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洋,李少華,黃玉瓊
(1.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清遠 511510;2.清遠市人民醫院,廣東 清遠 511510)
舒適護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靈性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創造性、有效的護理模式[1]。圍術期護理有助于改善病人預后,保證手術效果,促進病人康復,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程度與生活質量[2]。為了進一步提高經氣管插管全麻病人圍術期的護理質量,本研究將舒適護理模式用于經氣管插管全麻病人圍術期護理中,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收集2018年1月—6月在我院經氣管插管全麻病人27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38人。觀察組年齡 15~79 歲,平均(36.70±5.11)歲,對照組年齡 21~75 歲,平均(37.11±3.33)歲。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人知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按照常規圍術期護理模式,在治療、護理、檢查、記錄等方面沒有統一的規定,主要依據醫生醫囑,協助完善術前檢查和準備,進行術后護理。
1.2.2 觀察組 在舒適護理理念指導下對圍手術期進行護理。
(1)心理護理干預。由于病人不了解所患疾病和將要進行的手術,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和負面情緒,如焦慮、抑郁、緊張等。術前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及時與病人對圍術期相關注意事項進行溝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變化,回答病人關于氣管內插管全麻和手術等相關的疑問。
(2)術前準備。告知家屬,病人應清淡飲食,禁食高脂肪、高膽固醇、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高蛋白、高纖維素、營養價值高的食物。術前一天半流質飲食,禁食6 h、禁水4 h。術前15 min放置大小合適的導尿管。
(3)術中護理。手術當天應動態觀察病人的心理狀況,尤其是進入手術室時,要耐心細致地給予患者解釋和安撫,減輕其應激反應。術中密切配合醫師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協助麻醉師幫病人擺好麻醉體位,可使其以更好的狀態進行麻醉,達到較好的麻醉效果,使手術順利進行。麻醉后病人取平臥位,為提高病人的舒適度,可將所有維持體位的器械加上軟墊,并將病人的雙臂用包布墊蓋,以緩解術中輸液造成的不適。同時還應連接好溫毯儀實施保溫控溫,術中將沖洗液和靜脈液體加溫至37度以上以減少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應嚴格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給病人創造舒適、安全的環境。手術結束以后,把病人身上的血跡和消毒液擦拭干凈,為病人蓋好被單,做好保暖措施。將病人送至病房的途中要密切注意切口的保護和各種引流管的固定,以免脫出。
(4)術后護理。①基礎護理。手術后選擇舒適體位將病人送入病房,心電監護6 h,密切監測各項生命體征。給以中流量吸氧6~8 h,增加組織內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壓。維持病人體溫,做好保暖防潮工作,避免因體溫原因引起的并發癥。縮短抗生素的使用時間,改為術前半小時1次,術后1次。②疼痛護理。教會病人輕松呼吸法,避免用口呼吸或吞氣現象。疼痛是婦科全麻術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在術后12~24 h最為明顯,嚴重時會影響病人康復速度。術后6 h可對病人肩部和腹部進行按摩,手法適中,力度以病人耐受為度。除按摩外可配合中藥封包治療,以加速緩解肩部疼痛。腹部按摩應注意避開傷口,以順時針揉按,手法要輕柔,以病人感覺舒適為宜,每日2次,每次15 min。同時可配合四肢的按摩,加快血液循環,避免壓瘡,減輕疼痛。③康復護理。術后6 h后即可拔除留置尿管,在主管護士陪同下鼓勵并幫助病人進行早期的床旁鍛煉,以被動活動為主,以病人的承受能力為度。術后24 h評估病人下床能力,由主管護士陪同下床活動,活動量依病人的體力而定,每天4~5次。同時可以指導病人在床上做指、腕、肘的屈伸活動、床上抬臀運動等。④飲食護理。術后6 h可鼓勵病人少量進食,以流質飲食為主,術后24 h可進食少量半流質、易吸收的食物,禁食含糖食物。每天記錄總液體量,攝入量不超過1 000 ml。
1.3.1 滿意度評估 本研究應用本院自行設計的病人滿意度調查表,共有10個條目,分為非常滿意(10分)、滿意(8分)、基本滿意(6分)、不滿意(4分),每份問卷總分為100分。100分為很滿意,81~100 分為非常滿意,61~80 分為滿意,41~60 分為一般滿意,0~40分為不滿意。
1.3.2 舒適度評估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由病人自評舒適度,分為1~10分,分數越高,舒適度越低。
1.3.3 不良反應 觀察兩組病人在干預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術后疼痛、惡心、嘔吐、腹脹、尿潴留、呃逆等。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秩和檢驗,采用雙側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病人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病人的舒適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病人對護理的舒適度情況比較(±s,分)

表2 病人對護理的舒適度情況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P人數138 138得分1.26±0.39 3.67±2.45<0.05
觀察組病人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病人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人)
經氣管插管全麻的特點是能在任何手術體位下保持呼吸道通暢,可以防止異物進入呼吸道;同時便于清除氣管和支氣管內分泌物,便于進行呼吸管理和進行輔助呼吸及控制呼吸,保證給氧;麻醉醫師可遠離手術區,而不影響麻醉和手術的進行。病人由于病情的嚴重程度,手術的復雜,手術時間長,擔心出現麻醉意外等因素的影響,在圍術期會出現焦慮、恐懼、悲觀、絕望、煩躁、無奈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又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甚至手術的成敗。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生活質量和醫療保健的要求顯著提高。在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下,滿足病人的需求,使其達到身心兩方面的舒適感,提高病人及家屬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在護理過程中越來越重要。
在經氣管插管全麻病人圍術期護理中更注重滿足病人舒適需求,以提高病人舒適度為服務宗旨。通過對138例經氣管插管全麻病人圍術期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一方面,提高了病人對經氣管插管全麻的麻醉方式的了解,病人及家屬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了術后麻醉和手術等因素造成的不良反應,提高了病人的舒適度[3];另一方面,舒適護理轉變了護士的服務理念,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在護理服務過程中不斷豐富,提高了護理人員理論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