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闊 吳衛東 寧凱
【摘 要】黨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紅色文化的傳承是中華民族的希望,紅色文化的創新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紅色文化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留給我們是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內涵,傳承紅色文化,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從歷史中看到榜樣。本文以黑龍江省紅色文化為基石,探索黑龍江省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路徑,真正的傳承紅色文化,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紅色文化;傳承;發展
從新中國建立之前的侵華日軍第731細菌部隊罪證陳列館、侵華日軍東寧要塞到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北大倉精神,王進喜鐵人精神到現在發展過程中的張麗莉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黑龍江不僅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更傳承著優秀的文化基因。本文從黑龍江省紅色文化資源出發,以黑龍江省紅色文化的開發和利用為探索的基點,探索出一條有利于紅色文化發展的建設路徑,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承。
一、黑龍江紅色文化的內涵與建設意義
(一)黑龍江紅色文化內涵
紅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人民群眾、先進分子共同創造的先進文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內涵。
黑龍江紅色文化的內涵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在革命奮斗的過程中,關于人物、事件、組織遺留下來的遺址遺跡,在黑龍江進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過程中,優秀的革命烈士和共產黨人在黑龍江歷經浴血奮戰的歷史中留給我們的紀念。另一方面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在進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過程中,通過艱苦的奮斗、永不服輸的精神、永不磨滅的信念對于事業的忠誠,對于責任的維護,對于國家的敬畏演變成了民族的精神組成了紅色文化的精髓。
(二)推進紅色文化建設的意義
1.促進黑龍江省文化繁榮發展
紅色文化是黑龍江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的文化建設過程中,紅色文化是黑龍江省的核心競爭力,在黑龍江省文化發展的歷程中,弘揚民族精神是當下最重要的任務,而紅色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一個重要的組成因素是激發人民奮發向上的重要基石。革命烈士和人民的鮮血侵染著這片黑土地,在這片沃土中滋潤著優秀的紅色文化,被列為省市文物保護單位的哈爾濱烈士陵園、趙尚志將軍遇難地、八女投江紀念地等等,成為了黑龍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促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民對于革命先烈多了一份敬畏,對于黑龍江省的現在多了一份感恩,對于這片土地多了一份認同和歸屬感,促進了黑龍江省的社會和諧建設,最終實現黑龍江省的紅色文化大發展,為黑龍江省文化發展做鋪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促進黑龍江實現文化強省
龍江精神是黑龍江文化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載體,在未來黑龍江文化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日戰爭日期,東北戰場曾是最前線,黑龍江涌現出了許多抗戰英雄,經歷了多次的戰爭,留下了豐富的遺址遺跡,為黑龍江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這期間涌現了無數的抗聯英雄,馬占山、趙尚志、趙一曼等等,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衍生了抗聯精神,成為龍江精神中的重要部分。在黑龍江這片土地上,龍江精神作為重要的分流注入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紅色旅游的發展,在文化產業中注入紅色文化的元素,豐富了文化產業的整體結構[2]。將文化產業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為黑龍江省整體文化產業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3.增強黑龍江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指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從革命戰爭時期到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新時期,黑龍江省留下了成千上萬的英雄事跡,形成了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蘊含著濃厚的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豐富了黑龍江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精神,可增強當代人民對于民族精神的認同感,加強紅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以紅色文化為基礎,增強了黑龍江省的文化軟實力。而提升黑龍江省的軟實力就是大力弘揚紅色文化,打造黑龍江紅色旅游的品牌,塑造紅色旅游形象,通過紅色文化精品工程,塑造黑龍江省城市品牌[3]。紅色文化對于青少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滿足現代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推進黑龍江省的文化建設,提高文化軟實力。
二、黑龍江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現狀
(一)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不夠
黑龍江作為抗日戰爭基地,擁有豐富的抗日戰爭遺址和關于抗日戰爭的事跡,但是在實際的過程中,由于革命遺址沒有受到專門的保護,大部分的遺址建筑遭到破壞和拆除。根據數據統計,黑龍江省先后發掘40多個革命歷史遺跡,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鏡泊湖等等都存在抗聯遺址,但是由于保護力度不夠造成了民間的發掘和利用,使得大部分的遺址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目前,只有10多處遺址具有參考價值,對于黑龍江紅色資源來說是難以想象的損失[4]。并且,在不斷變革的城市規劃和改造中,很多的建筑物被拆除,例如哈爾濱的一曼街、靖宇大街、尚志大街等,雖然街道的名字是以抗聯英雄的名字命名,但是在街道中,已經沒有辦法找到英雄存在過的痕跡,人們只能透過老照片或者是標志牌等看到這里曾經的歷史,但是卻沒有辦法傳承其精神。另外,特殊的地域情況造就了環境的惡劣,眾所周知,黑龍江是在全國基本上算是最冷的省份,環境非常的惡劣,館藏資料由于天氣的潮濕難以保管,目前黑龍江省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以紀念館、陵園、遺址為主,基本上是免費開放的,幾乎沒有任何的經濟收入,由于資金的匱乏造成了紀念館年久失修,基礎設施不完善。雖然,因近年來政府對紅色文化的重視,紀念館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但是關于紀念館的開發力度還不夠大,大部分的觀賞者只是停留在看一看的情況,對于講解更是少之又少。紅色文化不是僅僅依靠游覽者觀看就能夠感受到的,需要弘揚和講解,借以了解歷史的真相,傳承其精神,因此黑龍江的紅色資源對于開發這方面還很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