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凡 王寧 譚鑫 吳新宇 王雅婧 趙中元
摘 要:竹材所包含的材料學屬性與文化內涵使竹制品從古至今都受到中國人的青睞,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竹制品的設計趨勢也在發生變革。本文從竹材的應用現狀、利用趨勢以及產品設計趨勢探討了竹制品利用的發展方向,以期為竹材的應用及產品設計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竹材;應用;竹基材料;竹制品設計
據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竹子的國家,“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竹子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在人們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竹文化也逐漸形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論是詩詞還是書畫中,都不難發現古代文人雅士對竹子的偏愛。竹子不僅在材料領域有利用價值,也表現出一定的文化內涵,竹的空心、有節、堅韌、長青、正直挺拔等自然特征寄托著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詩經》中的《衛風淇奧》就將君子比德于竹。[1]竹子的文化內涵屬性承載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因此竹子在現代社會逐漸成為一種象征符號被應用在家居產品設計之中。
1 竹材應用現狀
傳統手工業時代,竹子作為一種產量豐富且廉價的材料被廣泛地運用在產品設計中,大到建筑建材,小到日常用的工具器皿、孩子手中的玩具,皆可竹制。然而,隨著工業化機器大生產時代的到來,竹制品因其無法進行批量化生產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人們的審美也隨之改變,象征著現代感的標準化工業產品更受歡迎。[2]在這一時期,竹制品因其裝飾效果單一且加工性差,不再受到市場的推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在人口、環境、資源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生態設計”“綠色設計”成為主流設計方向,竹材作為一種天然環保的可再生材料,再次引起設計者的關注。與此同時,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富足,標準化工業產品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追求。設計師也正是關注到這一點,開始追求一種能引起詩意反應和情感共鳴的設計。[3,4]此外,在中國原創設計高速發展時期,設計師和大眾都在尋找一種身份認同和歸屬感,希望在全球化的設計語言中找尋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本土語言,以此向外界傳播璀璨的民族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竹制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成為中式設計的載體之一。
通過市場調研,筆者發現目前竹材在產品上的應用主要有三類,即傳統竹編工藝品、竹制人造板材以及原竹制品。傳統的竹編制品如竹籃、竹簍很容易被更加現代的機械化大生產制品取代,主要為旅游景點的紀念品或小眾產品。做工精致、設計精良的竹工藝品則主要面向高端消費市場和文創產業。竹制人造板材因其方便工業化生產,來源廣而成本低,逐漸獲得市場的接受,被大量使用在建筑、室內裝修領域。在室內裝飾中,竹地板、竹家具也漸漸受到關注。尤其是近年來興起的新中式設計中,常將竹材作為局部點綴應用于新中式風格家具中。
2 竹材利用趨勢
2.1 原竹加工產品重新獲得認可
原竹加工產品已有悠久的歷史,在一些老的街道社區仍能見到一些古老的原竹座椅,這類產品因做工不夠精致,產品本身不夠堅固耐用而成為老建筑中的古董。一些做工精良、品質上乘的改良品多出口東南亞和日本等國。[5]近年來由于消費者的復古懷舊情結和對文化內涵的重視與喜愛,原竹家具在國內市場也越來越受到認可,尤其是伴隨茶文化而發展起來的茶室家具中,常能見到原竹產品的蹤影。因此,提升原竹加工產品的品質感和設計感是發展此類產品的重要方向。
2.2 竹編工藝的應用拓寬
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竹編工藝在當代設計中則運用到了更多的家居產品上。當代社會消費需求細化,產品品類的豐富性為傳統竹編工藝提供了更大的應用空間。作為一種傳統工藝,竹編已經延伸至燈具、茶具、瓷器、收納品、榻榻米、服飾箱包領域。在跨界設計流行的當下,竹編工藝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仍有許多與產品結合的方式可供探索。
2.3 竹基材料創新
對材料進行二次加工,規避材料的天然缺陷,最大程度發揮材料的性能優勢是提升材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徑。除了對原竹直接加以利用,竹集成材、竹重組材、竹纖維等竹制人造材料的研發和推廣為竹材的應用拓寬了市場。除了我們熟知的家具家裝領域,竹制人造材料的應用還包括現代3C數碼產品、汽車內飾、服裝服飾等領域。[6]竹基材料作為一種環保可再生材料,未來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3 竹制產品設計趨勢
3.1 從材料出發設計不同的交互體驗
獲得2018年意大利羅意威基金會手工藝大獎的一把竹凳使用16張0.9毫米厚且長度各異的竹皮和一根新鮮砍伐直徑3厘米左右的青竹制作而成。“當人坐下,隨著重量的增加,凳子的支撐力也逐漸增加,人所能感受到的彈性也在凳子中心層層累積。坐高因人而異,舒適感也不盡相同,而如此簡單的新意和微妙的與眾不同,正如家鄉給予其子民的感受。”這件產品正是體現了設計師“引起詩意反應”的設計追求。設計產品與使用者的交互使原本普普通通的材料得以彰顯其特性。
3.2 保留傳統的結構形式而進行功能的轉換
隨著人們生活起居方式的改變,很多老物件的功能我們已不再需要或者有了更好的替代品。但是如能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亦能創造新的感官體驗。保留傳統物品的結構形式而改變其使用功能也是一種設計手法,使傳統產品的結構形式成為一種獨特的造型符號,貫穿一系列產品,使之融入現代生活空間,從而起到點綴和活躍氣氛的作用。茶幾、置物架及衣帽架的元素就取自傳統竹制蒸屜,通過設計將其應用到家具上去,不僅毫無違和感,反而還增添了一股質樸懷舊的情趣。
3.3 傳統工藝的改良
在竹產品的制作中,有很多傳統的手工藝都體現了前人的智慧結晶。將傳統工藝更好地應用于現代產品設計中一直是設計師們不斷嘗試的方向。郁口連接是常見的竹材連接結構形式之一,通過挖制郁口、彎曲竹稈而將它們固定起來,常用于椅凳類竹制家具的制作。[7]受這一工藝的啟發,臺灣設計圖團隊設計制作了一系列原竹竹凳,并一舉獲得紅點大獎。保留了竹子特有的質感,利用其材料本身可彎曲的韌性,環環相扣,結構巧妙,體現出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感。將傳統工藝改良,在造型和結構上尋求更現代化的突破,從而設計出更加符合現代人物質及精神需求的產品,即是對傳統最好的傳承和發揚。
4 結語
中國的竹產量約占世界竹產量的1/4,因此在發展竹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竹產品在國內市場一直難以擺脫古老、廉價質感、粗糙不耐用的刻板印象。在工業化程度很高的日本,依然有大量消費者鐘情于竹制產品,竹制產品不僅有設計的作用,還有文化傳承的作用。因此,在大力提倡設計驅動價值的社會大背景下,推廣竹制產品依舊需要設計師們更多的努力和探索,在了解材性和工藝的基礎上發揮材料的特有屬性,并充分利用本土素材,創造出更多為大眾所喜愛的原創作品。
參考文獻:
[1] 王子璇,苗艷鳳.中國獨立家具設計品牌現狀及趨勢分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12):11-13.
[2] 苗艷鳳,張彬淵.彰顯生態優勢的竹產業發展初探[J].林產工業,2015,42(12):3-7.
[3] 程洛林,徐偉,龍天南,等.適用于學齡前兒童智能陪伴玩具的APP交互設計研究[J].家具,2019,40(2):71-77.
[4] 熊先青,蔣義,黃瓊濤,郭偉娟,吳智慧.大規模定制家具MES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J].制造業自動化,2018,40(7):79-83.
[5] 范子藝,陳憶靜,陳楊威,等.竹材在現代家居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5(1):39.
[6] 王雪花,費本華,宋莎莎,王曉歡.覆面材料對SIP保溫性能的影響[J].新型建筑材料,2015(5):67-71.
[7] 溫輝.竹材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6.
作者簡介:李奕凡(1997—),女,江蘇徐州人,南京林業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家居設計。
通訊作者:趙中元(1985—),男,主要從事家具材料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