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樂


摘 要:心理資本對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和調節作用。采用問卷調查,對國內173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與學業倦怠呈現顯著性的負相關關系,進一步表明,大學生心理資本是可以對學業倦怠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因此,把心理資本作為中介因素,對大學生的學業倦怠進行干預,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改善學習成績,促進大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心理資本;大學生;學業倦怠;影響機制
0 引言
近年來,因為學業警示、學分不達標等理由,高校勸退學生的事件時有發生,霸占輿論尖端。如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81名學生因學業問題而遭到勸退;華中科技大學對18名學分不達標學生進行從本科轉到專科的處理等。我國高中和大學教育在方法方式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高中的緊張、壓迫和大學的自主、放松形成鮮明對比,[1]大學更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主性,但為什么仍產生學業不良,甚至荒廢課業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學生陷入了學業倦怠的境地。
關于倦怠的研究最初主要應用于職業領域,有人把倦怠定義為“當個體的工作不被他人或組織所認同且不予相應回報時,個體產生的慢性疲乏、抑郁和挫折感”。[2]隨著對倦怠研究的擴展及深入,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同樣存在倦怠現象。國內外都主張學生的學業倦怠與過度的學習壓力或學習需求分不開。[3]綜上,學業倦怠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壓力等多種因素的作用從而產生的疲乏、抑郁和挫敗感。
在大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業倦怠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學業倦怠導致大學生成就感低,沒有目標,甚至通過網絡游戲等途徑逃避學習;大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緊張,出現宿舍沖突;[4]大學生情緒低落,自我認同感降低,甚至自卑、自嫌等。因此,需要對大學生學業倦怠進行干預,幫助其提高學習質量。
1 方法
1.1 被試
本次研究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在江蘇、遼寧等省份,選取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網絡回收有效問卷共173份。被試按性別、來源地、是否為獨生子女等人口變量分布如下:從性別看,男生79名(45.66%),女生94名(54.34%)。從生源地看,來自城市的研究對象有109名(63.01%),來自農村的有64名(36.99%)。從是否為獨生子女看,是獨生子女的研究對象有116名(67.05%),非獨生子女的研究對象有57名(32.95%)。
1.2 工具
(1)心理資本量表。采用美國心理學家Luthans等人于2005年開發的心理資本量表(PCQ),包括四個維度:自我效能感、希望、韌性和樂觀,共24個項目。采用五分計分法,項目累加求總分,總分越高表明個體心理越積極;反之,則消極。
(2)學業倦怠量表。采用連榕等人于2005年所編制的大學生學業倦怠問卷,呈現清晰的三因素結構:情緒低落、行為不當和成就感低,共20個項目。采用五分計分法,項目累加求總分,總分越高表明個體學業倦怠現象越嚴重;反之,則輕。
1.3 數據管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2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資料的統計分析。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線性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學業倦怠的總體情況
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總分均值和標準差為82.98±13.154,在四個維度,即自我效能感、希望、韌性、樂觀上的均值和標準差分別是21.54±4.514、20.35±4.330、20.81±3.593、20.28±2.893。大學生的學業倦怠總分均值和標準差為57.11±9.679,在三個維度,即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上的均值和標準差分別是23.20±5.234、18.02±3.605、15.89±3.526。
大學生心理資本總分和學業倦怠總分兩者相比,可以發現大學生在心理資本個體上的得分差異較大。統計心理資本總分低于均值(82.98)有70名,其中低于均值減去一個標準差(69.826)的有28名,并且查看相應大學生的學業倦怠得分情況,發現學業倦怠總分大多上都高于均值(57.11),但是也存在少數例外情況。
分別在性別、來源地、是否為獨生子女等變量上對心理資本和學業倦怠的各個維度及其總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在情緒低落維度上,得到男女生之間在情緒低落上存在明顯的差別。(t=-2.120,P=0.035<0.05)在成就感低維度上,得到了是否為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2.428,P=0.017<0.05)而在其他因素中不存在任何顯著性差異。
2.2 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學業倦怠的關系
(1)心理資本與學業倦怠的相關關系。對心理資本的總分與學業倦怠的總分等兩個研究變量進行偏相關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可知,在置信區間95%時,控制性別、城鄉、是否為獨生子女等因素的作用下,心理資本與學業倦怠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為進一步檢驗假設提供了初步的支持。
(2)心理資本對學業倦怠的影響機制。為檢驗心理資本對大學生學業倦怠的影響,以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總分為預測變量,以學業倦怠總分為結果變量,對大學生樣本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可知,心理資本對大學生學業倦怠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3 結語
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和學業倦怠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說明心理資本對學業倦怠具有反向指示的作用。進一步發現,心理資本發揮著中介作用,即可通過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以期降低其學業倦怠程度。男女生之間在心理資本上存在明顯的差別,男生的心理資本高于女生。大學生個體之間的心理資本存在較大的差異,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學生個體之間的學業倦怠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成就感低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4 建議
4.1 關注性別差異,提升女生的心理資本
心理資本的可開發性已經得到共識,在采取心理資本干預措施后個體的心理資本會有顯著提升。[5]在上述結論中,男生的心理資本高于女生,為此應更加關注女生的心理資本提升。可以在學校中開設相應的心理資本輔導課程,配備專業的老師,為學生提供專門化的指導;而且也應該及時地對會損害大學生的積極心理的校園事件進行介入,[6]極力做到對學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4.2 注重以生為本的理念,提供良好的環境
大學生個體之間的學業倦怠現象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應注重因材施教式,根據大學生的學習特色,開創學生感興趣的課程,為其設置彈性化的目標和要求;而且不斷調整教學模式及授課方式,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著眼于提高實踐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此外,可以提升學校文化底蘊,營造良好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降低大學生的學業倦怠程度。
4.3 發揮家庭的功能,形成高效的合力
是否為獨生子女在學業倦怠上存在較大差異,這為家庭發揮作用提供了依據。形成家校聯動能使大學生多向評價自我,調整自己,改善心理資本和狀態,以此降低學業倦怠感。形成牢固的家校合力,可以高效地提高大學生的積極心理,但這也是一個持久的歷程,需要學校與家庭的共同不懈的投入,幫助大學生實現心理資本對學業的積極促進。
參考文獻:
[1] 彭趙星,趙熹悅.社會化視角下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的問題研究[J].文學教育,2018(11):92.
[2] 郭英,周文靜.近年來國內外關于學習倦怠研究綜述[J].教育學術月刊,2008(10):17.
[3] 陳俁睿.大學生心理資本、專業認同與學業倦怠間的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2.
[4] 胡鈺.大學生宿舍沖突的介入路徑探索[J].文學教育,2018(11):140.
[5] 宋洪峰.林業院校大學生心理資本和學業發展現狀研究——基于北京林業大學的調查數據[J].中國林業教育,2013(03):20.
[6] 王琪雯.關于校園暴力的研究綜述[J].文學教育,2018(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