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靜

2019年5月23日,中國網絡“暗刷流量”第一案在北京互聯網法院開庭宣判。北京互聯網法院張雯院長擔任審判長,與佘貴清副院長、顏君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依法公開進行審理并當庭宣判。央視庭審現場、中新社、長安劍等13家媒體旁聽并報道了本次宣判。
原告訴稱,原告、被告就“暗刷流量”達成一致,通過電子郵件確認了統計鏈接、結算方式、單價等內容,并確定按被告指定的第三方CNZZ后臺統計數據結算。原告最后一次為被告提供“暗刷流量”服務發生費用30 743元,被告遲遲未能給付,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服務費及利息。被告辯稱,雙方實際為居間服務關系,“暗刷流量服務”受益方為被告上家,被告并非本案適格被告,其無義務承擔對應的服務費;原告“暗刷流量服務”本身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服務協議應認定為無效,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原被告在微信上就“暗刷流量”交易磋商達成一致意見,涉案合同系在原告、被告之間締結,屬于適格的主體;原告、被告通過舞弊作假行為進行欺詐性點擊,刷流量交易,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公序良俗,應屬絕對無效,故判決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并對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獲利全部予以收繳。這一懲罰性裁判對“暗刷流量”現象將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維護了網絡用戶的自由選擇權,不因“暗刷流量”行為綁架用戶自由意志。因“暗刷流量”行為涉及到專業技術問題,本案審理過程中引入了技術調查官,明確js暗刷、機刷等技術專業術語的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