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勐 岑興婭
摘 要:本文通過對布依族文化符號的探析,讓布依族傳統文化符號通過簡化、抽象、變形、夸張、解構、重組等形式以及對布依族文化符號的材質、造型、紋樣、色彩的進行設計與現代燈具融合。布依族人的紋樣是布依族人的人文和精神的反應。在傳統的中國概念中,紋樣總是包含許多意義,作為文化認同的象征。突出布依族的文化特點,紋樣不僅是布依族精神的寫照,也為燈具設計增添了豐富的元素。尤其是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實現布依族為變化符號在現代燈具中的運用,不僅有助于傳承發揚布依族傳統文化,還能讓少數民族更為大眾所接受。
關鍵詞:布依族文化;燈具設計;符號;融合
1 布依族文化概述
布依族文化是指布依族人共同創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提到布依族文化,織布蠟染、刺繡、布依盤歌,編織等都極具代表性且都沿襲到了今天,成為大眾所熟知的布依族文化符號。布依族相信萬物都有靈性。布依族村寨周邊的山峰、河流、溶洞及生長百年甚至千年的榕樹等都被認為是神靈的化身。每個布依族村寨中都會有一棵大榕樹,每當重要的節日都會在大榕樹下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各村寨都設有供奉神靈的土地廟,在布依族的一些特定節日中都會在土地廟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節日當天布依族人都會攜盛裝出行,人山人海,人們會向神靈祈求,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各地布依族還供奉雷神、門神、灶神、龍王等等。這些反映了布依族的宗教信仰這些信仰早在農耕時代就已經存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布依族的文化在傳承的同時也在發生著改變,一些復雜的祭祀活動和宗教儀式由原來的復雜變得簡單化。
2 布依族文化符號提取
2.1 造型
在布依族文化中,銅鼓造型最具代表性,如圖1所示。銅鼓在布依族人的生活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布依族的銅鼓通體呈圓柱形,鼓面為圓形而且平整,鼓表面印有圖案,下部連接到鼓體,連接部分略微向外凸出,腰部彎曲,鼓是中空的,底部為喇叭狀,鼓身兩側各有耳。銅鼓分公母,母鼓比公鼓大。在提取造型元素時,要對布依族文化符號和現有的文化遺產以及歷史資料進行調查分析,對布依族文化符號和歷史數據進行調查和分析。在提取布依族文化符號的影響力和傳承率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美學和后期應用,提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進行塑造和設計。將文化符號中具象的東西進行造型的抽象化,提取當中有特點和重要的部分再結合現代的審美情趣來進行設計。
2.2 紋樣
布依族人將植物、動物、神獸等類別的紋樣用來裝飾衣物和首飾。在布依族的傳統首飾中頸部所佩戴的項圈極具代表性,以卷葉的形態作為項圈的基本形狀。表明了布依族人對大自然的尊敬和感激,布依族人相信萬物有靈。植物紋樣使用最多的是石榴、映山紅、牡丹、荷花、卷草、竹葉等,如圖2。動物紋樣主要是蝴蝶、魚、飛鳥等。神獸紋樣主要是在圖騰中比較常見的鳳凰、蛟龍、麒麟等。布依族文化形成于高原,因此布依族人民對大自然有著特殊的崇拜。為了延續自己的信仰,在布依族文化中便產生了圖騰。圖騰不僅僅是一種圖案,布依族是個比較特殊的民族,布依族沒有文字,圖騰在布依族人的生活中也代表了文字,通過圖騰表達人們心中所想,表達情感,圖騰也是布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精神的源泉。以上紋樣的主要結構形式主要是對稱和自由式。在設計時可以根據作品需要結合布依族紋樣的特點來進行調整運用,使得文化信息傳播更加具有準確性和可信度。
2.3 材質
布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形式之一是刺繡。布依族的刺繡一般采用剪貼的方式進行。 取一張軟硬合適的紙用剪出紋樣再用兩層布粘貼做成布殼,將剪出的圖形帖在布殼上,然后把有花草模子的布殼剪下,貼上彩色布料,便成了花形色邊。繡制者可在此基礎上進行色彩搭配再進行繡制。布依族的衣服染料取于大自然,沒有任何化學添加劑。這種染料名為藍草,根莖可入藥,葉子可作為染料。
2.4 色彩
布依族自古以來居住的地方依山傍水,地形崎嶇道路復雜,每個山峰險地都是布依族人的天然的屏障,對于布依族人來說大自然賜予了一切生活所需,從古到今都對大自然有著崇敬和敬畏。布依族人將自然中的動植物繡在服飾中就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意,也是希望大自然能夠庇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在人們的服飾中以大自然中的一些色彩和形狀作為服飾的主要特征。色彩鮮明。顏色主要是粉紅、明黃、大紅、紫、藍、綠等深淺不一,在應用時淺色系和暗色系在同一幅刺繡中都會使用到。
3 文化符號與燈具設計的融合
3.1 文化符號的再設計
(1)簡化與抽象。在進行設計時要和布依族刺繡中的符號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抓住文化符號的主要結構、色彩,將符號中復雜的圖案造型、細節、紋理簡化,提取最核心的東西。抽象簡化不是獨立存在的,要包含在特定的事物中。在對現有文化符號進行提取元素時可以選取其中最能代表布依族文化的符號進行設計。這個元素不僅要傳承布依族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而且要能夠讓現代人所接受,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再將這一元素進行發展和衍生。
(2)變形與夸張??鋸堊冃闻c設計融會貫通,設計中夸張手法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夸張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通過設計者自己的情緒及對實物的認知進行夸大表現,讓感受更直觀。在與布依族文化符號相結合時運用夸張與變形將文化符號中的圖案進行設計,可以將一些布依族傳統圖案中的復雜圖案比如花草在原有圖案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變形和夸張,形成新的文化符號元素。
(3)解構與重組。解構重組是設計者設計構思中必然用到的手段, 在設計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文化符號的閃光點,通過自己的靈感,加以設計與想象結合豐富的知識和藝術理論等進行設計,能夠使設計構思中的解構重組更具獨特和創意,使設計更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通過解構和重組將布依族傳統文化符號中的圖案結合設計者的構思進行設計,在設計中不需要拘泥于傳統圖案,在設計過程中也要結合自身創意來進行設計。在一些常見的紋樣圖案等傳統圖案文化符號元素中設計者需要做的是了解這個圖案并結合解構重組,結合自身的設計認知從而設計出一個新的符號元素。
3.2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將傳統布依族文化符號運用于現代燈具設計中時,應考慮到布依族文化符號中的造型、紋樣、材質、色彩,如何傳承歷史金額如何能讓現代人的審美所接受。傳統圖案有顏色鮮艷、造型感強、曲線繁雜、圖案復雜等特點,通過文化符號的再設計,保留文化精髓的同時化繁為簡,使形狀,圖案,材料和顏色以新的形式出現,從而產生不同的設計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工業材料相繼出現。為了保留布依族文化符號的韻味,結合對布依族文化符號的分析,將布依族文化符號的魅力與現代材料和技術相結合,設計出不僅能反映文化特色而且具有現代設計的設計。
(1)實用原則。燈具設計作為產品設計和藝術設計的結合體,無論是造型、色彩、材質還是工藝,都應滿足當下工業化生產的需要,滿足當今市場的需求。而對于燈具本身來說,其實用功能是照明,在進行民族文化融合再設計的時候,應當首先考慮燈具的實用功能,考慮燈具在生活中該怎么樣設計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進而適當結合民族文化符號進行再設計。
(2)美觀原則。燈具設計在考慮實用性的同時,還必須考慮美觀。實用性和美觀性相結合是設計的標準和追求。美觀性主要從文化符號的色彩和造型中來進行提煉。將傳統色彩、造型運用到燈具設計中不僅美觀,還能增強人們對布依族文化的了解。在追求美觀的同時也要讓設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現代燈具外觀主要特點就是簡約,將這些要點相互融合,從美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設計出具有藝術特色的美觀、簡潔且實用的產品。
(3)環保原則。在設計時應考慮燈具的節能問題,采用低耗能的材料,既環保又能省電,環保也是當今社會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環保的產品也更加符合現代家庭的需要。在設計過程中采用節能環保光源,根據光源的大小和形狀,來提高燈具的利用率,能有效減少光源的浪費率,這是當今全球倡導的“綠色設計”的基本原則。另外,節省燈具材料、降低生產成本、開發綠色加工工藝也是燈具設計的努力方向。
(4)創新原則。創新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布依族文化符號中提取元素時,應當要有創新而不是照搬已有的東西,那就失去了創新的意義。在原有的一些少數民族產品設計中,人們只是將原有的圖案一成不變的照搬到設計中去,而缺乏了創新。在進行燈具設計時應注重創新性,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大膽嘗試。遵循傳統沒什么不好,只是一味遵循會失去設計的意義。
4 結語
布依族文化符號運用到燈具設計中,不僅有利于豐富燈具設計的表現元素,也能提高大眾對布依族文化的認知。將布依族文化符號結合現代設計理念來設計燈具,將布依族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構建了布依族文化與設計的一種組合形式,使布依族傳統文化符號以新的藝術形式再現。不僅推進了布依族文化在現代設計應用中的發展,更是對布依族文化的一種發展與傳承。
參考文獻:
[1] 袁琳.淺析設計構思中的解構與重組[J].神州(中),2013(26):223.
[2] 王金玲.布依族服飾民俗中的文化生態[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13-16.
[3] 楊昌儒.民族文化重構式論——以貴州布依族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08(1):66-71.
[4] 李艷平.傳統組織資源的現代利用研究——以貴州鎮寧縣坡孝村“議榔制”為例[D].中南民族大學,2013.
[5] 占升平,尹玉霞.鎮寧布依族的銅鼓十二調[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5(2):75-78.
[6] 唐貴嘯.樸素:布依族儀式中的審美意識[D].貴州大學,2008.
[7] 羅起聯.桂西北少數民族民間工藝在燈具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9(1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