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蕓
摘 要:桂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擁有了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從而形成了各種形式不一的溶洞。現如今溶洞的燈光對空間的意境起到助力作用微小。故本文通過對舞臺燈光的藝術特性的分析,認識燈光設計對于空間的重要性,從而增加旅游景點的生態效益,促進旅游產業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舞臺燈光設計;空間;溶洞
1 舞臺燈光設計
舞臺燈光設計的藝術形式表達分別為以下三種方式:
第一,運用燈光色彩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情緒,不同照明角度投射不同的藝術效果。
第二,改變時空間氛圍,變幻場景。少的燈束切割少的空間,多的燈束切割多的空間,燈束的不斷交替變化,時空也隨之無限變化。在固有的空間范圍內,利用點、線、面、光束、光區、構成色彩對比的燈光藝術的表現手法打破空間的單一乏味,在有限的空間內拓展出無限的空間形態的。
第三,表達空間意境美。運用燈光虛實相生的特性,筑建不同空間互相變換的方式,可以作為情緒刺激物,給空間染上情緒色彩,提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將舞臺燈光的藝術表現手法運用在溶洞內,利用燈光的相互補充配合,表達空間質感。使燈光設計具有更大的實用價值。燈光在任何的藝術作品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藝術價值。如舞臺中的、燈光、戲劇中的燈光、室內中的照明設計、景觀中的燈光照明設計等等,燈光設計無處不在,處處體現著燈光藝術的重要性。根據不同的藝術作品,遵循其藝術規律,重視光色、形式的有效運用,使燈光的特效發揮出最大化的作用。空間內的燈光是一門重要的藝術設計,燈光藝術也是表達空間質感的重中之重,在空間內只有燈光的相互補充配合,才能呈現出視覺完美結合的藝術作品。
2 蘆笛巖溶洞分析
蘆笛巖是一個以游覽巖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溶洞中有大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觀賞性景觀。其中蘆笛巖的特點有:一是洞中滴水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二是位于地下不同深度的半封閉的特殊生態環境與外界只能通過洞口或裂隙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洞內黑暗無光,空氣流動性差,濕度較高;三是蘆笛巖中部分鐘乳石已經出現色澤變化的現象, 這也是許多游覽洞穴通常存在的生態環境質量問題;四是洞內有大量的燈光照明設計。基于溶洞的以上特性,桂林溶洞的燈光布置基本都遵循著一種形式,展現五彩斑斕的炫目效果。因此溶洞中存在問題如下:一是燈光色彩雜亂無序;二是對主要表現主體物表現得含糊不清;三是游覽路線中缺乏指引性的燈光;四是燈光照射溫度不宜過高;五是缺乏配合音樂等輔助工具營造發氛圍;六是為了游覽開發, 改變了洞穴的原始環境,洞內溫、濕度變化頻繁而且幅度大,使洞內的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導致風化剝蝕作用增強;景物失去光澤而老化,洞內鐘乳石出現光澤差,外殼風化,局部變黃、變黑等現象、使洞壁、洞頂和景物的崩塌和剝落。因此將舞臺燈光設計引用到溶洞中顯得尤為重要。
3 舞臺燈光在溶洞空間的應用設計
第一,通過對舞臺燈光的借鑒,可以將舞臺燈光中色彩、角度、光束的大小、燈光的強弱運用到溶洞的燈光設計中。消滅空間與游客身心知覺不足產生的矛盾沖突,給游客留下深刻的觀光印象。
第二,利用高科技燈光和新媒體技術過融合歷史與現代的時間感,用燈光的效果激發身體五官對外界事物的覺醒。激發游客身臨其境的感受。
第三,將綠色環保及高科技體驗技術融入溶洞中,豐富溶洞的體驗項目,增加游覽量。解決桂林溶洞旅游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發展等問題。
通過燈光光束的布局、燈線的流動、角度的調動,把游客帶入到劇目的意象世界當中去,在溶洞特殊的地貌空間中,游客是的主角,溶洞空間是舞臺,人與景是水乳交融的,感受到的是視覺美、溶洞特性美及美中的自我。
4 結語
通過分析廣西桂林溶洞景點的生態價值,強調溶洞燈光設計非單純的無序的燈光色彩搭配。其次改善洞穴燈光系統。減少洞內熱量,在洞穴燈光設置上采用用低熱高強度燈具,燈光采用激光開關,盡量縮短燈光的照射時間。提倡了綠色環保,保護洞內的生態平衡。光不是單純的照射物體的形態為了投影到人的眼睛,而是能夠漫射到整個空間當中的任何一個元素,有生命的流動在情緒、氛圍和人物的內在心理之間,把控著視覺空間里的每一個元素。燈光帶來了這種巨大的能量的表現力在于光的色彩。
參考文獻:
[1] 馮德仲.舞蹈燈光設計概要[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
[2] 朱學穩,汪訓一,朱德浩,等.桂林巖溶地貌與洞穴研究[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8:215-233.
[3] 楊漢奎,田維新.游覽洞穴的環境變異[A].宋林華.喀斯特與洞穴風景旅游資源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