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檢察公文既具有公文材料的共性特征,又具有檢察機關行文獨特性。在具體實踐中,本文認為應將法治思維與公文寫作相融合,不斷提升檢察公文材料的合法性、規范性和科學性。
關鍵詞 法治思維 公文寫作 體現
作者簡介:紀然,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65
公文,是各級各類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在處理公務活動中有著特定效能和廣泛用途的文書,它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為國家管理提供所需信息。 檢察公文,既必須符合公文的語言要求、結構組成和行文規則,又需要體現法治思維和檢察工作特點。
一、檢察公文的特點
檢察公文的特點可概括為四點:一是公文格式的規范性。檢察公文可大致分為公務性文字材料和法律文書,公務性文字材料又可分為內務性材料和外務性材料,內務性材料的受眾為檢察機關內部干警,包括會議紀要、通告、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批復、規定、條例、意見等,受眾指向多為自上而下的;外務性材料的受眾為檢察機關以外的單位部門和社會大眾,包括報告、通報、函、意見等,受眾指向是由內而外的。檢察機關法律文書指檢察機關依法制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文書。法律文書格式是由權威機關規定的,必須嚴格按照格式寫作,這一特點也反映出檢察公文有著明確的法律邊界。隨著檢務公開工作向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群眾能夠便捷獲取和了解檢察公文,這對檢察公文的規范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公文內容的公務性。“公文寫作者或發布者只有在職務的前提下,并且只能是社會組織的最高領導才能代表社會組織發出公文。” 這一特點決定了公文內容不能摻雜個人感情色彩,要代表檢察機關傳達公務信息,這也要求在公文寫作過程中,遣詞造句要追求精確,避免出現有歧義和表意繁復的情況。三是法定權力的制約性。檢察公文是由法律規定作者發出的具有規定性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公文的受眾具有強制性。這一特點要求檢察公文寫作必須嚴格遵循法律規定和撰寫、校對、審批、發布的流程。四是法治思維的外顯性。檢察工作的司法屬性要求檢察公文相較于其他種類公文,更明確、顯著地體現法治思維,這主要體現在行文結構的嚴謹性和法言法語的大量運用。
二、法治思維與檢察公文寫作的融合
基于檢察公文的特點,檢察官在撰寫檢察公文時需有意識地將法治思維與公文寫作融為一體,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不斷強化法治思維。首先,我們要明確什么是法治思維。“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一是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層面,這是最基本的層面。全社會成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法治意識、觀念,才能夠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觀念基礎。對于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權利意識,又要有自覺遵守法律的義務觀念;對于領導干部而言,除了相應的權利義務觀念,還要有法治的權力觀,以及帶頭守法、維護憲法與法律的權威的職責意識。二是法治思維和理念的層面,表現在法治意識和觀念上升到思維、理念的層面,對制度建構和具體實踐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三是法治的價值與態度層面,表現在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和態度上對于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層面。” 簡言之,法治思維從屬于精神文化范疇,是在理性邏輯層面對法律的認識、理解和內化。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新時代檢察工作新形勢對檢察官依法履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就是樹立依法治國理念,在司法辦案中靈活運用法治思維。涉及到檢察文書寫作層面,就是要深入開展司法調研和法律知識學習,并將法律知識儲備轉化為合法、合規、嚴謹、科學且代表檢察機關形象、彰顯法律權威的公文用語,輸出為檢察公文,通過案件信息公開平臺和融媒體渠道進行檢務公開和法律知識普及,最終構建雙向互動、良性監督的檢察公共關系。
第二,精準使用法律語言。檢察公文寫作實踐中必然大量用到法律語言,寫作者一方面要注重法律語言應用的準確性和恰當性,避免出現文不對題、詞不達意的現象;另一方面,要注重對法律語言的必要解讀,尤其在撰寫受眾群體為非法律專業人士的公文中,要通過概念解釋、用語說明、舉例闡述等方式,強化檢察公文的表意屬性,讓受眾更好地把握公文要旨。同時,在法律語言與文學語言的綜合運用方面,要以表述清楚、準確為前提,圍繞改進文風的要求,減少不必要的修飾語和贅述,力求言簡意賅;根據不同受眾特點,搭配使用官方規范語言、學術用語、法律用語和通俗語言,增強公文的可讀性和接受性;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以法律規范為邊界,不使用詞語引申義和比喻義,規避因詞義不清而導致的法律風險。
第三,嚴格規范審批流程。檢察公文特別是法律文書,多涉及案件信息,部分涉及重大敏感案件信息和帶密級信息。在檢務公開過程中,檢察機關要注意甄別檢察公文的涉密情況,對涉密公文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進行保密處理;對不涉密的信息要依照法律規定對外公布。在具體實踐中,檢察機關要嚴格規范審批流程,首先是在公文撰寫環節進行嚴格把關,確保所涉及的案件信息、法條法理和其他內容合法合規、準確無誤;其次是在公文校審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全面排查泄密風險和法律糾紛風險,并對公文可能引起的涉檢輿情風險進行預判;最后在檢務公開環節進行把關和輿情跟蹤,確保檢察公文法律效果得以凸顯,在全社會樹立檢察機關良好形象。
第四,加強法律文書釋法說理。2017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加強檢察法律文書說理工作的意見》對檢察法律文書說理的定義是“法律文書說理是人民檢察院制作法律文書時,或者應有關人員請求,對文書所載的處理決定依據的事實、證據、法律、政策等進行分析闡述、解釋說明的活動”。隨著檢察案件信息公開力度的加大和信息化與檢察工作的高度融合,人民群眾查閱公開案件信息的途徑不斷拓展,對檢察工作的透明度要求也越來越高。不斷提高檢察法律文書質量,既是檢務公開的需要,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要條件。檢察官在司法辦案實踐中,要不斷增強法治思維和釋法說理主動性,對法律適用問題,要對引用的法條和相關規定作出詳細說明,使人民群眾具象了解法律規定。同時,對涉及案件終結處理的檢察法律文書,和當事人對檢察文書內容有異議的情況,應主動進行釋法說理,將涉檢網絡輿情隱患和纏訪鬧訪隱患排除在制發法律文書環節。在制發法律文書釋法說理的過程中,要注意法治思維與人文關懷并重,既用規范準確的法律語言和嚴謹完備的文書結構達到闡明法理的效果,又根據地域特點、案件背景和當事人具體情況調整法律文書語言風格,比如當事人文化水平不高,則采用更為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當事人是外國國籍,則采用對應的國家語言和地域特點進行釋法說理。在加強法律文書釋法說理的同時,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更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之重器。不斷強化法治思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定位的重要要求。將法治思維融入檢察公文寫作中,以檢察公文傳達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識、昌顯法律威嚴,具有重要意義。在公文起草、校對審批和檢務公開環節更好地實現法治思維和公文寫作方法的有機融合,需要我們根據新時代檢察工作發展形勢不斷創新方法,提升檢察公文寫作水平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同步同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注釋:
舒雪冬.公文寫作范例大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頁,第2頁.
張立偉.什么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N].學習時報,201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