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心
會計專業是我國高校專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會計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對高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重大的推進意義。案例教學是基于會計理論課程基礎之上,結合會計案例的實踐賞析,進而發展出的高效會計教學模式。本文對高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應用進行分析,提出科學化的案例教學法運用方案,推動高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發展。
案例教學法是高校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實際會計工作案例進行分析,以會計理論課程為基礎,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科學化結合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高校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案例教學法的科學化運用,優化會計教學形式,提升高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推動我國會計事業發展。
一、案例教學法的概述
春秋時期諸子百家通過歷史典故講述對門下弟子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是案例教學法在史料記載中我國最早的運用體現,隨著時代的變遷,案例教學法在20世紀初期正式進入了飛速發展期,由美國哈佛大學率先進行了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以實際案例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授課材料,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實現對學生對真實案例的講解,提升學生的實踐感受,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基于此,案例教學法正式被世界所接受,并逐漸應用于各個專業的教學活動之中。案例教學法具備了客觀真實性、豐富綜合性、學生啟發性、注重實踐性、學生主體性以及結果多元化等特點,因此,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以真實的企業會計案例為理論知識拓展,以理論知識為實踐案例的基礎,提升會計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在案例教學法運用中,要遵循案例真實性的運用要點,注重真實案例與會計理論的集合,全方位推動教學質量發展,提升高校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方案
在高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要尊重高校會計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地位,立足于高校會計理論基礎,以案例分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途徑,將提高學生會計實踐能力為教學目的,推動高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的科學化開展。
首先,教師要選擇有針對性的典型會計實踐案例,結合會計理論,做好教學準備。高校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引導者和輔助者,要運用自身的教學經驗,立足于高校會計課本的理論基礎,進行典型的會計案例選擇。在高校會計教師進行案例選擇時,必須遵循真實性和典型性的案例選擇要求,然后進行案例課程設計,保證選擇案例的綜合性和可操作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同進行探討,提升學生對典型會計案例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例如,在會計等式教學中,以H企業的建立過程為案例,H企業建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籌借企業的啟動資金?企業資金到位后,該如何進行企業的第一步工作?會計工作在H企業建設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由此讓學生進行探討,最終讓學生明確,H企業建設中的資金基礎源于投資者,對投資者的資金運用就是企業建設的過程,形成H企業資產,而H企業給投資者保證就是企業權益劃分,最終形成會計等式的資產與權益對等的理論,實現學生對會計等式的認知與理解。
其次,高校要建立案例素材庫,并根據社會企業會計工作變化形式,注重對案例素材庫的更新。會計案例涉及范圍寬廣,不同的企業形式、不同的會計工作內容以及不同的行業經濟環境,都會造就不同的會計工作案例。高校案例素材庫的建立與更新對高校會計專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必須注重結合市場經濟環境的現實情況,進行案例的收集與分析,保證所收納案例具備典型性和鮮明性的特點,為案例教學運用提供基礎的案例科學化保證。
最后,要在案例教學法運用中尊重案例結果多元化特點。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學生對案例的賞析和看法是不同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方案理解的情況,確立學生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案例解決方法的探討過程中,學生會根據自身的所學所想提出多元化的解決方案,教師要尊重多元化結果,結合理論知識,進行科學化的教學引導,與學生共同探討更加優化的案例解決方式,提升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優化學生會計問題解決思路,提升高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并在案例探析教學結束后,進行會計理論基礎教學的總結,結合案例解決結果,印證會計理論內容,提升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推動學生會計實踐工作能力發展。
三、結論
案例教學法是高校會計專業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在案例教學法運用過程中,要保證所選取案例的真實性和典型性,保證案例教學法的科學性,提升學生會計實踐能力,提升高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作者單位:吉林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