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當代英國女藝術家——塞西莉布朗的藝術特色,探究其作品的創作視角、形式語言的訴說、顏色的觸覺。通過深入探究,闡述其對自身繪畫帶來的各方面影響。筆者認為藝術創作要從內心出發,不僅要汲取前人的經驗,融會貫通;還要不斷提升自我的藝術修養,不斷追尋探索,尋求更高的藝術領悟。
關鍵詞:塞西莉布朗;個人創作;藝術特色
塞西莉布朗是一個敢于直面挑戰公眾的眼光、擁有獨特的藝術背景以及充滿活力的當代女畫家,她以“無時無刻狂熱”的態度創作出一幅幅充滿張力和躁動的畫作,成為世界畫壇的關鍵人物之一。
1 創作視角
塞西莉布朗是擁有“一個果敢的女性視角”稱號的女性藝術家,她對身體狂熱癡迷,作品畫面擁有肉欲、情欲和超大尺幅的震撼力。著名哲學家梅洛龐蒂曾將身體視為人所特有的與世界相關聯、進入世界的入口。[1]這樣塞西莉布朗對身體的不斷實踐和感知也就有了世界的意義。她小時候就開始畫人體,慢慢開始厭倦了墨守成規的室內模特,嘗試將多個人體相混合,畫面中身體的扭曲和五官的變形,掩藏著濃重的肉欲,蘊含著女性的恣意。比如早期的名作《紫褐色時刻》就是由多個人體組成的混合畫面,描述了人群狂歡的狀態,充滿了不完整的頭部、胳膊、大腿等,鮮艷絢麗的粉紅色和紅色交織。在諸如此類的作品中,性別難以區分。畫面中各異的身體膠著和撕裂著,就像對話世界的窗口。“把身體各部分當作世界來使用,是很奇妙的。我們就是以這種方式得以接觸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發現這個世界的一種意義”[2]塞西莉布朗用作品展現女性的自由與獨立,相比較那些不付出行動,用言語喊著女性獨立的人,她的作品有力而生動。
2 形式語言的述說
塞西莉布朗的作品描繪的不僅僅是人體,更是溢出畫面的情欲、狂野、性感。其作品用色大膽豐富,各種形態視角支離破碎又彼此拉扯。她用狂熱激情的作畫方式、強勁生猛的用筆、爆裂凌厲的線條,創造出運動狀態的身體與生生不息的變動。每一筆都包含情緒的舞動,掩藏著濃重的肉欲,這樣使得人物背景合二為一,在同樣的空間中不分彼此。正是這樣極具特色的方式,讓她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當代女畫家之一。
2.1 游走在具象與抽象之間
塞西莉布朗希望觀看作品的人不單找尋畫中的內容,而是可以隨著畫面內容改變觀感,就如將形象化和具象化相互轉換,具象的結構體態在抽象的剝離中以破碎的形式表達,流動與再生的關系加大了畫面的可能性。如早期作品《睡衣游戲》,抽象表達的痕跡顯著,可具象的人物在其中又清晰可見;后期她又繼續找尋具象的人形與抽象的表達方式,把它們相互融合彼此共存。無論是在作品中描繪重疊交錯的肖像還是描繪流動穿插的植物,都完美地展現了塞西莉布朗創作的藝術特色。若隱若現的人形、抽象的筆法痕跡,有著不同程度的暗示。
2.2 生命感的延續
她筆下的作品經常呈現出運動感,雖然是靜止的畫面,但卻又充滿運動感。典型的動勢,一般是像一個巨大的漩渦,由人形的出現不斷地展開,漩渦四周布滿離散的痕跡斑點,在隨機性與秩序性中相互平衡整體,畫面構成形式感強。畫面經常運用多樣的技法,給人生動又有活力的感覺。這些畫都沒有具體的名稱,她通過自身不斷探索,解析新的內涵,賦予嶄新的定義。這些作品會讓觀者感興趣,深入思考。塞西莉布朗喜歡找尋來自自然和真實生活中的事物,在畫中呈現不確定性,像一切都籠罩在迷霧之中,表現那些正在進行的動態。她的作品在不斷審視的過程中充滿暗示,感受生命的不斷締造。
3 顏色的觸覺
感知顏色、注重顏色是塞西莉布朗作品的特點。由于具象性的人物和抽象性的背景融為一體,畫作的戲劇性情節被隱藏在凌亂的色彩之中。用繽紛的色彩打碎原本的形態,如同樂章的色彩律動,如一場精彩的交響樂。在塞西莉布朗那張布滿涂抹筆觸的畫布上,若隱若現的人物被繽紛的色彩包裹,油畫本身就是肉體的最好體現,顏色大膽的畫面,以層層疊加相互交錯的效果引人入勝。作品的每一筆色彩都飽含了塞西莉布朗情緒的跳躍,畫面不單單闡述事物,更是個人情感的展現。2008年的《隱士崇拜》也是一樣,由松散的肢體構成,高速運轉的筆觸帶動著絢麗的色彩,在畫布酣暢淋漓地表達了情感之后,若隱若現的人物形象被交織的色彩圍繞。每一筆都像暗藏著一個秘密,伴隨著華麗的顏色,引人入目。
4 塞西莉布朗的繪畫對本人創作的影響
4.1 創作緣起
在個人藝術創作中,感性繪畫是主要的方式。通過不斷的藝術實踐將客觀的事物用主觀的手法表現,這樣的方式源于人們對平常生活的認知,是自然而然生發出來的。作品從興趣開始,思考做一個旁觀者,體會心靈與肉體的聯系。筆者認為藝術源于生活,身體作為存在與世界的載體,會讓我們發現世界的另一種意義。通過手在畫布上的表現,探究肉體與靈魂的關系。筆者從身體入手,收集大量人物形態,進行油畫創造,由具象的人物身體出發,用抽象的方式表達強烈的情感。
4.2 塞西莉布朗對筆者藝術創作的啟示
在形式表現中,塞西莉布朗將具象性與抽象性完美平衡,凌亂卻有序。筆者的創作也從身體出發,以各種各樣的姿態,將不同的身體重疊交織、分離聚合。它們很多只有局部身體形態,沒有具體背景空間,好似把這些分離的肢體留置在一個平面里,但又是不同視角。筆者之所以運用這樣的創作方式,源于塞西莉布朗曾說過:“我總是想著能夠以一種簡潔而隱晦的方式傳達具體的形象,就像畫中有一個人的存在,并不需要真實地描繪出來”。身體是世界的入口,它不需要原原本本地表達,在繪畫的過程中筆者并沒有將素材看作一個具體的東西,它們或許只是線條,也可能什么都不是,你可以認為它是山水、絲帶等。使人猜測的畫面是筆者所追求的。
4.3 在顏色與技法中探索
色彩的表現是繪畫創造中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站在一個女性角度觀看這些裸露的肉體時,筆者看到的更像朦朧的中國寫意畫,情欲與性感像一層薄紗似的淡淡的表露。在學習塞西莉布朗在顏色上的處理時,為了營造更色欲的《縈回》,采用熒光粉、粉紅、桃紅與藍綠、紫色相對比,在純度上減低明度上提高,大量地運用白色與其他顏料剮蹭交融。在朦朧微妙的聯系中,用飽和度更好的粉色材料取代油畫顏料,在某些部分提高顏色的性感體現;很多部分留出了白色布面,朦朧鮮亮的身體交織在白色背景下,詮釋了筆者的理解。
就畫面而言,有技法的表現才會有生命。心靈和身體相互結合,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變化中,創作時增強其生命感,使畫面鮮活。在《縈回》作品中學習塞西莉布朗激動狂放的用筆,用鮮亮的顏色與白色的背景包裹人形。在多處利用厚實的混合顏料采用粗暴的筆法堆積,任性分散的線條縈繞整個畫面,用紗布、碳條將肌理感與輕薄的背景相對比,稀釋的油畫顏料流淌在畫布上,增強畫面的遐想空間。筆法上力度大小運用的不同,拽拖出飛躍的效果。在創作試探過程中,筆者選擇直面畫面,用飽含顏料的油彩,有激情地在畫布上揮舞,在擺動的過程中,也將心靈與感官相結合,真情流露傳遞于畫面中,作品也呈現了一定效果。
5 結語
在現今當代語言文化多樣的情況下,塞西莉布朗作為一名女性藝術家,不僅挑戰了藝術世界的性別現狀,還喚起了對抽象表現主義的規模化,將傳統表現與個人主義色彩有機地結合,為藝術創造開辟了一條寬廣的道路。本文以塞西莉布朗為引子,結合她作品中的創作視角、形式語言、色彩表達等方面,分析筆者的油畫創作,闡述塞西莉布朗繪畫對筆者的影響。通過學習塞西莉布朗的油畫表現方式,不斷學習和探索屬于自己的油畫語言。同時,筆者更應該深度了解自身所感興趣的題材,用心感受身體與世界的關聯。在實踐和感知中,用質樸的真心對待藝術創作,將無限的能量傾注其中,不但要開放性地汲取大師的繪畫方法,還要不斷提升自我的藝術修養,不斷追尋探索,尋求更高的領悟。
參考文獻:
[1] 李重.身體的澄明之途——對西方哲學中的“身體性”問題的思考[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82.
[2] 莫里斯·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M].姜志輝,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 胡朝霞.游走于具象與抽象之間——塞西莉·布朗作品對我個人創作的啟示[D].杭州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陳夢瑩(1995—),女,湖南桑植人,西安美術學院2018級油畫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從事油畫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