目的:發展腿部力量及協調性。
訓練方法:雙腳并攏站在“時間軸”豎線右側,上身繃緊,雙臂自然屈肘,雙腳在豎線兩側左右跳動,身體跟隨雙腿左右擺動(圖2-15)。20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保持軀干穩定,動作輕盈,有彈性。
拓展訓練1:雙腳開立站在“時間軸”豎線兩側,雙腳前后交替跳躍,雙臂屈肘擺臂,跳起時用腹部的力量左右小幅度轉動身體(圖2-16)。20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保持軀干穩定,軀干盡量保持向前,動作盡可能輕松流暢。
拓展訓練2:雙腳前后站立在豎線上,重心在兩腿之間,起跳時前腳旋轉蹬地發力,同時擺臂輔助起跳,跳轉180°后成箭步蹲,前后大腿與小腿各成90°角,雙腳落地后盡量踩在豎線上,重復動作,再轉身起跳成箭步蹲。右腳在前逆時針跳轉身,左腳在前順時針跳轉身。此練習可發展腿部、臀部力量及身體平衡能力。20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保持軀干穩定,腰腹繃緊,雙腳落地緩沖要穩。
2.單腳支撐觸摸地標
訓練目的:發展腿部、臀部力量及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方法:以右腳支撐為例,右腳支撐站在“時間軸”中心點,左腳抬起,右腿下蹲,雙手依次觸摸“時間軸”的7、8、10、11、1、2、4、5點方向地標(圖2-17)。8次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控制好身體保持平穩,下蹲時臀部向后坐,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六)“圓點跳躍”訓練區
訓練名稱:雙腳開合跳。
訓練目的:發展腿部力量及協調性。
訓練方法:雙腳分別踩1個白點內,雙手自然屈肘,雙腳內合跳躍跳至下1個黃點內,雙腳再分別踩1個白點,再跳躍1次后雙腳并攏,依次練習,跳至對面再跳回來(圖2-18)。1趟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保持軀干穩定,腿部動作輕盈,控制身體姿態。
拓展訓練1:雙手置于頭后站立,深蹲后雙腳向前跳至2個白色圓點內,再深蹲后跳至下1個白色圓點內,重復動作,跳至對面再跳回來。亦可隔點跳躍,以加大練習難度。1趟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保持軀干穩定,落地要雙腳緩沖。
拓展訓練2:行進箭步蹲。雙腳并攏站立,上半身挺直。雙腿交替向前跨步(踩到黃色圓點內)并下蹲,前后大腿與小腿各成90°角,略作停頓。1趟為1組,練習2~3組,組間間隔30s。
注意事項:保持軀干穩定,前腿膝蓋不超過腳尖。
拓展訓練3:推小車??勺摺吧咝巍甭肪€,也可根據學生的能力調整訓練內容,如,雙手開合擊掌、寬距行進等。此練習可發展肩部、手臂力量。
注意事項:練習者全程收腹,不要塌腰、不要翹臀,頭抬起目視行進路線,力不能及時立刻停止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