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證明,博物館的出現是出于人類的客觀需要。在社會發展中,人類對自然界、社會、自身一直抱有探索的心態,有著存儲、傳播知識與經驗的需要,通過文化產品創造、流傳、享受造化之美。
關鍵詞:博物館;傳統;文化;未來
博物館是保存和發揮一個國家文化遺產的精華之地。現代社會中,博物館除了扮演社會化和為未來做準備的角色之外,保證進步、現代和發展這三個重要因素是目前每個博物館的主要目標,也是其使命和發展戰略。“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是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它是世界各國每個博物館的行動指南針。在越南,隨著西方文化的加入,于20世紀初出現第一批博物館,至今已形成一個體系,包括了156家博物館(其中124家是公立的,32家私立的),保存并展示了約三百萬份資料、物品,包括各種遺物、古物和國家寶物。博物館已經實現了它的功能——研究、收藏、展示、教育宣傳、為人民服務,配得上中央和各部門、地方的歷史文化中心的美稱。博物館還能夠給現代和未來傳遞愛國傳統之心。
2019年國際博物館協會選擇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目的是加強博物館的積極作用,提高其在社會保護和推廣文化遺產方面的價值。博物館除了完成研究、收藏、保管、展示等傳統任務之外,還努力參與解決社會問題,協調并團結群眾。通過中央和全國各地的活動,各家博物館在共同促進解決全球問題、主動面對當今社會的挑戰等方面發揮了作用。博物館在實際運行中展示了作為社會文化中樞的作用,如舉辦展覽館、開展體驗活動、舉辦研討會等。在國家重大節日或各部門的紀念日、活動日之時,博物館也會舉辦文化交流活動或文藝表演,將博物館的活動社會化,積極鼓勵公眾參觀博物館,將博物館變成文化、歷史中樞,變成國際友人和本地人的創造平臺和欣賞文化藝術的地方。博物館正日益擴大活動范圍,努力成為群眾的娛樂場所、欣賞文化產品的中心,向人們傳播真、善、美,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越南博物館應主動建立和保持文化社團關系,建立和平的橋梁,為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鋪路。
越南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發揮和展示了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的作用,舉辦了很多活動,使博物館始終生機勃勃。博物館的活動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文化效應。為了實現其作為文化中樞的角色,越南博物館體系中的每家博物館都需要主動建立和保持文化社團之間的聯系,為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打好基礎。博物館必須真正幫助公眾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始終與社會群體、社會政治組織、各級學校,特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年輕人保持密切的關系。越南博物館體系要積極宣傳和平、穩定、共同發展的理念,使人們討厭戰爭、熱愛和平,給人們帶來和平、溫馨和幸福的生活。在發展和展示其作為文化中樞的功能的過程中,博物館將有機會創新,以新的展示風格來展現其收藏品、歷史價值和博物館正在保存的遺產。與此同時,博物館也創造出對未來一代有利、符合當代人需求、日益多樣化、具有全球性的文化價值。
為了實現其作為文化中樞的功能,博物館應積極提高專業工作的效率,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培養人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的意識,積極開展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來到博物館,科學地保護和傳揚民族文化遺產。博物館是有娛樂、減壓、嘗試和學習等功能的綜合場所。在此場所,除了博物館本體還可以建設大型圖書館、電影院、音樂表演廳、展覽室等為大量游客群服務,將博物館變成第二所學校。博物館不只是文化中心,或者是一個單純的娛樂場所,更是游客們學習、研究、被吸引并留下感情的地方。越南博物館應調整和升級展示系統,運用現代技術設備比如音響、燈光、數字技術、展示設備,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公布古文物,通過各種平臺進行宣傳,開展社會活動,舉辦專題展會、流動展會,以新穎的內容吸引市民參觀博物館,滿足人們對文化享受和知識積累的需求。與此同時,越南博物館要加強與世界各國博物館的交流,在國內外舉辦多項合作展覽、博覽會等,將本國文物帶到法國、比利時、奧地利、美國、俄羅斯、韓國、中國、日本、荷蘭等多個國家的博物館進行展覽,向各國人民介紹越南國家、人民、文化歷史。除此之外,我們也出版很多雜志、紀要、報刊和做博物館的網站,吸引上百萬人關注。這些都在博物館的教育工作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游行業迅速發展,游客爭先恐后到博物館參觀,了解中國的古代文明文化,中國游客在參觀時非常關注收藏品或比較喜歡的展會。這對推動外國游客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促進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除了文化遺址、歷史遺址、名勝古跡等旅游景點之外,博物館系統也是展示各種文化和遺產的旅游景點,是吸引國內外游客來到越南的理由。因此,來越南旅游的外國游客不斷增加。一方面,通過博物館,人們可以向外國朋友介紹越南的歷史、文化、國家和人民;另一方面,博物館也促進了越南經濟的發展。越南一直在學習中國旅游和文化發展相結合的成功經驗。2012年,中國接待外國游客1162萬多人次,大部分游客是被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吸引而來,文化名勝古跡是游客首選的旅游景點。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將旅游和文化相結合,并以此作為長久的文化發展戰略。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國內排名第一的博物館,在世界博物館中也是排名前列的,在推廣中國文化、培養民族精神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國家博物館面積為19.2萬平方米,藏有1.2萬收藏品,共有48個展覽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現代的博物館,其基礎設施和科技是世界一流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還會定期舉辦專題展會和國際交流展會。
從2011年3月開館以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已舉辦了100個以上不同主題的展會,每年接待了600萬人次前來參觀;故宮博物院2011年接待了1300萬人次前來參觀;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2011年共接待了675萬游客。這些數字逐年增長,表明中國博物館已成為文化紐帶,弘揚了中國傳統民族文化。越南博物館要吸取中國博物館的成功經驗,有效地運用于博物館系統建設。截至2011年,中國已有3589家博物館,其中3054家是國家博物館,535家是私立博物館,每一家博物館都是成功的歷史文化教育中心。中國政府和人民建設各種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博物館,吸取世界文化精華,有主張、有方向地傳播文化。越南需要有效地吸取中國的經驗,創新地建設和運行本國博物館,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一些博物館,如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越南軍事歷史博物館等。
為了契合“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的主題,除了學習世界各國各博物館的經驗外,我們還需要:主動接觸與博物館領域和文化遺產有關的新知識,提高博物館的活動質量,使活動形式多元化,不斷地推出新穎的內容和形式,使博物館的活動豐富多彩,吸引更多的游客;保存和弘揚文化遺產要同步進行,將文化推廣和旅游相結合,與世界各國的博物館加強交流與合作;培養人力資源以滿足需求和任務,符合國際博物館協會提出的標準“需要創造足夠的機會,讓博物館工作人員持續成長,這樣才能保持工作效率”;積極為博物館投資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級的越南博物館,滿足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傳統的未來”的標準;發展民族文化遺產事業,促進人民富裕,提高越南的國際地位。
參考文獻:
[1] ANMA .第四屆亞洲國家博物館協會紀要(河內)[Z]. 2013.
[2] 王黃君.中國博物館簡介(河內)[Z]. 2008.
[3] 越南革命博物館.科學通知[Z]. 2009.
[4] 越南人民軍隊革命博物館與胡志明思想、道德、做飯宣傳與教育[M].國家事實政治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陶海朝(1962—),博士,2011年畢業于越南國家文化藝術院,后勤博物館館長,研究方向:文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