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湖南高職教育發展當前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專業結構、管理機制和校園文化等方面同質化現象嚴重。要適應“四化兩型”建設,湖南高職院校應在這三個方面實現差異化發展,以培養為湖南經濟社會服務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同質化競爭 差異化發展
基金項目:2011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項目號:11YBB186),“四化兩型”背景下湖南高等教育定位差異化發展;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編號:14AZD145),中國文化法律體系及其實施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徐偉紅,湖南理工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17
2010年湖南提出要“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四化兩型”建設和經濟“新常態”都強調經濟要轉型升級,這都需要大量技術人才。但是當前湖南技術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技師和高級技師缺少,因此這都需要加強高職教育的發展,“2011 年,湖南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四化兩型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能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因此,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以適應“四化兩型”建設的需要。“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特色類型和現代職業教育的一個高等層次,如何在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背景下,真正走好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品牌發展之路,真正實現其不可替代性,是一篇大文章、一項大工程” ,差異化發展戰略對湖南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是較好的途徑之一,差異化發展戰略是一種競爭模式,但是當前湖南高等職業教育同質化現象嚴重,筆者擬對此進行探析。
一、湖南高等職業教育同質化現象嚴重
高等職業教育(簡稱“高職教育”)同質化就是“不同辦學背景、不同層次、不同規格的高等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出現的教育理念、發展定位、培養方案、組織結構等方面的趨同,使得各個高等學校在幾乎雷同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在思維方式、知識結構、自身能力、綜合素養等方面沒有了自己的個性、特色、喪失了創造能力” ,湖南省當前有高職院校86所,其中74所公辦高職院校,12所民辦高職院校,在專業結構、管理機制和校園文化等反面同質化現象嚴重。
首先,湖南高職院校專業同質化現象嚴重。自從2010年湖南提出“四化兩型”建設戰略以來,各所高職院校為適應此建設對專業結構進行了優化,“2010-2013年湖南高職院校共新增,專業165個、調減專業253個,其中新增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工業機器人技術、環境工程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等‘四化兩型建設急需的專業” ,進一步滿足了“四化兩型”建設對高職教育人才的需求,雖然湖南高職院校分類比較詳細,但是湖南高職院校同質化現象較嚴重,專業設置的同質化是其中一個方面,如下表1,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設置有15個專業,卻有80%的專業和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相同,1個專業與之相近,只有2個專業完全不同,同時這兩所學校有7個醫藥方面的專業與本科層次的湖南中醫藥大學相同。這種情況使得這兩個學校之間的競爭處于低水平情況,據統計,“全省有50%以上的高職院校開設了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計算機網絡技術、會計電算化、旅游管理、文秘、物流管理等專業” ,還有一些高職院校求大求全,最終難以有自身特色,這都是高職院校發展同質化的表現,更使得一些專業人才的培養供過于求,使得“結構性失業”較為嚴重。但是,湖南“四化兩型”社會建設的不斷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企業技能型人才,如鉗工和起重工等,同時相關新材料產業、現代農業、文化創意等專業人才也非常欠缺,所以湖南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的同質化現象制約了湖南經濟社會的發展。
其次,湖南高職院校管理機制同質化現象嚴重。高校管理機制通俗地講就是學校內部領導分工、機構設置、管理權限以及相互關系的根本組織制度,具有整體性、全局性,直接支配著學校的全部工作,這種管理機制具有維持、推動、反饋、調整、保障和促進工作發展的功能。 湖南高職院校對“體制”的依賴很嚴重,同質化現象嚴重,基本都是實行科層管理控制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很多學校內部有與教學無關的機構繁冗,職權不清,這種“科層制”使得高職院校很難擺脫行政化,每一所公辦職業技術學院基本都是“正處級”學校,對行政權力的依附性很強,由市場機制來調節比較難。
如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是歸湖南省水利廳實質管理,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歸湖南省衛生計生委實質管理。同時,在高職院校內部,行政級別越高,可支配的資源就越多。高職院校的“行政化”把原本的“使命”丟棄了,學校發展的資源仍由政府控制。
最后,湖南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同質化現象嚴重。校園文化同質化現象主要表現為校訓、發展目標以及大學物質文化等三個方面。湖南每所高職院校都有自身的校訓,它體現了該校的辦學理念、特色與培養目標,更體現了其精神風貌,如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以“仁和、精誠、篤行、致遠”為校訓 ,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德能兼融、行知并重”為校訓 ,我們可看出這兩所學校的校訓都是相近的口號式或標語式的,不能展現自身的特色。同時,湖南高職院校很多以把學校改為學院、學院壯大為大學或者單科性院校變為多科性院校為發展目標,把綜合性作為最終的定位。另外,很多高職院校的校園建筑、布局出現了同質化現象,“現在全國很多大學都在建設新校區,但新校區規劃與建筑設計已經出現模式化、雷同化傾向。如中軸線對稱式、建筑物體積巨大、造型色彩缺少變化、過分的儀式感追求等” ,它們都沒有自己的特色。
二、湖南高職院校發展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原因
湖南高職院校發展同質化現象嚴重將會對湖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果很多學相同專業或相似專業的學生進入社會就業,將難以滿足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要避免這種同質化現象的發生,找出其原因,再進行解決。
首先,社會環境是湖南高職院校發展同質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社會沒有形成對高技術技能人才重視的環境,社會對整個高職教育評價不高。高職院校發展得到的撥款相對本科院校較少,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湖南地方政府層面,其投資遠低于對本科院校的投資,使得高職院校難以獲得足夠的資源。一方面,這不但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學設施缺乏,更使得基本的實訓基地建設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為了自身的發展不得不增加學費,高學費使得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從而最終導致招生困難,這極大地影響了其教學質量和培養的人才質量,不能滿足湖南“四化兩型”建設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湖南高職院校沒有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因為就業市場競爭很激烈,很多湖南高職院校發展為了減少成本,少走彎路,互相學習對方的理念與教學模式。一方面,一些湖南高職院校沒有明確的與湖南“四化兩型”建設相適應的辦學理念,沒有塑造出自“品牌”特色,“每一所大學的成長都與教育家相連” 。另一方面,在高職院校體制方面,還沒有制定對高職院校進行科學的、多樣化的評價標準,“行政化”性質決定了高職院校不能恰當地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調節,不能及時適應市場的變化。
最后,湖南高職院校校企和湖南企業合作的程度不夠。“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主要培養目的,因此,它就決定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必須堅持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 ,但是在當前湖南“四化建設”的背景下,湖南高職院校跟企業合作主要是實習或者學生就業方面,并且很多都是高職院校主動尋找企業合作更多。一方面,對學生培養質量的提高依賴于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合作模式與程度;另一方面,湖南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與湖南“四化兩型”建設是相互影響的。雖然高職院校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他們能為湖南“四化兩型”建設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專門人才。如果企業只追求更新技術,而不去重視培養運用技術的人才,最終也會無助于本企業的發展,更無助于地方經濟建設。
三、湖南高職教育的差異化發展創新之路徑
湖南“四化兩型”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需要很多能把知識轉化成生產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而湖南高職院校的同質化競爭所培養出的是大量專業知識體系與技術技能雷同的人才,這既浪費了公共教育資源,又會使得學校自身生存危機加劇,因此必須實行差異化戰略才能使湖南高職院校求新求變,能有效服務湖南產業結構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差異化戰略從經濟學層面來講是指“為滿足顧客特殊的需求,形成自身競爭優勢,而提供與眾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的戰略” ,基于此,湖南高職院校要求新求變根據自身特色實踐差異化發展戰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首先,湖南高職院校要實踐專業設置差異化發展。隨著湖南“四化兩型”建設、“一帶一路”與“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興產業,“特別是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生物工程、新材料、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技術、新模式的加速崛起,從而引發史上最為激進的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進一步加速微觀生產方式的‘智造、中觀產業形態的‘再造,宏觀經濟生態的‘創造”。 湖南高職院校須與時俱進緊跟市場供求變化,了解“四化兩型”建設的特點并把握其以后發展趨勢,根據湖南市場的需求在專業設置方面要建立具有自身優勢的發展戰略,對自身的專業與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并根據此戰略結合湖南“四化兩型”建設需要設置相應的專業,并凸顯其優勢,但是切忌求大求全。一方面,高職院校設置專業時也要高瞻遠矚注重湖南“四化兩型”建設與國際社會發展趨勢相結合,對一些新興產業要有一定敏感度,使得培養的人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未來市場發展的需求,使得專業設置和湖南“四化兩型”建設產業能達到最佳匹配。另一方面,湖南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并對市場進行實地調查設置專業。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不可能能完美的地與市場相契合,如果盲目緊跟市場趨勢設置專業,勢必將導致學生畢業就失業的情形出現。第三方面,湖南高職院校在進行專業設置時不能只重專業培養和技術培養,還需注重學生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要體現湖南“四化兩型”建設的特色。高職院校跟一般技工培訓的職能不同,技工培訓結構更注重技術,而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片面地把高職教育等同于技術教育。高職教育雖然學制短,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不能忽視,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哲學社會科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提高其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適應湖南“四化兩型”建設的特色,能在工作中能更好地適應湖南經濟社會發展。
其次,湖南高職院校要實踐辦學理念差異化發展。“辦學理念”是對辦什么樣的大學以及怎樣辦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學的理性認識,在實踐中表現為在此辦學思想指導下長期形成的以校風、學風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精神與獨特的公眾形象。 湖南高職院校要適應湖南“四化兩型”建設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型,就必須盡力去“行政化”,有自主精神,就必須要實踐辦學理念的差異化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英國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提出“第二曲線理論”:當不斷地追求效率卻變得越來越沒有效率的時候,持續地按一種路徑“追求卓越”的曲線,恰恰是一條“追求平庸”的曲線。 如何在“追求卓越”的同時開始建立新的曲線才能立足于市場持續發展,追求差異化優勢。同時,湖南高職院校管理體制還要注重創新,一方面,要堅持簡約的原則,通過變革學生的管理方式和教師的工作機制、學校的運行機制來構建精簡和高校的體制,對學校內部的管理要根據各個專業的具體情況分類分級,建立公開、透明的現代高職教育制度,樹立服務意識,增強服務效能。另一方面,湖南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外合作。經濟要增長必須進行轉型升級,同樣高職教育要轉變辦學理念培養高技術人才,因此,要加強與新興產業和科研機構等聯合,加大企業和高職院校之間的合作,轉變管理體制,建立創新機制,高舉高技術旗幟,拓寬資源配置的渠道,把本校打造成高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湖南高職教育的管理體制機制要更靈活,產與教要持續深度融合,深化對湖南產業結構與技術創新的認識,對湖南“四化兩型”建設與產業結構轉型的新領域和特點以及新技術,求變求新,不斷實踐轉型發展,建立比當前高職院校體制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更靈活的‘學習-就業創業-再學習-再就業創業-再學習的機制” ,讓湖南高職教育走向世界,建立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制度,建立自身的品牌。
最后,湖南高職院校要實踐校園文化差異化發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是以就業為目標的,具有很強的應用性,這也是其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所以要實現湖南高職院校發展的差異化,也要使其校園文化結合湖南“四化兩型”建設具有自身的特色。經濟新常態下湖南高職教育差異化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的差異化。湖南高職院校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用自身的文化特色增強學校的凝聚力,為全校各個層級提供文化交流和創新的平臺,擴大自身的國際國內影響,并形成差異化優勢。在校園物質文化方面,要注重校園建筑的建設,適合該校自身的情況。在校園制度文化方面,要注重與市場相融合的制度特色,讓學生的自主性和尊師重教的風氣都加強。湖南高職院校要從民主、科學的理念出發,從節省成本和提高效能方面考慮不斷完善各類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度等。另外,校風和校訓凝聚了一所大學的靈魂,要使之潛移默化地融入校園生活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學校和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和自主性,形成民主平等的關系,注重人文關懷。
當前高職教育進入了普及化階段,“有研究者將高等教育定位為專業教育,其目標是培養專門人才” ,高等職業教育是專業教育,其“受教育者是身心已趨成熟的成人,并要具備相應的入學條件才可以享受高等教育” ,然而“大學生職業地位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按照布勞—鄧肯的地位獲得模型,先賦性和自致性因素都可能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要要適應湖南“四化兩型”建設的需要,當務之急是要不斷對湖南高職教育進行改革,為建設一流高職院校創造較好環境,從專業的設置、辦學理念以及校園文化等三方面實現差異化,以彌補其“開放性、多樣性和多功能性的不足” ,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創新。
注釋:
周強.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加快湖南科學發展[J].求是,2011(16):23-25.
王剛,吳易雄.“四化兩型”建設背景下湖南高職教育發展路徑的SWOT分析[J].高等職業教育,2015(8):111-114.
周建松.高職教育要辦好特色品牌[N].光明日報,2016-04-22.
黃邦道,陳萱.重慶市高校辦學同質化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3(5).
雷久相.湖南高職教育服務“兩型”社會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12):20-23.
http://www.hntcmc.net/about.jhtml.
http://www.hnkgzy.com/About-C10.html.
陳肅,何岸.試析我國大學品牌文化趨同化現象[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9).
楊東平.大學精神[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0.
金薇.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問題與對策[D].蘇州:蘇州大學.2008.
李德波.A公司差異戰略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http://www.gx211.com/news/2016323/n1739347484.html.
婁延常.理念·定位·學科——論高等學校辦學特色的戰略選擇[J].高校理論戰線,2003(4).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tech/rdzx/2914791_1.html.
http://www.gx211.com/news/2016323/n1739347484_2.html.
潘懋元.高等教育學(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2.
候懷銀,郭建斌.“高等教育”解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6(4).
劉進、馬永霞.第一代大學生職業地位獲得研究——基于L大學(1978-2008年)畢業生的調查分析[J].高等教育,2016(7).
羅先鋒,黃芳.普及階段的高等職業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