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雪 王耀萱 姜海
當代大學生與社會究竟有著多大的聯系,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其實,大學生有著明確的定義,他們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指正在接受基礎高等教育而還未畢業走進社會的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大學生代表了年輕與活力的一族,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流砥柱。
大學生在校園中通過素質教育得到全面發展的同時,在心理及身體方面也得到了增強。經歷這些優良的教育后,大學生們才能夠在個人的層面作為自己的代表,以自身作為主體,去發展學校的校園文化,并將這種朝氣蓬勃的文化與社會進行對接。
那校園文化與大學生的關系,就要仔細研究了。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其實包括好多好多的東西,包括校園的建筑景觀,綠化和這種物化的內容,當然也包括學校的校風,校紀,學風,集體輿論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一個好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學校沒有充滿活力與青春氣息的大學生們,無論這個學校有多么優質的硬件設施,有多么雄厚的師資力量,也不可能讓這個校園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觀念與邏輯思維方式等才是大學校園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大學生群體中,開放的人文環境與活躍的文化氛圍讓大學校園獲得更多的生機與活力。校園文化并不是硬性規定的要求,它完完全全是自發的,沒有特定的組織的,是充滿了年輕一代心理特點的。它緊緊跟隨著時代的潮流。大學生在校園文化中,展現出他們的理想與奮斗目標。
校園文化真正的成為當代教育中的一個核心,它是不斷更新的,也是充滿精力的,能夠維持長久生命力的。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連接了一個另一個其他行業。
校園文化的發展,直接與之進行對接的就是社會上的各種資源。社會,人們的生產,消費,娛樂,教育都在社會的范疇之內。社會,是人們通過文化,組織建立起來的。它是一代又一代繼承下去的,經久不衰。而在社會上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資源與活動中,經濟就是社會的基礎,馬克思有句話是說“經濟決定上層建筑”,經濟關系決定了這個社會的政治和文化。經濟的發展,其實與影響著一些大局的群體密不可分,那就是——企業。
大中型企業已經在社會上站穩了腳跟,在這里我主要想點明一下小微企業對經濟所做的貢獻。
從小微企業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經濟調控的具體手段是否有效,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國家對小微企業的大力扶持。小微企業所指的是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小微企業近年來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大主攻手,成為了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能夠直接與當代大學生等底層力量進行直接對話的中堅力量。近年來,小微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財政、致富的重要路徑。小微企業成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
大學生帶領著校園文化與社會的文化走向融合與傳播之路,小微企業像雨后春筍一般,充滿了活力,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二者同樣充滿了活力,大學生用他們的青春與汗水,小微企業用他們的堅韌與拼搏,為社會的發展走出了堅實的步伐。
大學生與小微企業的良好互動關系,暫時還看不出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彩表演,有的僅僅是形式與狀態幾近一致。其實,不難看出二者的聯系與發展將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二者所代表的,即是校園文化與經濟發展,如果將它們進行聯系,他們便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現代校園文化的發展,需要對其進行建設與更新,特別是物質文化需要的建設上,更加需要經濟的大力扶持,如果沒有經濟的扶持,教育文化,大學生的行為文化,社會的發展就會停滯不前。
經濟發展為校園的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經濟發展使國家變得更加富足,這樣便會加大文化與信息的對外交流,便給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交流與學習空間。文化視野一旦拓寬,便會把社會中的文化價值推向新的高峰。學校,作為文化的接收與傳播的搖籃,更加有機會與能力將其消化,因此,校園文化在不斷的更新之中,走出一條真正適合社會快速發展的道路。
校園文化的發展必然需要社會經濟地位發展才能穩步前進。經濟發展的好壞在很大層面上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水平。這并不是空談,歷史的車輪在不斷轉動,在“文革”期間,國家將政治與階級斗爭為主要任務,使當時的國民生產停滯不前,經濟發展情況日漸惡化。在那個時候,校園文化無人建設,內容教條,教育事業甚至面臨著荒廢的危機。但是,經過國家調整的正確政策,國家的經濟發展迅速加快,擁有規模龐大的生產規模,對外的經濟交流也越發加深,經濟的繁榮發展為校園文化帶來了空前的發展前景。校園文化在經濟的大力推動下,走向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經濟發展中,也融入了合作共贏,推陳出新的積極思想。
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投資在逐年加大,對高等教育更是重視。在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校園文化的建設更為重要。為了校園文化的優質建設,經濟的發展為校園文化的物質建設提供了大力支持。因為物質建設變得更加優質,它也使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納與領會更多的新鮮外來有利資源,擴寬了校園文化的內容與內涵,為社會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校園文化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時間下,也會有積極與消極之分,它對經濟的發展也會有不同表現的影響。積極的校園文化自然會促進經濟的發展,而消極的校園文化則體現在精神的不統一,態度的消極等等,一定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甚至會拖后經濟的發展。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有適應的過程,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路線,要調整好心態,體現個性,了解共性,創造出獨有的積極校園文化。
如何正確的對待校園文化的建設,關系到教育事業的成功,還影響著經濟發展與社會的進步。
在優質校園文化中學習與成長的學生,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可以直接成為經濟建設的奮斗人才,直接為經濟的發展而努力。一個在充滿消極思想的校園文化中艱難前行的學生,在工作中,在學習中,一定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會給其他積極的人們帶來消極的態度。學校可以直接從社會經濟與校園文化中得到想要的資源,這些資源進行整合與整理,又會將精華投送出去,積極影響發展中的社會經濟。積極的校園文化,有著磅礴發展的態勢,有著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有著充滿青春活力的活動,有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他可以影響它身邊的許多事物,可以將社會的不良風氣進行糾正,更加可以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社會優良的風氣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勃勃的生機。校園文化不是一種可以用語言來準確說明,或是用工具來使其呈現出實體的東西。校園文化也屬于廣義的文化之中,是一種文化精神,但是它生長在學校,散播于學校,所以它代表了學校的一種學風與校園精神。這種學風與校園精神,與所處時代的價值觀和時代潮流相對應,精神文化的提升與發展,自然會引起社會經濟的共鳴,會引起社會經濟的發展。
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大力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校園文化的蓬勃發展也會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校園文化需要摒棄消極的影響,將積極向上的文化與思想傳遞給社會經濟;社會經濟需要趨利避害,緊跟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將有利的經濟資源分配給校園文化。
經濟的繁榮發展,促進文化的繁榮發展,經濟的停滯不前,最終將會使文化落后于其他的外來文化。文化的發展對社會經濟有著非凡的促進作用,經濟的發展對文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校園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大學生與小微企業更應該聯合起來,以謀求共同發展。大學生的活力將會帶來積極的校園文化,小微企業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也將大力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校園文化與社會經濟的良好互動關系,是我們時代發展的必要。(作者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大創項目:項目名稱:眾誠傳媒——大學生文化演藝工作室,項目編號為 2018XJDCB030,本文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