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

【摘 要】目的:探討層級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對腎結石患者取石手術治療術后造瘺管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納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腎結石行手術治療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進行結石手術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層級整體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情況及對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評分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相比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結論:層級整體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降低腎結石患者取石術后感染,該護理方式更為患者認同,值得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層級整體護理模式;腎結石;經皮腎鏡取石術;術后造瘺管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61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1
隨著當前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對于腎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中,造瘺管取石已得到廣泛的應用,該技術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后腎盂、腎實質發生感染幾率[1]。但對于此類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若不到位則可能導致發生引流管移位、引流管脫落等不良癥狀[2]。因此,對于腎結石患者取石術患者術后造瘺管中需選取合適護理干預方案以提高治療安全性。而層級整體護理模式是當前一種優質的新型護理干預模式,該護理模式強調固定護理小組成員的整體配合,醫生與護士均按照不同的層級進行分配并組成小組,以小組形式固定為患者診療期間進行護理干預,以保障固定、優質的護理療效。研究以探討層級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對腎結石患者取石手術治療術后造瘺管護理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腎結石行手術治療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納入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5.2±4.8)歲,患者腎結石病程1~12年,平均(5.9±2.2)年,入院距當次發病時間1~26h,平均(11.5±3.2)h,患者體質量45~81kg,平均(55.2±4.8)kg;觀察組納入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29~70歲,平均年齡(45.6±4.9)歲,患者腎結石病程1~13年,平均(6.1±2.4)年,入院距當次發病時間1~29h,平均(11.5±3.7)h,患者體質量45~80kg,平均(55.8±5.0)kg。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均未見明顯差異,研究內容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批且通過,患者均予入組之前簽署知情權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結石手術常規護理:由科室護士長依據收治患者數量對護士工作任務進行分配,安排好主班、治療班以及輔助班護士;護理工作由科室護士長進行統一安排,予以患者常規入院宣教、術前準備、心理干預與術后病情觀察護理。觀察組予以層級整體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1)層級分級。依據科室內護士的資質、職稱、工作年齡及學歷等資料將護士分成執行護士、責任護士、護理組長與護士長等層次。予以制定層級整體護理干預計劃,使護士明確其崗位具體職責,落實責任到人。(2)管理方法。科室護士長負責對所有護士的工作管理,同時監督并指導護理小組組長的日常工作,責任護士負責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護理計劃并協助護士進行日常護理工作。(3)護理方法。常規常規入院宣教、術前準備后,予以患者①心理干預:要求責任護師在對患者制定護理計劃時應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心理護理干預,針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患者需予以開導,協助其保持樂觀心態面對治療,護士干預過程注意及時向上一級進行反饋,以便于治療過程中調整心理護理干預內容。②病情監測:要求執行護士需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同時注意定期觀察患者術后切口表現,發現異常及時向醫生與責任護士匯報。③引流管護理:護理過程對患者造瘺管實際引流狀況進行觀察與記錄,同時對引流管進行固定。④術后恢復性鍛煉:責任護士需根據患者術后情況為其制定恢復性鍛煉計劃,執行護士協助指導患者掌握肢體功能鍛煉方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情況、對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情況。護理情況主要監測患者術后感染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表對護士護理工作進行評分,該量表兩項評分總分均為100分,以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護理質量相對越高。
1.4 數據處理
研究涉及數據統計與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包進行,對術后感染率采用百分率形式描述,組間對比行x2檢驗;對護理滿意評分采用均值±標準差描述,組間對比行t值檢驗。以P<0.05表示對比差異存在統計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評分、護理質量評分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評分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見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術后13例發生切口感染,感染率26.0%;觀察組患者術后1例發生切口感染,感染率2.0%。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相比對照組明顯更低(P<0.05)。
3 討論
隨著當前臨床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及人們的健康意識、知識水平提升,患者對其治療后的恢復程度以及創傷治療方法更加重視[3-4]。腎結石是當前臨床發病率相對較高的一類疾病,對該病患者的治療常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該術式具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恢復速度快、手術創傷性小等多種優點,但在術后患者往往應留置腎造瘺管以排出其體內碎石。臨床研究發現,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并發癥發生原因主要為造瘺管移位、造瘺管脫管及管道堵塞等。因此,臨床需對進行造瘺管取石術治療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通過有效護理干預以降低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并加速患者術后恢復速度。當前臨床對護理干預服務要求需以“患者為護理工作中心”基本服務理念進行護理,優質、高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使腎結石性手術治療患者在術后恢復效果提升。層級整體護理干預是基于該護理理念提出的護理模式,在該護理中以強調固定護理小組中組員的合理、高效配合,通過對醫生與護士進行層級分級并組合成護理小組展開護理,可為患者提供準確、優質的診療服務。研究納入對照組進行結石手術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層級整體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評分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且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相比對照組明顯更低。研究認為,層級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在對腎結石患者取石術后的造瘺管護理工作中,能提升整體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層級整體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降低腎結石患者取石術后感染,該護理方式更為患者認同,值得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張玲玲, 孟揚, 張倩,等. 個體化護理在腎結石經皮腎鏡超聲碎石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科學, 2017, 7(9):106-109.
趙玉琴. 個體化護理干預對腎結石術后患者康復進程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8, 24(5):778-780.
唐文萍, 孟紅麗, 黃淑娥. 對接受經皮腎鏡取石術的腎結石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效果探討[J].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18):272-273.
羅娜, 徐肖肖, 王仙友,等. 超微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圍手術期護理[J]. 浙江臨床醫學, 2018, 20(3):54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