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穎
摘 要:在國家及時代產業發展節奏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本文分析重慶產業經濟在當下發展中的問題、優勢、發展空間。縱向借鑒本土成功文創案例,橫向比較文創產業較發達城市,以期為重慶經濟發展探尋方向。
關鍵詞:重慶經濟;文創產業;產業升級
2016年,國家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首次將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數字文化創意產業成為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制造產業、綠色低碳產業并列的五大新支柱產業之一。
目前數字創意產品涉及的行業范圍廣泛,包括消費品、電子產品、醫療健康、裝備制造業(汽車、輪船、飛機、機械零部件)等領域,市場需求較大。數字創意產業領域的相關產業政策日趨完善,為行業發展帶來了顯著的政策驅動力量;國內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為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虛擬現實等數字創意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行業持續發展。
1 重慶產業現狀
重慶作為西部戰略重點發展城市,作為西南片區的工商業重鎮,直轄10余年來獲得了重大的經濟發展和產業進步,全市生產總值和人均生產率都取得了較快增長和顯著提高。重慶有深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這是重慶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一流企業的有利條件。根據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然后再向第三產業轉移。由此,隨著重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合理配置勞動力,解決大批由產業轉移導致的技能變遷,將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根據劉芳云(2012)對深圳市創意產業與整體經濟的分析,創意產業與整體經濟之間的關聯度效應為第二產業最大,第三產業次之,關聯度最低的為第一產業。因此,我們應當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并以此為背景,在發展的過程中并舉文創產業,創造出良好的“供給引導”和“需求跟隨”的雙向互動關系。
重慶產業結構的傳統特征是擁有相對發達的工業,但同時也擁有大量落后的山區農村。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區域內部發展不平衡,第三產業質量不高,低端服務業比重過大,現代服務業整體質量不高。重慶將終結高速增長階段,進而轉向更加困難但對整體經濟長遠發展更有利的產業升級。在轉型過程中,文創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高度結合將帶來超出預期的效果。
重慶有良好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床,有65所本專科院校,有千年渝都歷史、巴渝文化作為人文基礎,有眾多人文名片,有已初具規模的文創園區布局,有新晉網紅打卡景點;但重慶的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發展依然處于初級階段。
2 文創產業提升經濟的途徑
文創產業的發展方式有以下三類:
第一類:充分挖掘使用場景,增加被需求價值;
第二類:以產品為主導,挖掘文化意義、人文情感、附加價值;
第三類:以IP為主導,挖掘開發路徑,與產品結合,創造價值。
第一,針對低端服務業比重過大的情況,我們應該聯合本土的重要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挖掘文化創意點,發展自身特色。以藝術院校、信息類高校及其專業為學術背景支撐,加強對本土文化資源的發掘與創新;開發獨立的文創設計,利用高新技術成果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結合,創造出符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文創產品。
第二,文創產業的開發并不僅僅集中于創意類商品,還可以直接與第一、二產業進行結合,打通渠道,改良銷售模式。根據本地的農業資源優勢,政府加以引導,引入科技人才、市場營銷人才進入第一產業,使具有地域特色的創意產品市場化、規模化和產業化。
第三,重慶地處西部,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多樣,民族眾多,地域文化多元,具有豐富的文化地域特色。但是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并未充分實現資源的市場價值,對人力資源的利用也不足。政府應在市場自發調整的時候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政策支持,引入一流創新人才、企業,充分開發利用本土資源。
3 文創提升產業經濟典型案例分析
文創提升產品價值,擴大了市場。以白酒品牌江小白為例,江小白企業在創立之初開發本土區域產品,后來打造完整的營銷團隊,銷售額從2013年的5000萬到2017年的5億,銷售區域覆蓋全國眾多省市。這帶來的不僅是對江小白一個品牌的提升,更是對整個傳統產業的重新思考。
江小白是重慶本土的白酒品牌,除了產品本身的品質追求,該品牌具有相當完整的營銷策略。與傳統白酒品牌不同,江小白以年輕化的卡通形象作為代言,推出《我是江小白》動漫產品,打通了產品、品牌、傳播、內容的營銷鐵環。消費者在喝酒的時候不僅消費了白酒本身,更消費了年輕的酒文化。
4 結語
文創開發對產業經濟的提升有巨大的作用,重慶有良好的文創基礎和工農業背景,文化潛力較大。發展文創產業一方面對重慶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一方面可以駐留更多的高素質人才為重慶的產業結構優化出謀獻策,給重慶的產業結構帶來良性循環發展,使得重慶各經濟產業間的關聯性與協調度得以增強,從而推動重慶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秀玲,王信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兼論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其他產業的升級與發展[J].當代經濟,2009(21).
[2] 韓順法.文化創意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實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
[3] 陳鑫.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研究[D].中南大學,2010.
[4] 張煒,姚海棠.創意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省域尺度數據[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