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禹 楊碩
從土地來看,由于有機農業的理念引入我國的時間較晚,所以整體發展落后,總面積雖大,但占世界整體比重從未超過5.4%。世界有機土地面積總量呈逐年上漲趨勢,2008—2015年的八年間上漲42.9%;而中國的有機土地面積總量并沒有太大的增加,甚至出現了減少。這就從側面說明世界有機農業在高速發展時,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相比之下出現了倒退。但是在發展進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發展有機農園成功的案例。
一、綠手指有機農園簡介
綠手指有機農園于2010年由3位人大、北大畢業生創辦,農場面積300畝,種植有機蔬果,生產安全蛋禽魚肉,自產加工食品。農園堅持以有機種植為底線,種養循環,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化肥、激素、化學除草劑等,友善耕作,努力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為珠三角乃至全國市民提供一種更健康、更實惠、更環保的生活選擇。綠手指有機農園采用典型的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模式,和消費者簽訂份額合同,不走中間渠道,線上下單,由農場直達餐桌,降低消費者獲取健康食材的成本,和消費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獲”。
二、綠手指有機農園的獨特性
1、土壤是有機農業的基礎
有機農業一定是養殖先行的,有了養殖的廢料才有了種植的肥料,將來有機農業才有基礎。現在很多有機農場只能稱呼為有機菜場。高價購買商品有機肥,然后高投入地進行生產,希望這些商品有機肥可以給它帶來高產出。這還是一套工業化農業的思路,不是一套生態循環思路。農園圍繞沼氣池建有豬圈、牛圈和雞圈,每日清潔,且排泄物全都進入沼氣池發酵,最后變成肥料。農場的土壤改良及作物的施肥,大部分都依靠這些有機肥。
2、相對獨立的水循環系統
農園致力建立一個循環水體,使用更加生態的水產養殖方式:混養四大家魚、土鯽、羅非魚等多種魚類,低密度養殖,只喂食花生麩、農園的有機蔬菜和象草等,不用抗生素,不使用激素、誘食劑、合成飼料和動物性蛋白等,保持水質的潔凈,以灌溉農園的有機蔬菜。他們曾核算過成本,使用自來水的成本是四塊錢一噸,而因為構建了水循環系統,每下一場雨,就能節約部分灌溉成本,也從一定程度上杜絕了用外來污水灌溉蔬菜從而被污染的可能。
3、生態理念貫徹整個生產環節
“我們并不是要殺光他們,我們只是希望他們少一些,讓整個生態系統能夠更加完整一些。”農園主要通過應季種植、輪作間作和防蟲網、谷果套袋和人工抓蟲等物理手段為主,配合使用草木灰、除蟲菊等植物與礦物源物質進行病蟲防治。種子和果苗來源可靠,基本為自留種,拒絕轉基因種子,多樣化種植,保持土壤健康。不使用任何化肥破壞大自然,用自產蔬菜喂養牲畜,用自養牲畜糞尿、沼液、沼渣等堆制的有機肥來種植,努力實現農場內部循環。
4、菜品多元化,會員參與生產
不僅是瓜果蔬菜,雞鴨魚牛,農園后期還能生產豆腐和蘑菇,這意味這整個農場的菜品日趨完整。多樣的菜品讓客戶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是綠手指的發展又原來的顧客吃上放心、安全的蔬菜,轉變成了在這一基礎上,吃上營養全面、美味的放心、安全的蔬菜。
“專人做專事”這是農場專業化進程的又一里程碑。農場引入了會員來經營蘑菇房、豆腐工坊。在同一理念和標準的指導下,一方面,讓專業的人來做這一項工作,能使效率提高,品質得到保證;另一方面,讓會員參與到的生產中,會讓生產理念更加好的傳播擴散,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監管作用。
三、有機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菜品安全
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我們的地下水、大氣等環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污染,我們的種植者種出的菜品是否真正的符合標準,是否能讓消費者真正放心,有機認證機構的真實度是否可信。
2、盈利
有機農場的盈利問題一直很棘手。時下,有機農場采用3種生產方式:①傳統古法。就是農村傳統的種養方式,不適用任何添加劑和農藥化肥;②生態方式。采用自然規律的種養方式。③有機的方式。采用有機肥的方式種養。但這3種形式,直接導致收成不高,同時人力和用地的成本都很高,從而影響農場整體盈利的問題。綠手指成立了6年才基本上實現收支平衡,這可能對多數的創業者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
3、土地承包
做農業,始終繞不開的就是土地的問題。社區支持農業型農場的土地多是從村集體承包,大部分位于城市近郊,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城市周邊地價飛漲,農場所在的地方也面臨著隨時拆遷的壓力,村集體一旦意識到拆遷可能帶來的巨大利益,便將土地收回集體待價而沽。因此,農場不得不在現有的土地制度下小心翼翼地維持與當地組織的平衡關系,以獲得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四、對策
1、規范生產流程,加強產品檢驗
為避免農藥化肥等物質殘留,土地從生產其他農產品到生產有機農產品需要2~3年的轉換期。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并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加大有機農產品的抽查檢驗力度,健全溯源機制,做到可靠、可控、可查。
2、科學的生產管理
生產者要在充分了解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結合農產品特性,合理制定農業生產計劃,最大化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生產者要提高自身的農業生產技能和管理水平,通過科學的生產管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抵御災害的能力。此外,生產者還要積極引導和教育消費者,讓消費者理解和接受有機產品的生產理念,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只有這樣,才可能與消費者建立起長期穩定的關系。
3、創新的組織形式
由于單個或家庭農場的形式難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并且難以流轉出專用、連片土地進行有機農產品生產,因而發展需要在組織形式上有所創新。可采用多個農場共同經營的一個品牌,或由專門的農產品銷售團隊對有機產品進行統一的采購與銷售。這種“多農場”有機農場可以讓單個生產者專注于生產最適合本農場情況的農產品,弱化大面積土地承包的壓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而且負擔和風險也被分散于不同的生產者中,提高各自生產者的抗風險能力。
(作者單位:530004廣西大學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