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遂如 范雨瀟 洪伊銘 劉秋玲

摘 要:近年來在媒體報道中,兒童性侵害案件處于遞增狀態,嚴重影響到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科學的學齡前性教育對于避免兒童性侵害的發生有著顯著的作用,本研究通過問卷收集調查、家長教師訪問、兒童行為觀察及數據用戶分析四種研究方法,總結分析設計需求及注意要點,闡述性啟蒙教育App界面的設計流程,綜合整理及歸納分析出3~6歲兒童性教育App界面設計的流程與方法和設計實踐成果。
關鍵詞:性啟蒙;教育;App界面設計;學齡前兒童
兒童成長階段為了適應環境和自身所需,需要不斷汲取知識,無論從生活還是學習上,都是從零到一的變化。性知識也是需要學習的一部分,兒童健康成長包括心理健康還有生理健康,必要的性教育啟蒙是為了孩子從意識上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長。基本的性教育啟蒙在幼齡兒童的教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教育成長環境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培養皿。對比國內外的性教育重視程度,中國在性教育科普上很難踏出進步性的一步。根據具體數據表明,被調查的中國青少年中,有63.42%的孩子從不正規的成人網站和三級片中獲取部分性知識;25.88%的孩子通過書籍獲得,僅有0.93%的孩童是從家長層面得到正面的回答,同類型的調查當中,僅有26%的中國家長有意識地主動與孩子談論性話題。
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知識的理解吸收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有研究認為,對于性啟蒙教育也需要分年齡階段。14歲之前是孩童接受性教育啟蒙的最重要及有效時期。尤其是在5歲以前的性啟蒙非常必要。3~6歲是孩子會主動性地開始對自己身體感興趣,對性開始萌發好奇心的年紀。國內的大部分家長恥于談性,對性知識教育拿捏的度不明確,這部分的知識由于這樣的普遍觀念,而被無限滯后了。性教育的缺失,反而更容易導致性侵害和性犯罪等現象發生。
這樣嚴峻的事態,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性知識教育渠道少,市面兒童性教育教材缺乏系統的整理和歸納。僅有的書籍教材圖文內容的不考究,有部分性教育繪本會非常具象地描繪性器官,但并未把人的發育過程告訴孩子。一些基本的生理衛生常識在視覺和內容的呈現上尺度沒有把握好,主次不分。知識內容架構不符合幼兒學習吸收的成長規律,可能沒辦法很好地消化這種程度的知識內容。同時呈現媒介單一,國外優秀的性教育相關書籍獲取渠道少。
如今雖是數字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但網絡上的教育型應用軟件雖多,但是針對性教育的應用軟件幾乎沒有。同類教育型的App做的相對比較成功的TOCA BOCA和寶寶巴士在兒童App應用市場上占據比較大的優勢。無論從人物設計還是場景設計都符合孩童審美認知和成人認可,但在性教育知識方面的內容并未涉及過多。
考慮到互聯網時代下,數字化信息具有便捷性和可傳播性。本課題應用軟件界面形式設計,呈現性教育內容。將兒童性教育啟蒙以圖像化、數字化、媒體化的形式呈現。并進行調查、分析,總結出具有開創性的設計以及研究方法。通過研究發現,立足于國內對性難以啟齒的教育現狀,進一步用充滿童趣的視覺效果,激勵引導兒童自己探索的沉浸式體驗。注重界面及人物形象上的溫馨、卡通的風格,協助家長帶領孩子從中了解到正確的性教育啟蒙知識。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旨在對同類數字產品產生學術幫助,推動解決中國性教育滯后的問題。并且綜合已有的性教育教材和繪本資源,結合新媒體環境,設計出一款適合3~6歲兒童的性教育啟蒙產品。
本課題采用問卷收集調查、家長教師訪問、兒童行為觀察及同類型競品研究四種研究方法,對3~6歲的兒童性教育市場進行宏觀調研。
(1)問卷收集調查:通過網絡以及線下發布問卷,獲得大批量的社會反饋,通過統計分析和大數據歸納進行提煉,篩選有效信息,最終對數據進行總結。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我們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了來自全國32個地區的800名網絡調研對象。年齡大多在30歲以下,其中96.13%的人認為兒童接受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時,89.89%的人認為家長教育和學校教育是進行性教育最好的方式,其次是通過書籍教育。
(2)家長教師訪問:對于問卷收集調查的結果,大多數受訪的網絡用戶皆為年輕人且無子女,相比之下,對家長和教師的直接訪問更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可以獲取到更加真實且有益的兒童性教育情況,結合大數據,進行歸納國內兒童性教育的問題所在,以及解決辦法。
2018年1月到4月,我們分別探訪了上海、寧波、紹興、杭州、福建、北京、深圳等地的十余所幼兒園,對幼兒園老師及3~6歲兒童的家長進行了訪問。主要訪問問題主要有:第一,適合3~6歲兒童的性教育方式;第二,對孩子主動提及性話題或相關舉動后的做法;第三,認為3~6歲兒童的性教育應該歸納梳理的內容。在與老師和家長的交流中,我們發現除了進行過專業訓練的幼兒園教師之外,家長對于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知識是尤為缺乏的,因此需要專業知識的引導。在進行深入的交流與討論中,對于孩子主動提及的性話題,他們認為需要及時對其講解正確的相關知識。同時,解釋生命來源、性器官的認識、認識男女有別、尊重性別平等、尊重他人保護自己的身體、第二性征的變化等知識,是他們認為該年齡段兒童需要學習的。對本輪調研進行總結,得到的最多建議:性教育是必要的,而內容不要太直白,需要循序漸進。
(3)兒童行為觀察:行為觀察可以更好地獲取直觀的兒童生理及心理情況,及時地了解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所好奇的性知識,同時包括已知的性誤區。在觀察兒童群里中可以知道兒童間的交往方式。同時通過面對面及觀察,找出交流兒童的喜好偏向和流行話題。從中尋找可用的視覺元素及交互方式,提取興趣點。
2018年1月到4月,在征得學校家長的同意下,我們在所調研的幼兒園內與3~6歲的孩子們進行了交流互動。了解到了該年齡段的兒童對于異性的好奇心漸漸開始萌芽,卻不能夠很好地理解男女之別,有些孩子還不能區別出他人試探性的性騷擾。對于如何更好的對自己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方法了解甚少。該年齡段兒童的喜好與習慣歸納為以下幾部分。平時大多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對于知識科普的呈現形式上,他們更加喜歡以動畫、圖片以及互動小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對于界面的呈現,3~6歲的兒童對繪本形式的內容呈現有更集中的關注度。同時對朗朗上口的兒歌,印象深刻。
(4)同類型競品研究:在了解到用戶模型后,應該平行對比同類產品,了解其他產品的研究模式以及呈現手法。我們發現,國內外同類型給予兒童用戶使用的科普類App,在人物的設計中時尚新穎卻不乏童趣,操作簡單,幾乎沒有文字提示,卻能夠讓兒童獨立進行探索。
根據調研可以得出結論,從用戶需求進行分析。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已經提早接觸使用移動端。相比較動態圖文游戲與靜態圖文翻閱形式,動態的內容對于3~6歲孩子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在移動端的使用上,家長也作為協助者引導孩子。首先家長必須要意識到性教育啟蒙的重要性,摒棄難以啟齒的心態。重視通過家長與孩子互動的方式,幫助孩子了解性教育。其中,大數據表示,更多家長和孩子認為通過插畫設計、動畫設計、游戲設計及聲音提示,可以更好地讓孩子投入到性教育啟蒙的學習里。通過調研,在視覺元素方面,3~6歲的孩子對于鮮艷顏色的反應會比較活躍。具有靈動畫面的App會產生更多的興趣。在視覺體驗上要關注到孩子接觸的整體界面。色彩元素應該注意統一性,遵循對比、統一等色彩設計原則,功能性要考慮到保護兒童眼睛。而在視覺元素中運用圓潤的幾何圖形構成畫面,方便孩子獲取信息。
而在用戶需求上,3~6歲兒童性教育的重點并非青春期發育及性交等知識。更多是要落實在了解身體認知,以及個體來源、性別區分的方面。從而達到尊重性別差異,建立性別觀念,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從而達到保護身體及心理的目的。同時應注意:不以固化世俗對性別喜好的特征,引導幼兒不正確的性別觀念的建立。總結性質有以下幾點注意:內容要通俗易懂,符合兒童審美;操作要簡單,以引導為主的沉浸式體驗;語音引導,拼音標注;動畫展演,游戲體驗;視覺風格化,可愛簡潔。同時整個內容呈現時長不宜過長,要考慮到孩童注意力集中時間是有限的,同時注意適當的暫停體驗,保護眼睛視力。
通過以上的背景分析并結合調研結果整理,完善了思維導圖,進而設計完善出App流程與游戲機制。繪制出低保真圖與動畫分鏡。注重從看待生命成長的角度出發,一步一步帶領孩子了解自己,了解性。同時,選取了英文單詞“Burgeon”作為名稱,意為“萌芽,發芽”。
根據用戶人群的定位,視覺上選取了歡快明亮的顏色以及幾何風格的低齡插畫式設計元素。結合了解的當下在孩子間的流行喜愛的元素,選用了兒童們喜歡的人物裝扮進行自由換裝體驗。
在游戲機制的設定上,使用了3~6歲孩子都可以理解的簡單游戲規則。以闖關的游戲形式,將性知識分階段的滲透在各種不同的小游戲里。達到在游戲愉悅的同時,能學到相應的性知識。在關卡的設置中,主要分成三大板塊。從介紹生命的來源到受精卵的發育過程,講解到了男女之別與器官的認識,最后是衛生健康安全的教育與第二性征的選擇介紹。
在App的交互設定中,只選用了上下左右滑動與點擊。通過這類簡單的觸屏手勢達到游戲目的,同時配以恰當的音效與旁白解釋幫助兒童更容易地參與游戲中。最后,我們將App界面設計制作出相應的宣傳片視頻,給予學校機構推廣應用。在宣傳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來自各界的良好反饋。
對于3~6歲兒童性教育啟蒙,運用數字繪本的表現形式,以簡單有趣的游戲方式將必要的性教育知識融入其中,更符合兒童生理及心理認知特征。注重引導,以勾起兒童閱讀興趣為切入點,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傳遞性教育啟蒙知識。用生命歷程作為主干線索,在性教育啟蒙中,懂得愛護珍惜生命并保護自己。利用動態圖文,輔以音效配音指導,引領孩子用探索的眼光學習了解性知識,更好地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本文通過問卷收集調查、家長教師訪問、兒童行為觀察及數據用戶分析四種研究方法,總結分析設計需求及注意要點,闡述性啟蒙教育App界面的設計流程,綜合整理及歸納分析出3~6歲兒童性教育界面設計的流程與方法和設計實踐成果。由于市面上國內對于兒童性啟蒙教育的實踐成品及相關研究相對比較匱乏,本文的研究成果仍有待進一步推敲和實踐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