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仁古力·買買提衣明 熱衣拉·亞生努日
摘 要 憲法實施,指憲法及與憲法精神相關的默認憲法規范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貫徹與落實。即將存在于憲法條文的權利義務關系轉變為現實中具體的憲法義務關系,有效調節公民、國家及社會組織、政黨等多個憲法主體之間的關系。相比較于普通法律的事實,憲法實施具有如下特點:首先憲法實施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其次憲法實施具有最高性和原則性,最后憲法實施的直接性和間接性。
關鍵詞 憲法實施 保障 憲法適用
作者簡介:希仁古力·買買提衣明,和田師范專科學校政史學院(文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學;熱衣拉·亞生努日,和田師范專科學校政史學院(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21
一、憲法實施的概論
(一)憲法實施的概念、特點
憲法實施,指憲法及與憲法精神相關的默認憲法規范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貫徹與落實。即將存在于憲法條文的權利義務關系轉變為現實中具體的憲法義務關系,有效調節公民、國家及社會組織、政黨等多個憲法主體之間的關系。
相比較于普通法律的事實,憲法實施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憲法實施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廣泛性是指憲法實施的效力和范圍是十分全而且廣的。從效力上看,憲法的制定和修改一般都是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執行,從某種意義上看憲法代表著廣泛的民意,具有效力最高的特征。從范圍上看,憲法實施作用的范圍為一國范圍內的所有公民,有些時候可能會適用和拘束外國人或者域外組織,具有廣泛的拘束力。從作用來看,憲法條文一般是由總則性內容組成,它并不細化具體權利義務關系,而是由只做綜合性規定,并通過其他立法活動再將憲法綜合性規定具體實施到某一單一法律具體層面,因此在憲法實施中的內容大多具有綜合性的特點。第二,憲法實施具有最高性和原則性,憲法是根本大法,因此在效力層面上憲法是最高,任何違反憲法條文和憲法精神的條款均屬無效,而這點也帶入至憲法實施中。而且由于憲法高度的原則性規定,使得憲法在實施過程中也具備原則性的特點。一般情況下,不能直接引用憲法條文,而是需要通過用憲法制定的普通法律,對權利義務關系進行具體規定進行實施。第三,憲法實施的直接性和間接性,憲法實施直接性最常見的如憲法遵守,而憲法實施的間接性最常見如違法憲法一般不以憲法直接制裁,而是依照憲法的“子法”進行間接制裁。
(二)憲法實施的基本內容
憲法的實施,按照實施的對象及其意義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憲法遵守、憲法適用、特殊主體實施憲法和公民及其他社會主體實施憲法四個方面。
首先,憲法遵守是憲法實施的基礎和首要的方式。憲法遵守,要求國家機關、企事業、政黨及公民對憲法具有必須遵守的義務。憲法條文對于憲法遵守的規定出現在公民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兩章。國家機關具有優益權,在優益權行使的過程中,普通公民和法人、其他組織只能服從國家機關的權力。而在公民權利中,不僅賦予公民權利,而且還有要求國家機關、法人、事業單位和其他公民不得妨害公民合法權利的正當行使。 公民在行使合法權利時,要保障正當行使,不得干涉或者侵害公共利益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權益,這也是憲法遵守的體現。至于公民義務,主要涉及就是憲法遵守在公民層面上的體現,是憲法遵守的主要部分,包括計劃生育、服兵役等公民義務。
其次,適用憲法,主要涉及是國家機關對適用憲法,包括立法機關、執法機關、司法機關適用憲法。立法機關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適用憲法。第一,立法機關適用憲法,主要是通過立法活動進行的。包括對基本法的制定和修改,來保障憲法內容能在基本法層面上貫徹和落實,從而能夠使憲法內容得到實施。第二,立法機關還可以通過憲法修改和憲法解釋來適用憲法,對憲法的不斷完善和補充其就是憲法在不斷與現實中出現問題的不斷完善,而這一過程也使得憲法的精神和內容得以貫徹和實施。此外立法機關還享有憲法監督的權力,這也是適用憲法的方式。
行政機關可以直接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措施、行政法規,發布決定與命令。《憲法》第89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司法機關可以直接根據憲法和法律實施與司法權有關的內容。憲法規定了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為法律監督機關,審判權與法律監督權就是憲法實施在司法層面上的體現。此外,憲法也確立了司法機關行使權力的相關原則,例如《憲法》第五條規定法治原則和法制統一原則。
此外憲法還零星規定了監察委、軍委主席、國家主席的權利和職責,這種授權性規定,也能看作是憲法實施的一種。
最后,人民主權原則賦予的監督權利,也是憲法實施的方式之一,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在某些程度上限制和約束公權力的形式,這種監督權也是憲法實施的表現。
二、憲法實施的保障
憲法實施的保障,是保障憲法實施的強制性力量。這種力量來源于兩種,一種是人民意志,即憲法及一般法律提供的法律層面的保障。而另一種則是由政黨構建的,由國家強制力提供的制度保障,包括政治制度保障、經濟制度保障、文化制度保障。
(一)法律層面的保障
1.憲法自身保障。憲法自身保障,則是由憲法直接規定出來的效力。包括憲法是根本大法,憲法是其他法律的制定標準。未經憲法規定人數投票或者比例不得修改或者廢止,任何違反憲法的法律規范和行為均屬無效的宣示性條文。根據內容,又能分為憲法程序性保障和實體性保障。
2.一般法律保障。則是通過立法將高度抽象的憲法性條文轉換為普通法律的具體性規定,來保障憲法內容能夠貫徹實施。例如通過對勞動法的制定,來保障勞動權益的有效執行,包括對勞動權內容的具體規定,違法勞動行為的列舉和對嚴重違法勞動法行為的制裁。
(二)制度性保障
1.政治制度保障。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有效運行,是憲法得以實施的必要前提。憲法是民主政治的標志,檢驗一個政治制度是否具有合法性,除了看政治制度是否符合國家法規范相關要求外,還需要能夠按照憲政的目的形成有效的憲法。政治制度與憲法息息相關,為了維護自身存在和合法性,政治制度除了對憲法和憲政積極遵守外,還為憲法的實施和憲政的實現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以保障憲法在政治制度上能夠有效實施。
2.經濟制度保障。經濟基礎決定于上層建筑,而上層建筑也能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和經濟制度是相互作用關系。憲法產生的經濟基礎是市場經濟的誕生,經濟制度對于維護市場經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制度維護市場經濟中的正常秩序和保障經濟主體自由,從而使得憲法維護經濟主體之間公平、平等的內涵得以實施。
3.文化制度保障。文化制度包括歷史傳統、社會文化和公民法律意識等,這些對憲法的實施和貫徹具有重要影響。例如近代憲法的誕生就是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對比于西方國家,公民對法律的嚴格遵守,法律條文與原則的靈活運用,都離不開文化制度的保障。法律的實施需要人們去信服然后執行,而文化制度的保障顯得尤為重要。
三、我國憲法實施的保障規定
(一)憲法層面的規定
1.《憲法》序言確立了憲法根本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序言最后一段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2.《憲法》第一章“總綱”部分確立了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違反憲法的法律和行為都屬于無效,這是憲法保障的基本原則。《憲法》第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3.《憲法》第三章“國家機構”部分規定了我國憲法保障機構主體并規定了相應職權及行使方式。第一,最核心的憲法保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保障。第二,國務院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在行政法領域內,國務院擔負著關鍵的憲法保障任務。第三,地方各級人大在本行政區域內,保障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遵守和執行。
(二)立法法的規定
《立法法》是法律立法的程序性規范,它在很多方面也對憲法實施進行程序上的保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不同立法主體的立法權限進行了嚴格保留,從某種程度上制止了越權立法的可能性,以確保法制統一和法律尊嚴。《立法法》第8條至第13條對立法權限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其中第8條規定了立法的事項,第9條至第13條是授權性行政立法的限定。
2.從條文中強調了憲法作為我國法律效力體系中最高法的地位。《立法法》第87條至89條規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3.《立法法》第96條至100條對于改變和撤銷低于憲法的其他立法活動程序和條件作出了具體規定。
4.2015年新修改后的《立法法》進一步完善了立法流程,首先,規范了法定授權立法,強調法律的突出地位,同時對法規、規章的立法活動進行進一步限制。其次,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形成了事后監督與事前監督相結合的立法監督模式。最后是進一步對司法解釋的范圍加以規定,要求司法解釋應當符合立法目的、原則和原意,作出具體解釋后,最高法、最高檢應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三)監督法的規定
監察法對憲法實施保障也加以規定,具體體現在《監督法》第1條,為保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監督職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依法治國,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該條授予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憲法實施的監督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也是憲法實施的主要監督機關。
注釋:
胡肖華,肖北庚.憲法學[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
胡平仁.法理學基礎問題研究[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1.
[美]E·博登海默.法律哲學和法律方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
程燎原.從法制到法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杜剛建.新憲政主義與政治體制改革[J].浙江學刊,1993:1.
參考文獻:
[1]童之偉.憲法適用應依循憲法本身規定的路徑[J].中國法學,2008(6).
[2]張千帆.憲法實施的概念和路徑[J].清華法學,2012(6).
[3]上官丕亮.法律適用中的憲法實施:方式、特點及意義[J].法學評論,2016(1).
[4]文露.論憲法實施[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5]沈凌.憲法的司法適用[D].上海:復旦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