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園中的“師幼對話”。但在幼兒園的實際生活中,教師與幼兒的對話活動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本文在經過實踐了解師幼對話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幫助一線教師與幼兒進行更有效的對話,提高師幼對話的質量。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師幼對話
1 小班生活活動中師幼對話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方面
(1)教師是師幼對話的高控者,忽略幼兒的主體地位。在生活活動中,教師往往占據了話語主導權,是對話的高控者,并且教師的強制性指令會忽視幼兒真正的需要,沒有將幼兒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看待,只是為了滿足下一活動環節的需要。這會使幼兒出現消極情緒甚至抗拒心理,不利于幼兒養成自主的行為習慣。
(2)教師的對話技巧不足,對話缺乏有效性。教師與幼兒對話過程中的方式與技巧還有所不足,教師有時候只是一味地敷衍,語氣和態度冷淡,幼兒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種師幼對話的質量不高,達不到更好的效果,意義并不大。
(3)教師與幼兒對話態度存在差異,教育公平性不足。教師在面對自己喜歡的幼兒時往往會更關注,更用心,對待他們的態度與其他幼兒相比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會讓幼兒產生心理落差,影響師幼關系,也違背了教育的公平性與一致性原則。
1.2 幼兒方面
(1)幼兒發起對話的主動性差。小班幼兒主動對話的意識還不足,幼兒往往還不能主動與教師問好,在遇到問題時也不會主動向教師尋求幫助。這就使幼兒常常處于被動地位,不能很好地發揮幼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2)幼兒語言表述不清,理解能力不足。小班幼兒年齡小,與中大班的幼兒相比,各方面發展還不夠成熟,尤其是語言方面,口頭表達能力較差。幼兒努力地想表達自己的需要,但由于發音不夠清晰,語句的完整度不夠,教師還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兒的需要和想法,這就給師幼對話的成效帶來巨大挑戰。
1.3 環境方面
(1)班級幼兒人數過多,師幼對話機會較少。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當班級幼兒人數過多,師幼比例失衡時,教師就無法保證能顧及每個幼兒,師幼對話的機會也比較少,而師幼對話的質量也得不到保證。
(2)活動氛圍嚴肅,難以實現自由對話。教師的強硬語氣和態度會使活動氛圍變得嚴肅緊張,幼兒在這種氛圍下會更加小心翼翼,師幼關系緊張,很難實現自由對話。長此以往甚至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幼兒進行社會性交往。
2 提高小班生活活動中師幼對話質量的建議
2.1 對教師的建議
(1)樹立以幼兒為本的教育觀,構建雙主體地位。第一,認真學習踐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队變簣@教師專業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樹立以幼兒為本的基本理念,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幼兒為本的教育觀,并體現在幼兒園日常活動中。第二,發揮教師主體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新綱要精神指導下的師幼對話應該以“問題—評價—解決”為核心,將“問題呈現”貫穿在師幼對話中。因此,要發揮教師主體的主導作用和幼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構建師幼對話的雙主體地位。教師組織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走進對話,幼兒主動參與思考,從而深入解決問題,促進幼兒的發展。
(2)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構建理性教師話語。第一,注重自我反思,掌握對話的技巧與策略。面對稚嫩弱小的幼兒,教師基本上總是處于優勢地位,他們在孩子眼中是很權威的存在,所以往往在對話過程中就會顯得強勢,從而忽略了幼兒真正的需要。因此,教師應當學會自我反思,冷靜分析自己的處境,自覺反觀自己的每一次言行,掌握更多的對話技巧與策略,構建理性的教師話語,這樣才能提高師幼對話的質量。第二,學會耐心傾聽每個幼兒內心的聲音。在與幼兒對話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更多的對話技巧與策略,還要學會認真且耐心地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有目的性,去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同時在傾聽之后還應該向幼兒提出引導性的問題,激發幼兒思考和說話的欲望,這也是促進高質量師幼對話的關鍵所在。
(3)調節自己的情緒情感,公平對待幼兒。第一,以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面對幼兒。教師的情緒是能夠傳染給幼兒的,他們雖然言語表達能力有限,但內心卻是非常敏感的,他們可以感受到老師的情緒狀態是積極向上的還是消極負向的。積極的情緒能給幼兒傳遞溫暖和喜悅,消極的情緒只能帶來緊張和壓抑。所以,教師要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不遷怒幼兒,以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面對幼兒,從而保證師幼對話的有效進行。第二,重視與每個幼兒之間的對話。教師與每個幼兒之間的對話都應該被重視,不能因為教師的個人情感偏向或是對不同幼兒有著不同期望而導致師幼對話出現明顯的差異,這是不正確的行為。我們平常所說的教育公平就是要在教育過程中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幼兒。同樣,在師幼對話中,無論是聰明懂事的,還是頑皮搗蛋的,都要做到一視同仁。
2.2 家園及環境方面的建議
(1)家園共同合作。第一,創造更多交流的機會,促進幼兒內向性格的轉變。要轉變幼兒內向的性格特征,需要教師、家長共同努力和配合。教師在幼兒園可以多與幼兒進行溝通,多讓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給幼兒展示自我的機會,并進行鼓勵表揚,增加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家長也要多與幼兒一起互動交流,經常帶幼兒出門走走,開闊其視野,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促進其能力的發展。第二,家園共育保持一致性,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活動中的師幼對話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樣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夠提高生活活動中師幼對話的質量。因此,教師與家長要經常溝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一個好榜樣,盡量讓幼兒學會“獨立自主”,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
(2)營造溫馨和諧的環境。第一,嚴格控制師幼比例。班級中,幼兒人數過多制約著師幼對話的有效進行。尤其是小班,各種班級中的行為規范還沒有完全養成,加上人數過多就會顯得“混亂”,在紀律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大量的無效對話,有效的師幼對話難以開展。所以,幼兒園要嚴格把控班級的師幼比例,提高入園準入標準,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對話條件。第二,創造輕松愉悅的對話氛圍。高質量的師幼對話應當是教師與幼兒互相尊重、理解,彼此傾聽、接納對方的想法,從而解決一定問題的對話。要達到這種高質量的對話效果就必須有輕松愉悅的對話氛圍。這種氛圍能夠激發幼兒說話的欲望,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也能夠認真傾聽,耐心地回應幼兒,從而達到有效的師幼對話目的。
3 結語
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中,師幼對話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教師方面,教師是師幼對話的高控者;教師的對話水平不足;教師與幼兒對話的態度存在差異。二是幼兒方面,幼兒發起對話的主動性較差;幼兒語言表述不清,理解能力不足。三是環境方面,班級幼兒人數過多,師幼對話機會較少;活動氛圍嚴肅,難以實現自由對話。針對其問題,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幼兒為本的教育觀,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還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情感;其次,需要家園共同合作;最后,還要給幼兒營造溫馨和諧的環境。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重視師幼對話,尤其是一線教師,這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推動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對于融洽師幼間的關系,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提高師幼對話的質量已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 姜泓伯.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師幼對話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 陸海蓮.幼兒園生活活動中的師幼對話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 喻琴.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中的師幼對話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4] 楊新星.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師幼對話的現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5] 王海瀾.師幼對話中教師的話語水平及面臨的挑戰[J].學前教育研究,2005.
[6] 李卓燃.師幼對話的反思與改進[J].課程教育研究,2018.
作者簡介:丁童(1996—),女,湖北荊門人,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