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中國鄉村倫理圖式藝術歷史的考察梳理和對傳統藝術經典的全面呈現,可以發掘、彰顯古老倫理圖式藝術獨特的文化特質與創造性的藝術魅力,重建農村社區精神家園。本文旨在通過對倫理圖式藝術原理、規律與方法的學理性研究,探索具有中國獨特文化的鄉村倫理圖式的藝術價值,揭示與展現倫理圖式藝術蘊含的民族智慧、情感與創造力,為藝術學視角下的鄉村倫理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礎依據與理論參考。
關鍵詞:鄉村倫理;文化重塑;圖式藝術
傳統鄉村倫理文化在城鎮化過程中逐漸“退場”,沒有建構與當前鄉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倫理文化并使其“出場”,由此產生鄉村社會倫理的“缺場”現象,引發了其他現實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號召:“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1]本文試圖用視覺敘事和圖形語言設計的圖式藝術重塑鄉村倫理文化,探尋在農村社區從文化建設到文化自覺的科學發展路徑。
1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倫理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基石,與浩瀚淵博的中國文化傳統緊密相連。它以敘事與象征的表達方式承載了漢文化的民族精神與理想,鄉村倫理文化圖式藝術與建筑藝術、景觀規劃、工藝美術一起構成了倫理文化圖式藝術核心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多樣性與創造性的重要證明。對鄉村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搶救、提取、篩選乃至開發,利用其中的倫理圖式藝術重建鄉村文化,是鄉村傳統倫理文化應有所作為而且也能有所作為的時代性內涵。重建新型農村社區文化應成為轉型期中國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基本理論前提和實踐方向,在以藝術學為基礎、以社會學為視角的跨學科“圖式”視野與理念下開展,可以為更系統全面地研究以形象性表現為主體的鄉村倫理圖式藝術提供觀念上與學理上的支撐。
鄉村倫理圖式藝術本體包含符號形式與符號語義,有自身的意義符號系統。這種特有的敘事、象征藝術話語模式,是鄉村倫理圖式藝術最典型的特征,具有重要的學術解剖和研究價值。鄉村倫理圖式創造方法的超前性和豐富性是中華文化可持續發展與創造潛力的重要證明,不僅可以為現代藝術實踐帶來重要啟示和影響,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中可以借鑒參考的寶貴案例。周祖翼強調:“合理的城鎮化離不開農村的合理發展,合理的城鎮化布局應當是城市更像城市,農村更像農村,城市和農村互相促進,城鎮化也要傳承文化。”[2]
本文立足于農村社區的微觀環境層面,研究如何通過鄉村倫理圖式藝術來豐富農村社區文化建設,建立、推廣、傳播農村的新形象。現有的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研究大多是從宏觀和中觀的角度入手,本文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能夠做出有益的補充,同時也能對目前的農村社區文化重建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胡世忠指出:“在新農村建設中,尤其要注重對文化保護的規劃,因村制宜,落到實處。”[2]
重建中國鄉村倫理文化的場域,充實農村社區文化的建設內容,有助于我們科學解讀當代農村社區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現象,揭示農村社區文化重建的基本規律,是對新農村建設理論的有益補充。
2 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鄉村倫理圖式藝術研究對象主要是鄉村傳統建筑、工藝美術與民俗活動圖像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圖式藝術,研究內容與方法如下:
鄉村倫理圖式藝術文獻的匯總與整理。重點針對江蘇省的28個“中國傳統村落”進行了多樣化的田野調查與文獻檢索,收集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應用領域、不同類別、不同表現媒材與方法的鄉村倫理圖式藝術資料,建構鄉村倫理圖式藝術資源庫,呈現鄉村倫理圖式藝術的歷史文化圖譜。
鄉村倫理圖式藝術的語言藝術研究。追蹤鄉村倫理圖式藝術的發展歷史,重點關注鄉村倫理文化的走向與演化規律,還原鄉村倫理圖式藝術發展的歷史面貌,論證鄉村倫理圖式話語的藝術原理方法與創造性藝術表達的關系。
鄉村倫理圖式藝術的影響力研究。從鄉村倫理圖式藝術思維、審美、理念與文化精神方面的探討入手,探尋中國鄉村倫理圖式創造性語言能力和文化影響力的深層原因與價值,以及對中國文化未來發展的影響與啟示。
3 跨學科的研究路向
在鄉村倫理圖式藝術的文化視野中融入社會學、倫理學、哲學研究理論與方法,以學科交叉融匯、文化交融碰撞、方法融通互補為理念,力求創新性和開拓性,即發現新問題、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觀點、采用新方法、建構新理論。在鄉村倫理圖式藝術歷史資料收集整理與資源庫建設的基礎上,重點開展鄉村倫理圖式藝術語言研究,探索鄉村倫理文化圖式話語藝術研究模型的學理建構,論證鄉村倫理文化圖式藝術具有的創造性語言能力與可持續的文化影響力。
研究秉持“鄉村倫理圖式”的藝術觀念,在建構鄉村倫理文化圖式藝術資源庫的基礎上,整體探討鄉村倫理文化圖式藝術的歷史傳統與文化意義,系統闡述倫理圖式藝術的建構原理與方法及其文化、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2] 顏維琦,王國平.代表委員談鄉村文化遺產保護:保護和發展須兩全[N].光明日報,2014-03-13.
作者簡介:莫軍華(1975—),男,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理論與設計,鄉村文化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