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連環畫是一種廣闊的藝術形式語言,在20世紀80年代曾經是傳播最廣、最受歡迎的一種讀物,創造了歷史的輝煌也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自八十年代之后隨著媒介的多樣性、觀者的觀看習慣等問題,連環畫這個語言進入了低潮期。目前連環畫創作者減少、創作語言單一等問題導致出版社新內容缺失,發行量銳減、老版本的再版、讀者流失等問題較為嚴重。其實連環畫未曾缺失過讀者,每次連環畫的再版和活動都能引來眾多的讀者。在此之際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提出“新連環畫”思路,筆者參加完研修班后把思考和心得整理了以下幾條,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連環畫;連環畫;創新;內容;形式;教育
連環畫這種獨特的繪畫門類是中國獨有的圖文搭配藝術形式,文學之美加上圖畫之美使得老少皆宜、雅俗共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到了現在,連環畫的讀者減少、出版量銳減,創新勢在必行,但目前所說“新連環畫”并不是說拋棄傳統連環畫創作一種新的形勢,而是繼承傳統連環畫的優點進行創新。現在讀者的審美發生了變化,創作者需要嘗試多種表達形式,樹立自己獨特的風格,現在的年輕讀者喜歡獵奇,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喜歡用符號化的東西來解釋自己。QQ表情、微信表情就是很好的例子,用一些符號代替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他們喜歡風格化的東西越來越明顯,受到動漫形象的影響年輕讀者更喜歡相對卡通化的人物和內容。這就要求新連環畫創作者能夠推陳出新,學習新的表達方式,不但要繼承傳統連環畫的技法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功力,能夠用新的語言、新的形式來表達。連環畫創作者需要價值觀正確,造型能力要強,工寫兼備,什么形式都會畫,創作速度快等,這些要求都不能變,需要繼承,但同時在新時代創作思路要緊跟時代潮流,讀者喜歡什么作者就要畫什么,這樣才能牢牢地把握住讀者的脈搏,并引領讀者的審美樂趣。創新應該從何處入手,又應該怎么創新?
1 連環畫的創新
連環畫的讀者銳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80年代到現在連環畫新的內容越來越少,讀者們總是反反復復觀看老的內容,看多了自然就不想看了。讀者減少導致出版量減少,出版量減少導致稿費減少、稿費減少導致創作者減少,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那么,如果要振興連環畫事業,作者認為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新的內容的提供問題,新的內容包括文字和圖畫內容、時代性的題材、原創和改編等。
1.1 故事的創新
傳統故事和經典故事當然是銷量的保證,但是具有時代性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新的故事才能真正推動連環畫的再次繁榮,作者認為連環畫作者應該優先思考或者尋找反映當下、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為主要創作題材,進行編寫。連環畫不光具有宣傳意義,它更應該具有記錄意義,記錄當下中國人民的生活、思想、事件、人物,從長遠的視角來看記錄有著深遠的影響。例如雷鋒的故事是一個中國的經典人物題材,從創新的語境來看我們應該挖掘更多現代的“雷鋒”的故事,“雷鋒”的精神是我們應該延續的東西,但是可以把這種精神注入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平常人,物業的管家、快遞小哥、建筑工人等等、編寫的手法更加適合當下的觀看語境,這樣宣傳和記錄都可以得到滿足,讀者也會感覺與自己的生活比較貼近,有共同語言。改編也是得到好的故事的一種方法,從創新語境來看改編不能只是單純的改編故事的改編故事要用現代的語言組織。使用中國傳統故事進行改編時應注意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創作者應該注意傳統故事的現代性,應把傳統故事中表現的精神進行延續,同時用現代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向華的《悟空,乖!》《狼來了,人來了!》等繪本,都是沿用的老的元素進行新的改編創作,表現方法和表達的內容都有的新的方向,這就是在“新連環畫”語境下改編故事應該遵循的思路,改編應該具有延續性,延續傳統故事的精神,也要在語言表達、思考方式上面進行創新。
1.2 連環畫的形式創新
連環畫表現手法有很多,主要集中在繪畫手法和繪畫材料的不同,有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畫、攝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運用,但最為常見的、最為傳統的仍是線描畫。除此之外,鋼筆、鉛筆線描在連環畫中也有運用。這里說的形式創新主要是繪畫工具和風格的創新、圖文關系及播放形式的創新。 2000年之后電腦數字繪畫技術越來越成熟,以PHOTOSHOP為代表的繪畫軟件也是層出不窮,軟件使用也是越來越簡便。連環畫的繪畫工具也可以用數字繪畫的形式進行,數字繪畫是繪畫的新的形式,它的特點就是風格多變,繪畫修改方便、可復制性高、傳播迅速,不拘泥于紙質版的傳播。數字繪畫可以繪制水墨、水粉、水彩等各種畫面效果。作者認為利用數字繪畫的便捷性創作一批新連環畫,抓住小觀眾及年輕觀眾的視線,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老式連環畫的圖文關系是固定的,圖是圖,文是文,文字不能打擾圖畫。創作模式也是先有文字再創作圖畫。在新的時代這種圖文關系應該有所變化,人們對與連環畫的文字和繪畫,只是從兩者組合這一點看問題,而且大都是研究分析繪畫的獨特作用,幾乎沒有研究分析問滋滋的獨特作用,文字的性質、文字的功能。文字不是圖畫的解釋,圖畫不能成為文字的附庸,圖文關系應該隨著觀眾的喜好進行改變,觀眾目前喜歡更為直白、方便的圖文關系,文字成為畫面的一部分等同看待。更重要的是圖畫的構圖方式應該以電影景別來進行創作,畫幅之間的聯系也應該更有技巧,既有聯系也有間隙,既有沉浸也有游離,使讀者在連環圖畫之間能夠找到更多的樂趣。
傳統連環畫主要觀看途徑是紙質版,連環畫的觀看形式也是需要進行創新的。目前觀眾的觀看習慣發生了改變,主要以移動終端為主,其次是其他電子設備,觀看紙質版的概率越來越小,因此連環畫也可以借助數字的播放形式進行有效傳播,數字傳播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每一種的尺寸要求都不一樣,互動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以連環畫為內容集合的平臺目前依然沒有,數字連環畫的播放平臺急需建立,形成以內容吸引讀者,觀看作品收取一定費用,收取的費用再投入支持創作,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目前作者正在研究制作互動畫面,畫面當中不單有手的互動,也可以有視覺的互動、耳朵的互動等。作者認為連環畫只有通過新的播放形式才能夠讓更多的讀者進行觀看,才能再一次產生影響力。
2 高校教育與連環畫創新合作路徑
2.1 高校教學帶動大學生連環畫創作
從高校角度來說,在課程中創作帶動教學是最可行的方法之一,大學生創意豐富,但是缺少輸出的途徑,有藝術類動漫專業的高校,一般都會有CG插畫類的課程,此類課程最適合連環畫的創作的,教學中進行邊學習邊創作,在創作中解決技術的問題,在創作中鍛煉豐富的經驗。課程伊始就可以安排創作題目,從題目入手進行教學,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進行梳理,邊梳理邊創作,由題材選擇、文字編排、畫面構思布局、人物設定、光影安排、著手繪畫,最終印刷成冊。這樣課程也有成果,學生也得到作品,學到了創作的思路和手段,提升了能力,是切實可行的一種實踐教學方式。另外,高校中有很多專業的繪畫工作室,以工作室為基礎進行項目繪制。工作室人數有限,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人,適合出系列作品,風格好統一,質量好把控。例如作者所帶一門課程《動漫CG插圖》,課程方向主要是讓同學們學會利用軟件進行插畫、插圖的創作。這門課就非常適合引導同學們進行連環畫創作,課程伊始同學們可以自己命題、選題,經過教師的篩選進行創作,創作形式多樣,可以單人創作,也可以多人合作,最終的評分標準根據創作人數進行調整。在課程過程中教師在每一個創作環節都要進行審核,選題結束后進行故事的審核,接下來在課上就可以帶入軟件的課程,同時在軟件中進行繪制人物設定、場景、腳本等繪制工作,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單獨評審,
2.2 連環畫教育的多種合作模式
以連環畫的再次繁榮為目的,合作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目前作者認為從教育角度出發三種合作模式是現在最適合的:
第一,平臺合作,所謂平臺合作就是出版社可以作為一個作品的展示平臺,無論是紙質的,數字的都可以,形式多樣。這樣可與有意合作的高校及社會機構進行簽約,簽約的內容可以分幾個層次,例如兒童版、青少年版、成人版連環畫創作,無論是原創的還是改編的,先以大量的內容贏得讀者,養成讀者閱讀的習慣。這樣創作者有地方發表作品,讀者也有地方觀看作品,以這樣的形式積累作品是最快的方法,能夠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第二,賽事合作,舉辦高規格的賽事也是提升連環畫影響力的一種方式,賽事可以吸引商家、畫家、學界多方的關注,越是規格高的賽事越能吸引社會的目光,形成良好的循環,投稿的作者就會越來越多,影響力就越來越大。
第三,項目合作,平臺與連環畫作者雙方可以擬定合作項目,共同開發。創作者擬定的項目需要經過出版社的審核才能正式繪制,出版社的項目也要參考創作者的思考,進行立項,雙方互惠互利,才能長久發展。從工作室角度來講,項目合作是最合適的合作方式,能夠通過項目進行鍛煉,獲取經驗,得到更多的創作機會。工作室也有發展,平臺也可收獲更多的作品。
3 結語
連環畫需要創新,更需要延續。亟待解決現在這種停滯不前的狀態,無論是從內容上,形式上,還是創作、合作思路上都應該與時俱進,創作老少皆宜的新作品,使讀者重新喜歡上這門獨特的藝術,再次創造連環畫的輝煌。
參考文獻:
[1] 林陽.小人書大人物[M].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趙安強(1984—),男,山西運城人,本科,三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動畫、漫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