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服裝已經成為必需品。隨著我國這幾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也日益高漲,尤其是在吃住穿方面投入的資金逐年增加,在服裝的選擇方面,除了能夠滿足人們的正常需求之外,在外形上還要注重風格的打造,這就要求在進行服裝的設計時要根據不同的人群設計出適合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服裝,還要滿足人體溫度和排汗的需求。所以,在設計時需要依靠人體工程學原理來對服裝的結構進行設計。本文就依靠人體工程學來對服裝的結構設計進行一些系統化的分析。
關鍵詞:服裝;結構設計;人體工程學
在人體工程學這一個大的學術體系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理念。更主要的是它可以使設計者在進行服裝設計時更多地考慮到人體的舒適度問題,并結合人本身的特點來制作更高質量的服裝版型,形成系統的服裝體系,從而促進服裝設計行業的發展。
1 對于人體工程學具體概念的分析
對于人體工程學來說,它是一門來探討人們勞動、工作效率、效率規律性的一門學問,由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勞動生理學、環境生理學、工程心理學、實踐越工程研究學這六門學科構成。人體工程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以人體生理學的理論為基礎,與相關的生產方式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服務于生產活動的需要。
人體工程學這一概念起源于歐美,最開始的目的是研究工業社會中人與機械之間的協調關系。這一術語很早就被波蘭的科學家提出,后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運用到軍事領域,研究在坦克和飛機的內艙設計中,如何減少長時間在小空間里的人的疲勞感,使其更加舒適,在戰爭中達到更好的戰斗狀態。在戰爭結束后,各國加大了對這一學術的研究力度,并在1960年創建了國際人體工程學協會,而這一時期的研究范圍也從最開始的人和機械的關系上升為人與環境的關系,一直到現在,對于人體工程學的研究仍然沒有止步。
人體工程學是由人體尺寸和構造尺寸構成的,對于人體尺寸來說,人體的結構是非常復雜的。在進行空間設計時要考慮多種因素,比如,要考慮人的外表形態及動作特征。關于其中的任何設計,都要適合人體工程學的兩個基礎,而如果把人體工程學運用到服裝上來,就是將“人—機—環境”轉換為“人—服裝—環境”。任何服裝的結構設計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服裝可以盡可能地滿足人體的需求,在舒適、合身的基礎上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2 對于人體工程學在服裝結構設計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影響的分析
人體工程學是人類生活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學科,對于服裝設計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人體工程學在服裝設計的應用,能夠更加完美地展現人們對生活的高尚審美和熱愛。因此,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服裝的風格造型離不開人體工程學的應用,而人體工程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又更能夠彰顯服裝設計的美學價值和意義。
2.1 關于人體工程學是否可以保證服裝與人體之間相互協調、相互發展的探討
人體工程學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為本、為人服務。將人體工程學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就可以根據人的體型設計出好看的衣服,然后利用服裝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形成一種新的學科——服裝人體工程學。這門學科的建立可以使服裝設計人員在進行服裝設計時更好地從人體本身出發,對服裝的版型、風格等進行更詳細的設計,使設計出來的服裝更適合人體本身,提高服裝的舒適度。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推動著這一學科的發展。對于這門學科進行詳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人—服裝—環境”這一關系的協調程度,更有利于人們更加直觀、準確地了解自身的特點,從而促進“人—服裝—環境”的發展。
2.2 關于服裝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為必需品的探討
當今社會,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礎消費需求了,尤其是服裝消費領域變化巨大,服裝已經不僅僅用來遮風擋雨或驅寒保暖了。隨著社會的進步,服裝的用途也越來越多,人們也對服裝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這就要求服裝設計者們應當設計一些更加滿足人體需求的衣服,根據不同的年齡段設計不同風格的服飾。不僅如此,還要將人體的各個特征與服裝人體工程學相結合。比如,可以對男士所穿的西服進行具體的分析。首先,男士西服可以通過本身的設計來對男士本身肩部、腰部等部位所具有的缺陷加以修飾,使男士穿上西服之后顯得精神抖擻。對于一些穿著效果好的西服,設計師也會通過在肩部添加一些護墊的方式來強化穿著效果,使男士顯得更加寬闊結實,有時也會添加一些胸墊,使男士看起來更加健美,而腰部和袖口則是通過束腰和束袖的設計使男士顯得更加偉岸,這就是西服設計師在對男士的體型進行研究后,運用服裝人體工程學所得出的結果。西服是一些重要場合必須穿的衣服,這也就說明了服裝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也證明了服裝人體工程學的作用巨大。
2.3 關于服裝是否要滿足人體排汗和保溫需求的探討
首先,人體呼吸、排汗都與人的體溫有關,而服裝最原始的功能就是阻止冷空氣的入侵,從而起到保暖作用。所以,服裝面料的選取就直接決定了服裝的保暖性能,對于冬季的服裝而言,一般多加入一些棉、絨或者類似聚酯纖維的、比較細小的、保暖性較強的原料,而到了夏天,因為天氣炎熱,所以多采用絲狀或合成纖維來進行衣服的加工和制作,有利于人體散熱,對于春秋兩季的服裝來說,需要有恰當的保溫性能,與此同時還要保證服裝的舒適度。
其次,服裝的排汗性能。人們在運動和高溫環境下,對衣服有著特殊的要求。人體的體溫最主要通過水分的蒸發來保持平衡,一旦服裝不透氣或者透氣性不佳,會引起服裝和人體皮膚之間的不適應,從而導致人感到不舒適。所以,在進行服裝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人所處的環境,從而達到服裝人體工程學所要求的“人—服裝—環境”這一要求。
3 結語
對于服裝設計來說,其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對人體進行了解,從而達到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通過對人體的各個方面進行控制和把握,把人體工程學的具體含義、具體內容融入服裝結構設計。除此之外,以往的服裝設計往往總是為了利益,而當今的服裝設計中運用了人體工程學,是為了人而設計的,注重人的舒適度,由此可見,人體工程學在如今的服裝設計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服裝設計這一行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21世紀的今天,融入大量關于人體工程學的研究理念之后,服裝設計的整體水平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使服裝在原有的設計基礎上更加人性化,更符合人們的日常需求。
參考文獻:
[1] 孫喜英.服裝用標準女子人體模型的研究與應用[D].東華大學,2004.
[2] 郭斐.從旗袍的變革看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走向[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1(04).
[3] 朱洲.三維人體信息獲取及虛擬服裝試穿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
[4] 胡建鵬,耿兆豐,張立寧.基于款式平面圖的服裝款式三維造型點的獲取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圖象圖形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 2005.
[5] 蔡曉芳.個人著裝風格變化的影響因素淺析[J].山東紡織經濟,2006(06).
[6] 王海寧,王厲冰.從人體工學的角度分析領部在結構設計中的處理方法[J].北京紡織,2005(06).
[7] 王靜.服裝設計專業《立體構成》課程教學創新探析[J].科技信息,2010(13).
[8] 王玉萍.服裝設計效果圖表現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之初探[J].現代企業教育,2008(14).
作者簡介:劉怡(1985—),女,湖南益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裝結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