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若愚 施莉珠
摘 要:城市的公共空間如同一面鏡子,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科學發展水平,這離不開裝置藝術的藝術性表達。伴隨技術創新和設備成本的增加,微型裝置藝術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引導人們用全新的微型視角重新審視世界,其對細節的觀察、對社會問題的敏感表達,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本文主要闡述了微型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創意應用策略及作用,旨在促進微型裝置藝術和城市公共空間更好地融合,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微型裝置藝術;城市公共空間;全新視角;創意應用
1 微型裝置藝術概述
裝置藝術長久以來在城市公共空間中作為一種演繹豐富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式存在。隨著技術創新和設備成本的增加,微型裝置藝術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微型裝置藝術,顧名思義,不同于以往裝置藝術,其特點是“微”即小之意,這種“微”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場地空間方面,微型裝置主要設置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無法細微觀察到的角落,規模也比正規大小要小許多,通常采用同比例還原物質文化實體的方法;二是觀察視角方面,其裝置往往使公眾以微型人的視角觀察,好似大人國看小人國,充滿新奇之感;三是情感表達方面,其演繹出的精神文化意蘊往往是細微的,容易觸及公眾內心世界,頗有四兩撥千斤之意。
微型裝置藝術的出現符合設計表達形式的日益多樣化和綜合化的發展趨勢。隨著以人為本的創新模式研究的不斷深入,微型裝置藝術已經逐漸成為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表現的一種新形式。藝術家們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間的小角落,使城市空間更富有趣味性,并充分調動公眾的參與感,增加受眾的驚喜感。微型裝置藝術的出現給傳統設計帶來了新的活力,不同于傳統的大眾思維、審美趨向和價值取向,以妙不可言的微妙視角在城市街頭巷尾的三維空間進行設計裝置,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使都市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能夠停下步伐,發現枯燥都市生活細微的感動,增加深層次更多樣的情感體驗,潛移默化地影響公眾的內心。
2 微型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創意應用
2.1 微型人視角以小見大
微型裝置往往以微型人的視角,從大都市的小人物視角,還原藝術構想,它的趣味性帶給觀眾來不一樣的視覺沖擊力和遐想空間。例如,藝術家Slink的新作品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上,用迷你小人制造出配合環境的微型場景,在不同的環境營造出特定的場景:母親和兒童在塵土飛揚的繁華城市開普敦空中走鋼索,辛苦的工人們在北京老街上搬運、打掃。他想通過這些照片表現出人類社會現在遇到的種種困境,呼吁更多的人去關注身邊的環境。通常而言,微型裝置藝術設計的空間往往是在生活場景,這使藝術的呈現打破常規,更具有沖擊力,能夠在視覺上形成強烈的刺激作用,使人回味無窮。
2.2 注重城市細節的觀察
微型裝置藝術不僅以獨特的微觀視角看世界,更注重對城市中自然細節的觀察。藝術家Michael Pederson在城市的路邊設立了迷你標示、梯子、欄桿等,將自然界的事物生活化、擬人化,甚至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使受眾駐足停留,細細品讀:在從人行道縫隙鉆出頭來的黃色小花旁,立上數字告示牌,計算它們的生命天數,告示牌旁還靠著一張梯子,仿佛真的有人會天天翻動數字牌,邀請大家一同為黃色小花打氣。藝術家將微型模型放在街上拍攝,與街道的自然景觀相融合,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喚醒和鼓勵那些對生活開始麻木、漂泊無助的人們,關注身邊無處不在的美。
2.3 著力于反映社會問題
由于微型裝置的設置多是在繁華都市,光怪陸離的都市下往往暗流涌動,深藏各種問題,而微型裝置則以微小視角,來觸碰都市的種種問題。例如,意大利街頭藝術家Biancoshock把米蘭街道上廢棄的井蓋變成了狹小的微型房間,里面有一應俱全的家具。這個名為《邊境生活》的作品,以獨特的視角引起人們對布加勒斯特一個嚴重的問題的關注:現在有數百人生活在地下的下水道系統中。
以同樣的手法,西班牙加利西亞雕塑家Isaac Cordal創造了名為“水泥日食”的微型街頭人物雕塑藝術裝置,并將它們安置在城市街道的不同環境里,意在批判一些社會問題。其中他針對氣候變化和資本主義弊病兩大問題,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將一系列充滿挑釁意味的小水泥雕塑放置在小型場景中,作為街頭藝術安排在特定場地,模擬未來引發反思。同時,Isaac Cordal以通過一個微小的媒介解決重大的政治問題而聞名。在他的系列作品“等氣候變化”中,Cordal創建了一組短暫性的并且部分設備安裝在水下的裝置來關注海平面上升的變化。這些帶有黑色幽默和預警性的場景,顯示出對環境問題無動于衷和冷漠對待帶來的后果。不斷上漲的洪水和溺水是他作品中不斷重復的主題,而這些主題都參照了氣候變化和社會沉沒的真實狀態,帶給受眾深刻反思。
2.4 等比例還原致敬經典
微型裝置藝術以其高還原度和精細度優勢,常常被作為經典傳承的載體,將經典文化或作品還原到生活場景中,使用縮小還原的藝術手段,與城市景觀相結合,達到公共空間的完美融合,并在傳承文化、致敬經典的過程中保持與觀眾的開放式對話。例如,西班牙藝術家Isaac在墨西哥街道上用微型水泥骷髏向經典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致敬,藝術家將微型水泥骷髏設置在都市的街頭巷尾,將人物和都市場景相融合,還原電影情節,致敬電影臺詞:“死亡并不是終結,遺忘才是。”
3 微型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作用
3.1 增加情感交流
傳統的裝置藝術和微型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應用的在情感表達上的主要區別是:傳統的裝置藝術通常情況下多以雕塑的形式擺放在城市的公共空間中,這種裝置藝術只能給大眾帶來單方面的情感體驗,對公眾而言是被動接受的過程,缺乏與廣大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而與之不同的是,微觀裝置藝術往往設置在生活場景中并融入其中,和觀眾之間是欣賞與被欣賞、融入與被融入的關系,在細微之處觸及受眾心靈,進行情感交流。隨著都市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精神世界日漸空虛,微型裝置藝術彌補了傳統裝置藝術不能深入觸及都市人內心這一缺陷,增加了與大眾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大眾可以靜下心來,觀察周遭的事物,給廣大受眾帶來了雙向的體驗形式。
3.2 引進技術創新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創新型技術因其可以節省空間、實現智能化便捷化的優勢,越來越多地被微型裝置藝術家運用。例如,來自2017年莫斯科城市論壇上的一個科技感十足的數字沙盤就利用了光感技術,用LED燈光的變化對沙盤區域進行區分,使用了近9000個有機玻璃模型搭建,打造出變化莫測、科技感十足的數字沙盤,高度還原了一個具有藝術氣息的“微型莫斯科”。
3.3 改變觀看方式
微型裝置藝術使人們由傳統的仰視視角轉變為俯視視角,由傳統的“展示型”觀看轉變為“尋找式”觀看,不再拘泥于單一的呈現,通過多元的方式展現,實現受眾對自身情感的發掘,帶來自我成就感和驚奇感。藝術家方力鈞的裝置“微型作品”就被媒體和觀眾稱為“尋找式”觀看,他的涂金人物小雕塑作品大多高度在2到40厘米之間,擺放在展館主通道邊上油罐的地道內,成為展廳中最難尋找的作品。通過尋找與被尋找之間的藝術欣賞過程,在開敞的空間和視覺沖擊上帶給觀眾驚奇感。
4 結語
微型裝置藝術的產生體現了當今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人類對于自身狀態的思考,以微觀的視角來展現人類的渺小,通過微型裝置與公共空間的完美融合,達到自省與思考的目的。微型裝置藝術以“小”的形式表達別具創意的目的,使用不同尋常的材料和技術來探索以達到“小”的極限,為藝術家提供了新的語言模式與創作空間,也無可取代地推動并更新了藝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聯系。因此對設計人員而言,必須要具備獨特視角、細微洞察力和前銳創新力,從城市公共空間的布局特征入手,緊跟社會關注點,以“窺一斑而知全豹”的觀察應用能力進行藝術創作,最終提高城市公共空間水平。在今天,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日益發展,微型裝置藝術會引導人們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其趣味性和人性化的優點將在未來城市公共空間建設中發揮巨大的潛力,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體驗和思考。
參考文獻:
[1] 束安吉.當代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11):63-64.
[2] 鄧曉莉,李永春.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2015(7):80-82.
[3] 孫川.裝置藝術在城市公共環境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