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鳳
摘 要:自古以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蘇軾的名句就廣為流傳并被運用到各個領域,很多先驅者都做過相關研究。20世紀初期是中國現代文藝史上巨大變革的重要時期,在政治和文化轉型的背景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新思潮推動下促進新文學和新美術的發展,并使文學與美術相互影響共同尋求發展的變革。在此時代背景下具有詩人和畫家這樣的雙重的背景身份的聞一多提倡的詩畫結合美學思想對中國近代藝術史由傳統向現代化轉型有巨大推動作用。所以本文結合我國藝術史上的詩畫關系藝術理論和時代背景去分析的聞一多獨特的詩畫結合實踐美學思想。
關鍵詞:詩畫結合;實踐思想;繪畫美;表現思想
1 歷史背景下的詩畫關系
出自《東坡題跋》卷五《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句在不同藝術領域都被運用,特別在中國傳統山水詩畫領域中可謂繪畫精神最高境界的表現手法。詩作為時間和語言的藝術,畫則代表著空間以及造型的藝術。兩者雖然有直接和間接的差異,但兩者所表現的同是情緒的世界。[1]詩畫結合的核心在于意境,也就是詩中之“意”和畫中之“境”的融合。
“詩中有畫”是詩人不局限于語言界限表現出畫意;“畫中有詩”是畫家營造有詩情的意境。雖表現形式和技法大不相同,但“在藝術本質上是相通的:詩重寄性抒情,何嘗不重狀物存行;畫重應物相形,何嘗不重達心寓興。寫景抒情,圖貌寫氣,體物寫意,應目會心,詩與畫形貌不同,而本質無殊”[2]詩畫無論以何種形態和技法結合所表達內涵和審美意識都是相通的。詩畫結合的表現形式更是對于藝術精神再創造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對文藝史的發展有指導作用。
2 聞一多詩畫結合美學思想形成
2.1 文學和美術關系的變遷
晚清時期的文學改良運動是歷史發展下的必然結果,在文學改良運動催生下中國的美術革命也展開了萌生。20世紀初期到30年代是文學和美術相互影響并尋求發展變革的重要時期,在五四運動推動了下更加促進新美術和新文學的發展。
中國美術革命中背景下成長了一批新藝術家,這些藝術家大多數是經過歐、美、日等國外文化的熏陶,所以無論是表達技巧還是藝術理念上都受到西方現代繪畫的影響。在西方現代藝術自由化風潮下,一群和聞一多一樣經歷過西方藝術教育的藝術家們產生了對新詩傾向,有的放棄美術投生到文學中去,也有如聞一多一樣在美術和文學兩個領域共同發展。西畫基礎賦予了他們獨特的藝術視角,并滲透到創作中去實踐自己的藝術理念。這些藝術家們的帶動下,新詩與現代美術間產生了更為密切的隱性關系,文學和美術的雙重視角為藝術家帶來藝術創作獨特性復合化結合——詩歌結合的美學思想層出不窮。他們協調文學和美術的關系和詩歌和繪畫結合中的矛盾。
2.2 聞一多的文學和美術領域背景
聞一多是在中國20世紀初期這樣政治和文化轉型的時期下詩人和畫家雙重身份,更是著名的學者,藝術實踐家,愛國主義戰士。雖然他一生短暫在47歲的時候為國捐軀,但在美術、詩歌、繪畫、篆刻、古代文學、設計思想,戲劇等多方面為中國近代歷史文學藝術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即使在當今社會也有深遠影響。
聞一多出生于鄉紳人家從小喜歡文學和繪畫,青年時期在清華大學開始接受專業的美術教育“聞多以圖畫冠全級,獎景畫一幅。方來亦獲名譽獎。其年,本級圖畫成績甚優,多選到巴拿馬展覽會?!盵3]此時期就充分展示了美術方面的天賦與才華。1922年在美國留學期間汲取了大量來自外國詩人和畫家的文化營養。回國后在大學任教,后長時間從事文學創作、教學、學術究著述。
聞一多是一位具有藝術背景的詩人,不斷從藝術的角度去創作富含新元素的詩歌,又在美術中運用到詩歌意境的表現方式。聞一多也曾經表示“我是受過繪畫訓練的,詩的外表形式,我總忘不記?!盵4]所以聞一多在文學和藝術兩方面均有著非常深厚的基礎。
3 聞一多詩畫結合美學思想的實踐特點
3.1 重視“繪畫美”的視覺體驗
聞一多前期的美學思想是主張“以美為藝術的核心”和“為藝術而藝術”并不斷尋求詩畫聯系。對于繪畫美視覺體驗被忽略的現狀不滿,所以在創作時會考慮整個語言畫面色彩所產生的視覺形象性和外觀形式美間的協調。
《詩的格律》中提出對詩畫關系的見解“三美主張”,即聽覺的音樂美,視覺的繪畫美和建筑美。其中最富有創新意義“繪畫美”強調詩歌運用色彩和線條藝術表現方式觸發視覺體驗。聞一多是一個決心限制自己的色彩表現手法、在格律上遵循應有的規則的詩人。[5]他以視覺化角度去創作新體詩是一個有新意的思路,在他這種創新實踐下藝術表達更加全面立體結合。
“繪畫美”觀點不僅停留于傳統意義上簡單重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在強調詩與畫的交互并明確詩與畫的分界的特點。將當時西方的印象派繪畫美學與中國傳統美學相結合,開掘出傳統詩歌與繪畫美學中的現代性元素。
3.2 反對過于表現思想的形式
1928年聞一多發表了一篇研究詩畫關系的論文《先拉飛主義》針對“先拉飛派”的詩畫關系進行了辯訴?!跋壤w派”運動中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韓德(Holman Hunt)和米雷(SirJohn Millais)等人物組織的“先拉飛派”兄弟們“在詩里表現畫,或在畫里表現詩”“用文學來作畫,用顏料來吟詩”的活動。然而這種有意地用文學來作畫,用顏料來吟詩的行為也深深地啟發了聞一多。
論文開篇引用“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表達自己觀點與蘇東坡相似,在詩畫關系理解上認為從視覺聽覺角度出發。借用“先拉飛主義”闡明自己觀點“美術和文學同時發展,在歷史上,本是常見的事。最顯著的文藝復興,便是一個偉大的美術時期同時又是偉大的文學時期。”[6]
聞一多認為“先拉飛派”在詩畫藝術領域雖在某種程度上進行了創新,但也是藝術型類混亂的一個時期。根據德國美學家萊辛提出的“詩畫相分”和“美就是古代藝術家的法律”[7]的理論來批判“先拉飛派”的宗教道德說教和藝術型類混亂與其文藝觀相抵觸。認為他們是“張冠李戴”批評先拉飛派的“詩中有畫”和“畫中有詩”是藝術的自殺和“末流的濫觴”反對“藝術移植”,尤其反對藝術“表現思想”質問“藝術的園地里到底有無開辟新畦畛的必要與可能沒有”。
聞一多前期屬于極端唯美主義論者強調繪畫自身之美和藝術功利價值取向的對抗,批評“先拉飛派”有意的詩畫融和,藝術創作尤其在繪畫上太過于在意表現思想。通過批判“先拉飛派”的藝術型類混亂和宗教道德說教從來強調藝術價值,聞一多也在評論中含蓄批判左翼以革命功利取代文學自身價值的取向的偏頗與革命文學倡導者對抗。
4 結語
在中國近代藝術史進程中各個領域的藝術形態都相互融合的?!霸娭杏挟?、畫中有詩”融合了詩歌和繪畫兩個領域的藝術特點。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后各藝術領域都吸納了大量的新觀念,在文學和美術領域也攜帶各自的傳統印記在與新進思想的碰撞下相互促進,相互影響著向現代化邁進。
那個時期很多文藝青年在新美術和新藝術之間徘徊,作為20世紀初期中國歷史上詩書畫印全才的聞一多更是選擇橫跨文學和美術兩個領域共同發展的代表人物。他結合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并且大膽的嘗試詩畫結合的藝術實踐,尋求在文學和美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領域從表現形式到內容本體上的相互結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學思想。他反對有意的詩畫融和與創作時過于表現思想的形式,提倡重視“繪畫美”視覺體驗的詩畫結合的美學思想實踐。積極踐行自己的美學思想,在中國現代藝術發展史上奠定了自己的領導地位。
參考文獻:
[1] 文藝論集:文學的本質[A].郭沫若全集(第15卷·文學編)[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2] 劉石.“詩畫一律”的內涵[J].文學遺產,2008(6).
[3] 丁.辛西鏡(美術篇)[J].清華大學級刊,1917(6).
[4] 聞一多.論《梅與問》[A].聞一多全集(第2卷)[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66.
[5] 蘇聯蘇霍魯科夫.聞一多的詩風特色[A].聞一多資料研究(下·第7版)[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86:652.
[6] 聞一多.先拉飛主義[J].新月,1928,1(4).
[7] 萊辛.拉奧孔[M].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