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傳統的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已不能滿足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需求。所以,根據社會經濟市場的發展不斷調整勞務體系,使其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同時,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大面積普及,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更好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已成業內共識,但現階段,“互聯網+”等技術在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構建過程中的數據統計分析等行業管理輔助作用還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本文主要對構建“互聯網+”下的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策略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建筑行業管理人員提供一點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勞務;信用;體系
我國建筑業勞務體系2015時間開始構建,至今發展了4年,并且已搭建了較為健全的體系,其中包括對施工現場、勞動工人以及相關的勞務糾紛等多方面細致化的管理,但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勞務作業人員培訓信息、技能水平、從業信息記錄不連續、不完整等,從而導致建筑業勞務信用評價無有力數據支撐,行業內欠薪、勞務作業人員權益得不到保證等勞務糾紛問題。所以,合理利用現代化手段,切實構建起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不僅可以使建筑勞務工人的自身權益得到應有的保障,工程項目能夠使用到技能高、從業經驗豐富、誠實守信的勞務人員,更能有效提高行業管理效率,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
一、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重要性
信用方面的缺失是影響我國建筑業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直接導致了對企業、工程、工人等多方面的影響。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對象主要有企業、班組長以及工人三部分,這三組成員的信用水平能夠直接影響工程項目的工作效率與質量安全,提升具體實施工程項目的這三部分人員的信用水平,構建切實可行、與時俱進的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促進建筑業勞務作業人員的信譽度提升,不僅能解決工程質量安全等問題,也能提升勞務企業經濟效益,有利于形成管理方、建設方、施工方、勞務方等多方共贏的局面。所以說,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顯得極為重要,只有不斷的提升勞務體系構建的水平,才能夠有效的解決當前信用缺失的弊端,避免出現虛報工程數據、拖延勞務作業時間等現象的發生【1】。
此外,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也是建設現代化工業產業的有效途徑,使我國能夠真正的步入現代化發展的路程。通過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約束與規范,能夠進一步提高建筑勞務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職業素養,使其能更加安全高效地開展工作。同時,通過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約束,也能夠有效的凈化建筑勞務市場,只有工作能力強,具有職業道德精神的工作人才能夠存在于勞務市場中。
二、“互聯網+”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有利條件
(一)大面積普及的信息技術與智能技術
目前,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智能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與大面積的普及,有效的提高了信用勞務體系的管理效率,進一步創新與優化了管理手段。同時,信息化與智能化的結合也能夠進一步提升行業在社會市場中的高度,在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過程中,合理的運用“互聯網+”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效率,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開展與建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臺,并且有效的降低了傳統勞務管理體系的成本。
(二)政府政策的引導與支持
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引導是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前提條件,也是基本的保障。在現階段,國家政府已經高度重視我國“互聯網+”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構建,從2015年所提出的建筑市場誠信管理辦法,并且已經順利的在深圳市實施,這都能夠進一步表明國家對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決心【2】。所以,在國家政府相關政策的強力支持下,應該將國家的政策作為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核心內容與引導方針,從而進一步完善信用勞務體系的構建。
三、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的指導政策不夠明確、制度不夠完善
雖然國家政府部門已經明確了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相關制度,但其中仍存在不足之處,如沒有標準化、具體化的制度,大多數是比較宏觀的規定或意見,部分地方政府因對國家相關政策的領會不夠到位,或地方的具體情況紛繁蕪雜沒有對應上位法可以解決具體問題,導致很多工作難以得到有效的推行,所取得的成果自然也不明顯,很難在全國范圍推廣落地。同時,由于國家相關指導政策不夠具體,制度不夠明朗,使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缺乏有效的依據。
(二)建筑勞務工人素質水平有待提升,管理工作難度較大
建筑勞務工人是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工人的工作水平、綜合素質能夠直接影響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構建。在目前來說,我國勞務市場中,大部分工人都是農民工,雖然這部分農民工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是很多農民工的學歷比較低,對于工作能力的積累會有所限制。同時,還有一部分工人屬于新生代農民工,這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的獨立性與叛逆性比較強,經常出現無視管理制度的現象,導致管理與約束工作很難有效的開展。
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撐,同時也需要工人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有序運轉。但是,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采集的信息可能會涉及工人的部分隱私,造成工人產生抵觸心理。這一問題如果不得以有效地解決,不僅會嚴重的影響項目工程的效率與質量,同時也會阻礙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構建。
(三)“互聯網+”技術的運用還不夠成熟
為適應現代建筑業勞務市場的需求,必須要構建完善的“互聯網+”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這也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信息化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了我國的各個領域中,但是在建筑勞務體系方面的應用仍然不夠成熟(表現在哪些方面),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標準、制度及機制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從而導致整個“互聯網+”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構建還處于初級探索的階段,只有不斷的對其進行升級與創新,才能夠真正的投入到建筑勞務市場中有效應用。
四、“互聯網+”下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來支撐,從而對實際的管理內容進行更加有效、有針對性的規范,使各項工作能夠按照標準進行操作。在實際完善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應該采取由大到小的方法,將國家相關部門的政策以及勞務市場的實際發展情況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設計更加合理、符合現實的管理制度,同時也要給予各個地區明確的指示,再由地方政府部門設計更加復核地方實際、可操作執行的標準與規范,使每個地區都能夠按照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完成管理制度的設計【3】。
此外,各個地區除了要設計相關的管理制度之外,還應該按照各個階段的實際需求設計多種輔助類的保障制度,比如監督反饋制度、責任管理制度以及獎懲制度等等。
(二)更新信息技術手段,貫徹落實考勤制度
對于勞動工作人員來說,發生勞務糾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雇傭雙方在工作量與工作時長的認定方面不夠統一。在傳統的勞務管理體系中,通常是通過勞務管理隊長使用人臉虹膜打卡、面部識別以及指紋識別等的方式進行管理,這種形式很難滿足現階段對勞務工人管理的需求。所以,應該充分合理地使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所要求的實名制管理,使勞務工人的考勤管理能夠更加具有效率,這樣這樣也能夠對勞務工人進行更加全面的管理與約束,并且這種管理方式的穩定性、安全性與便捷性更高,有效的避免出了漏打卡、代打卡等現象的發生。同時,構建“互聯網+”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讓工人可以更加方便地查詢自己的工作記錄,幫助管理人員更加準確地掌握工程的進度、質量以及工人的工作效率。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維護雇傭雙方關系的和諧,有效的避免發生勞務糾紛的情況。
此外,通過構建智能化的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也能夠進一步將各種技術硬件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提高身份識別、工時記錄等方面的效率,有效的降低成本,提升勞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三)建立智能化的薪資發放平臺
在現階段,大多數的企業仍然采用項目負責制,由項目工程經理來發放勞務工人的薪資,根據勞務工作人員的具體人數以及簽訂的合同制定花名冊,并且同意辦理銀行卡,在實際發放工資時,也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公示計算,并且由工人簽字審核,這種傳統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業不能及時的查詢工資的支付情況,如果一旦發生意外,則需要企業自身來承擔工人討薪的風險。而在“互聯網+”下構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能夠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更加完善的電子支付系統,并且開發相應的電子管理平臺,真正的實現工資支付的現代化管理,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避免出現支取現金、銀行卡轉賬等復雜的流程,從而有效的提高企業資金管理的時效性、穩定性以及安全性。
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將電子技術平臺作為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管理中的主流,能夠有效提升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也能夠按照工人的實際的工程量、工作時長進行考核,使其能夠成為集考核、管理以及發放薪資一體化的智能系統,從而構建更加智能化、規范化、時效化的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提升,使我國勞務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勞務市場不僅具有復雜性與多變性等特點,而且勞務市場的規模以及數據信息也在不斷的增大,只有充分合理的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更加現代化、智能化的建筑業勞務信用體系,將勞務管理作為開展工作的重點與方向,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市場與施工現場的全面聯動,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民經濟。
【參考文獻】
[1]吳張,王祥軍.海外勞務派遣制度構建的立法探析[J].池州學院學報,2018,32(04):36-38.
[2]張應珍,徐鵬鵬,劉貴文.建筑勞務用工模式及其問題研究[J].建筑經濟,2018,39(07):9-13.
[3]王琦,孫文.施工企業勞務管理的戰略思維[J].施工企業管理,2018(0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