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巖


【摘 要】目的:研究及觀察硬膜外麻醉鎮痛對陰道分娩產程進展及母嬰的影響。方法:選取2011年11月~2015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2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自然分娩組)100例和觀察組(硬膜外麻醉鎮痛組)100例,然后將兩組產婦的各個產程時間及產婦出血量、不良反應發生率、新生兒1minApgar評分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及總產程均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中經產婦與初產婦均短于對照組,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而兩組孕婦出血量、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新生兒1minApgar評分間則無明顯差異,P均>0.05。結論:硬膜外麻醉鎮痛可有效地促進陰道分娩的產程進展,且對母嬰的不良影響未見增加,因此其臨床應用價值相對較高。
【關鍵詞】硬膜外麻醉鎮痛;陰道分娩;產程進展;母嬰
【中圖分類號】R71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1
文中我們即就硬膜外麻醉鎮痛對陰道分娩產程進展及母嬰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 ? 選取2011年11月~2015年9月于本院分娩的2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自然分娩組)100例和觀察組(硬膜外麻醉鎮痛組)100例。對照組的100例產婦中,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8.8±6.6)歲,孕周37.0~42.0周,平均孕周(40.4±0.7)周,其中經產婦11例,初產婦89例。觀察組的100例產婦中,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8.9±6.3)歲,孕周37.0~41.8周,平均孕周(40.3±0.8)周,其中經產婦11例,初產婦89例。
1.2 方法 ? 對照組進行常規自然分娩,對產婦進行常規的胎心監護、宮縮情況監護及分娩引導等。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硬膜外麻醉鎮痛,選擇L2~3腰椎間隙或L3~4間隙作為穿刺點,穿刺成功后硬膜外腔留置導管,向頭置管3.0cm,推注1%利多卡因溶液5.0ml作為誘導,試麻醉平面后,5min后取鎮痛泵配制好的混合液8ml,混合液由羅哌卡因80mg,舒芬太尼30~40ug加入0.9%生理鹽水至100ml制成,泵入速度為6.0~8.0ml/h,給藥至宮口開全。然后將兩組產婦的各個產程時間及產婦出血量、不良反應發生率、新生兒1minApgar評分進行比較。
1.3 評價標準 ? ?Apgar評分主要包括對肌張力、脈搏、皺眉動作、膚色及呼吸五項的評估,總分范圍為0~10分,其中8~10分、4~7分及4分以下分別表示正常、輕度窒息及重度窒息[1]。
1.4 統計學處理 ? 本研究中的數據檢驗軟件為SAS6.0,數據檢驗方式則采用t和卡方檢驗兩類,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的各個產程時間比較 ? ? 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及總產程均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中經產婦與初產婦均短于對照組,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表1)。
3 討論
陰道分娩鎮痛即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干預方式,其通過減輕陰道分娩的疼痛程度來達到干預分娩的目的,臨床近年來對于此類鎮痛方式的相關研究并不少見,但是對于此類鎮痛方式綜合應用價值的研究差異較為明顯,甚至有研究認為[2-3],分娩鎮痛對于母嬰的不良影響較為明顯,甚至可導致新生兒Apgar評分較差的情況,因此對于分娩鎮痛的認可程度并不高,但是也有較多研究認為[4],分娩鎮痛在降低分娩不適感的基礎上,對于分娩安全性的不良影響并不突出,因此對此方面的進一步探討價值仍較高。
本文中我們即就硬膜外麻醉鎮痛對陰道分娩產程進展及母嬰的影響進行觀察研究,并與常規自然分娩未進行分娩鎮痛的產婦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硬膜外麻醉鎮痛對產婦的各個產程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表現出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及總產程均得到更大幅度的縮短,說明產婦的產程進展效果明顯,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硬膜外麻醉鎮痛可有效地促進陰道分娩的產程進展,且對母嬰的不良影響未見增加,因此其臨床應用價值相對較高。
參考文獻
陳秀斌,周健,單震麗,等.低濃度羅哌卡因復合小劑量舒芬太尼椎管內分娩鎮痛在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中的應用[J]. 現代婦產科進展,2014,23(10):804-806.
胡國強,朱小玉,蔡玉娟.導樂陪伴聯合鎮痛分娩對陰道分娩質量及產后并發癥影響[J]. 浙江醫學,2014,36(2):144-146.
楊俊紅,馮曉明,于樹靜,等.無保護會陰陰道分娩應用椎管內麻醉鎮痛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 河北醫藥,2013,35(18):2768-2769.
Wendy A Hall,Kathrin Stoll,Eileen K Hutton,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sleep on obstetric interventions, mode of birth, and neonatal outcomes among low-risk British Columbian women[J].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2,12(5):78.