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強
【摘 要】商業銀行管理中最常用的就是利率風險管理方法。中國商業銀行把它大規模用于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近些年,我國銀行總利潤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隨著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中國商業銀行的利率管理暴露出了許多弊端。本文以利率市場化改革為背景,分析了我國現有的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并針對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
一、利率風險管理概述
1.利率風險管理
利率在價格體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將利率看作成貨幣的價格。上世紀90年代以前,利率風險管理主要集中于利率變化對銀行利差收益的影響。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銀行資產的多元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廣泛應用,利率風險管理的焦點開始轉向利率變化對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和銀行資本結構的影響。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最主要的內容就是管理資產負債,來提高商業銀行的利潤,也可以起到穩定銀行間市場穩定的作用。
2.利率市場化與利率風險管理
從世紀80年代至今,全社會都在呼吁利率市場化。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逐漸地向全世界開放,我國商業銀行以往的各種缺點就開始顯現,比如過度依賴利差,創新能力的嚴重不足以及服務能力的欠缺等。競中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和風險控制能力也會出現疲軟。
二、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沖擊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息差減少、利潤降低
由于我國長期實施利率控制,利息收入占大部分的商業銀行利潤,過度強調規模擴張和缺乏良好的管理。利率市場化后,為了保持各自的市場占有份額,商業銀行必然會采用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的方法,利率差異必然會縮小。例如,2012年6月8日,中央銀行首次將存款利率從不浮動調整為10%。我國的銀行迅速作出反應,存款定價機制分化。大銀行已成為物價領跑者,適當提高當前利率,將固定利率提高到最高水平;大多數股份制銀行已將長期存款利率提高到三年以下,這說明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遠未達到目標,并將對未來商業銀行的利差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2、存款分流現象加劇
商業銀行作為中介,其占據著壟斷地位以及我國金融市場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發達程度還遠遠不夠,伴隨著金融市場自由化和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脫媒”的現象,社會資本的投資不斷加大和企業融資將大大減少銀行存款。
3、資產質量下降
利率上升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然結果,逆向選擇也會隨之到來,低風險貸款將會縮小其占的比例,高風險貸款勢必將會增加,從而將會產生不良貸款等現象。
三、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度量方法
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計量方法經歷了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過程,從分析靜態缺口到動態缺口分析。目前,主要利率風險指標如下:
1、久期及久期缺口
久期是使用加權平均值計算的債券的平均到期時間,它是債券在未來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時間加權平均值。公式如下:
D是Macawler的久期,B是債券的當前市場價格,PV(Ct)是第t期債券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T是債券到期時間。久期與市場利率成反比。當市場利率下降時久期上升,相反久期下降。在此期間未支付利息的金融工具的久期等于到期期限或還款期限。商業銀行可以利用久期差估計總市場價格的利率敏感度。公式如下:
久期缺口=資產加權平均久期-(總負債/總資產)*負債加權平均久期
2、利率敏感性缺口
利率敏感性缺口(IRSG)是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差額,該差額將在一段時間內到期或重新確定利率。如果資產余額大于負債余額,則這是一個正缺口。相反,如果資產低于負債,則為負缺口。公式如下:
IRSG=IRSA-IRGL
IRSA是一種對利率敏感的資產,IRSL是一種對利率敏感的負債.
當利率上升時,當IRSG<0時,凈利差收入增加。當IRSG>0時,凈利差收入減少。當IRSG=0時,凈利差收益不會變化,否則相反。
3、風險價值度量
風險值(VAR)是金融資產價值在給定概率水平下在給定時間段內可能遭受的最大損失。公式如下:
p(△P>-VAR)=1-α
△P是持有期間投資組合的收益率,VAR是給定置信度α的風險值。VAR是一種統計概念,主要包括歷史模擬方法,參數方法和蒙特卡羅方法。
4、壓力測試
壓力測試是模擬當資產組合或金融資產價格發生極端變化時的潛在回報或損失。有兩種方法: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在選擇計量方法時,中國的商業銀行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普遍接受的評估模型,并確保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量化評估。在具體的評估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的業務采用不同的測量模型來改進風險識別。
四、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控制方法及建議
(一)商業銀行利率風險控制方法
1、調整資產、負債結構
商業銀行通過調整資產負債表調整利率敏感性缺口來應對市場預期,主要通過資產、負債和銀行間業務的規模調整來應對商業銀行自身的利率風險偏好。
2、調整資產期限結構
貸款不僅是我國商業銀行最重要的資產,也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我國商業銀行調整了各自的期限結構來應根據市場利率的預期變化。也就是說,當預期利率處于下行通道時,短期貸款應該減少,長期貸款應該增加,相反,增加短期貸款比例,控制長期貸款的發放。
3、調整負債期限結構
存款一直被認為是商業銀行的“銀行基礎”,這不僅是因為外部存款機構“存貸款”指標的強制性要求,而且也是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主要資金。當商業銀行預期利率處于下行通道時,它們應該吸收短期存款并減少長期存款的比例。相反,它的重點是增加長期存款和減少短期存款的比例。
(二)我國商業銀行加強利率風險管理的建議
1、明確風險管理目標、完善內部控制機制
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戰略發展要求,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完善自身內部管理結構,提高內部控制能力,制定相應的利率風險管理制度,并根據內外市場變化來及時的應對。
2、完善差異化定價體系
在利率市場化的初始階段,中國的商業銀行應當實現成本加定價策略,在中間和后各期的利率市場化實現全面的定價策略,不僅考慮單一貸款利息收入,而且客戶綜合收益;為了加強利率定價管理,重新定價謹慎使用貸款利率放松,避免盲目的客戶受益;利率風險集中管理的前提下,實現總定價相結合的管理機。
3、加快推動業務轉型,提高客戶非息收入占比
提高大客戶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降低浮動利率貸款的比例,穩定利率波動對收益的影響;重點發展客戶忠誠度高、交叉銷售、整體貢獻大的中小企業客戶,提高客戶相關性和理解。公司積極拓展短期券、證券、私人債券、優質財富管理、托管和供應鏈融資。
五、結論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面對著嚴峻挑戰。銀行業將面對越來越激烈的行業競爭競爭,傳統的依賴利差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為了過去;資產負債管理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將變得更加困難;銀行市場風險管理要求也相應提高。另一方面,新的發展機遇也會隨之到來。利率市場化有利于資源進行更好的配置,將會加快銀行業務轉型的步伐,有利于提高銀行業金融創新的能力。商業銀行只有做好充分應對的準備,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陳晶,曹藝.淺析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6,(01).
[2]王瑋,周湘萍.利率市場化“施壓”商業銀行[J].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03,(07).
[3]林榕輝.人民幣理財業務與我國的利率市場化[J].中國金融,2006,(08).
[4]蘇培科.利率市場化宜早不宜遲[J].商品與質量,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