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航 楊沁雪 孫鈺聰
【摘 要】本文通過介紹銀企互聯技術在財務公司風險控制中的應用,分析銀企互聯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中的作用,認為在大數據時代,深化銀企互聯在財務公司的應用,是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提高的資金運用效率的有效方式。最后,本文對銀企互聯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銀企互聯;財務公司;風險控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管理改進和技術發展,企業集團公司的資金管理日益向集約化邁進,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作為集團企業內部資金管理平臺和金融平臺,其在集團內部的戰略地位日益突顯,相應地,其風險控制工作也日益重要,如何從技術層面來提升財務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成為財務公司經營管理的一個重點。
銀企互聯技術擁有的實時、規范、準確、便捷等優點恰好滿足了財務公司提升風控能力的需求。財務公司通過銀企互聯系統將企業、財務公司和銀行三方聯接起來,實現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融合,實現資金的收付結算全流程在線辦理,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資金利用效率,也有效降低了資金管理風險。
一、財務公司存在的主要風險
除去系統性風險,財務公司所面臨的非系統性風險主要有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
1.流動性風險。財務公司的流動性風險是指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或者不能隨時從金融市場獲取臨時性資金,以滿足客戶的資金需求。流動性風險主要受到集團內部資產負債結構、資金集中程度、財務公司自身資產負債結構和外部市場環境、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其中,集團資金集中程度、集中方式和財務公司資產負債結構對財務公司降低流動性風險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而目前我國大部分財務公司吸收集團內部資金比例還不足六成,這直接限制了財務公司的運作能力和整體實力,增加了流動性風險。
2.操作風險。財務公司操作風險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由于操作不當造成的操作失誤,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員工的專業能力較低、責任心不強、規章制度不完善、業務流程不科學、操作系統不完善等;二是由于員工的故意舞弊行為形成的道德風險,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內部控制制度不規范,未形成完善的相互牽制制度和監控體系。
3.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象沒有按合同交易,或信用質量改變導致不能及時償還債務的可能性。信用風險最顯著的來源為貸款。降低信用風險的途徑主要為對風險信息的收集和風險識別。信用風險管理,主要體現為對交易對象或債務人貸前全面的財務信息、經營信息、資金狀況信息的收集,貸中審查以及貸后持續的監控及檢查。
二、銀企互聯對財務公司風險控制的作用
銀企互聯就是指將企業的財務軟件系統(如ERP系統)與企業網上銀行系統相聯接,充分利用銀行的網絡和信息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直通式的服務。在銀企互聯模式下,銀企之間實現了數據互聯,企業直接通過財務系統的界面就可直接完成對銀行賬戶以及資金的管理和調撥,并且可以實現數據交互。企業的財務系統成為了動態的系統,可實時掌握銀行賬戶信息,及時處理銀行結算,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提升了財務管理水平。
銀企互聯的出現,是為了更好地加強對集團所屬企業資金的宏觀調控,盤活存量資金,調劑資金余缺,加速資金周轉,是資金集中管理的最新模式之一。同時,在解決集團企業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方面作用巨大。
1.流動性風險防范方面
財務公司所服務的集團企業一般是全國性企業甚至是跨國企業,其子公司、分公司銀行賬戶分布于各大銀行,資金也分散在各銀行的各賬戶中,傳統模式下通過網銀甚至是電匯的方式劃轉,集中統一調配資金的效率很低。而銀企互聯技術借助銀行“資金池”產品將各銀行賬戶形成集團賬戶體系,并通過銀企直聯通道與財務公司的業務系統相連,實現集團資金大集中,一方面,提升了財務公司資金規模,增強了銀行間市場融資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資金調配效率,能夠以更少的備付資金應對集團成員單位的結算需求,其最終結果是財務公司的流動性風險防范能力顯著增強。
2.操作風險防范方面
操作風險分為操作失誤和道德風險,兩者形成的原因不同,但銀企互聯在防范操作失誤和道德風險的作用方式上卻是基本相同的。
在銀企互聯應用之前,企業支付結算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手工結算階段。企業業務部門填寫付款申請,財務部門填寫支票或電匯申請,然后到銀行柜臺辦理支付手續,其后根據銀行回單進行財務記賬,最后是月末與銀行進行資金對賬,其中每個環節都涉及到人工填寫制單,極易發生填寫失誤或貪污挪用。
第二階段是網銀結算階段。財務部門通過網銀系統向銀行提交支付指令,把支票或電匯手工填寫并到銀行柜臺辦理支付的業務過程由線下改成線上,減少了人工干預環節,操作風險的防范能力大為增強。
在銀企互聯應用階段,情況進一步發生變化。業務、財務和銀行系統融合后,支付指令從業務部門發起,經過財務部門審核,經由財務公司直聯通道直接發送到銀行結算系統,理論上結算結果還能原路返回到財務部門,自動完成財務記賬,數據全過程不落地閉環處理,加上科學設置、權限分離且相互牽制的審核流程,再加上監控預警功能的應用,使得人工干預環節大幅度縮減,發生錯誤也更容易被及時發現,無論是操作失誤還是人員道德導致的操作風險都降到最低。
3.信用風險防范方面
在銀企互聯應用之前,受限于管理成本,財務公司主要通過財務報表來判斷信貸客戶的信用風險。而銀企互聯的應用,增加了財務公司的選擇。
在銀企互聯模式下,客戶單位的所有資金往來信息均能夠在財務公司業務系統中得到反映,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很好地監測其現金流量的異常變化,能夠提前預警,及時識別客戶經營狀況的改變,提前防范風險。
三、銀企互聯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方向
理想的銀企互聯系統能夠實現數據“從企業到財務公司到銀行”以及“從銀行到財務公司到企業”的雙向流動,而現階段,銀企互聯系統功能重點是資金支付,數據從企業到銀行的正向流動較為順暢,而受制于系統承載能力、各銀行業務處理流程的差異化等原因,數據從銀行到企業的反向流動功能還不完善,客戶在銀行賬戶發生的收款業務往往不能自動反饋到財務公司業務系統并完成記賬,往往要通過手工錄入,這就導致財務公司在資金支付方面的風險控制措施較強,而在收款業務方面的風險控制措施偏弱。財務公司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各商業銀行的數據接口,優化數據算法,提高系統承載能力,實現銀企財系統的完全對接,確保數據雙向順暢流動,把資金管理的風險進一步降低。
【參考文獻】
[1]汪曉敏. 銀企互聯在企業資金管理中的應用[J].經營與管理,2011(3).
[2]刁奕. 大數據時代下電力企業財務內部風險控制[J].財會研究,2018(5).
[3]林琳.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安全與風險控制研究[J].商業經濟,2017(3).
[4]劉洪波.銀企互聯模式下的企業財務管理[J].財會研究,2015(2).
[5]廖家生.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風險防范問題研究——基于財務公司的功能定位[D].西南財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